<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南五华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北方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也是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吴先生一幅在李家山村创作的绘画拍卖出2700万元。由此,神秘的李家山村引来无数探秘者,到碛口古镇必来此村一游。</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落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由陕西米脂迁居的李氏家族依托碛口商贸繁荣而兴,形成东西两大财主建筑群,现存清代窑洞院落98座,最高层叠达十一层,砖雕、石雕工艺精湛,被吴冠中称为“汉墓般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村落地貌属黄土丘陵,湫水河环绕,枣林梯田层叠,整体布局形若凤凰展翅,两溪汇入黄河构成“二龙戏珠”风水格局。现存乾隆年间世系碑、清代砖城门及关帝庙遗址,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军侵袭。</p> <p class="ql-block">民宿</p> <p class="ql-block">窑洞</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自然风貌</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隐匿于黄土高原的群山之中,四周群山环绕,黄河与湫水河环绕其外,黄土沟壑纵横交错。从远处眺望,整个村庄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村北的凤凰山为“凤首”,中间向南突出部分为“凤身”,“凤身”两侧两道沟为“两翼”,故李家山村也被称为“凤凰村”。</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小布达拉宫”的特色建筑,“你家屋顶就是我家院子”是此倚山而建的特殊地形地貌民居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西财主院</p> <p class="ql-block">民宿</p> <p class="ql-block">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形成形似展翅飞翔的凤凰,李家山村被叫作“凤凰村”由此而得名。图片顶部水面为黄河,对面是陕西省。</p> <p class="ql-block">悠久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相传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故名李家山,后山东、河南逃荒之人也来此定居。明清时期,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枢纽的地位,成为晋商往来陕、甘、蒙的商贸重镇,李家山村因地势隐秘、相对安全,逐渐成为晋商安顿家眷的“后方宅邸”。李家山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成化年间,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开始在此大兴土木。</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每到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们还会组织各种民俗表演,如秧歌、锣鼓等,热闹非凡。此外,李家山村的美食也极具特色,如山药擦擦、榆钱窝窝、莜面凉皮等,充满了黄土高原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天宫庙</p> <p class="ql-block">精湛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从山底到山顶,依七十度山势层叠建造的院落,呈阶梯式分布,最多叠置十一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东财主李登祥、西财主李德峰在凤凰的身上和右翼修建宅院,窑洞高下叠置,造型不同,风格殊异。</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李家山,苍翠欲滴如水墨丹青。</p> <p class="ql-block"> 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