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快乐的童年

心如止水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记忆总是美好的,尤其是自己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我1966年5月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中稍群英村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由于时间久远,超过了半个世纪,因此我对自己童年的记忆十分模糊。只记得自己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机灵可爱且善解人意。祖父讳字有财与自己的父亲讳字荣华等长辈一直对本人疼爱有加,俗话说:“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环境非常优美,地理位置比较闭塞的小山村——上田心村民小组,这个小组隶属于上犹县东山镇的群英村,与《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没有一点关系,倒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的家乡除了自然环境优美安静之外,资源特别丰富,直坑、横坑、燕窝都蕴藏着丰富的钨矿、锡矿、铜矿,品味还特别好,吸引了很多人到这里开采,如今禁止开采才没有任何污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小小年纪的我心善嘴巴甜,身为长子一直特别懂事。我的大半生经历,好像一个充满着传奇的故事,内容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非常耐人寻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群英村这个行政村的名称恰如其分。只见这里群山环绕,山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绿水青山,环境非常生态,呈现一种自然美,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山上盛产大量木材、毛竹和茶油。村部在村口,离中稍圩比较近,不足五华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村里主要有两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尤其是自己家左边的那条小河,不,准确来说应该是一条无污染的一条小溪流。河水十分清凉甘甜,甚至清冽。大大小小的石斑鱼、鲤鱼在小溪流中来回穿梭。它们机警地在水中觅食,如同在溪流中、石头间捉迷藏。时而跃起,时而潜入水底。溪流中一条条红色的鲤鱼格外醒目,我与几个玩伴总是希望暑期早点到来,因为小溪流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暑期来临了,这是我和几个玩伴的天下。因为是小溪流,晴天水量并不大。我们只要把溪水往水圳中分流,小溪流下游的一个个小水潭里的各种各样的鱼儿,就只能束手就擒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一到暑期小溪流成为了我们常去的地方,我也许天赋异禀,从小就是村里名符其实的“孩子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有实力才有魅力”,从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五年级毕业我都担任班长,这全凭自己非凡的实力。不过那个时候我有些调皮——“做恶作剧”。有一次下午放学之后,同班的三个女同学结伴而行过木板桥。我见此情景,便在路上捡到几个石头悄悄跟了过去。待这三个女同学走到桥中间的时候,我趁她们不备,把手中的石头扔了出去。“唉呀!”只见中间那个黄姓女同学受到了惊吓而掉入了冰冷的水里。这虽然不是我的初衷,但是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不可能少挨老师的一顿狠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自己有三个弟妹即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我下面的弟弟——庆海;大妹妹——年英;幺妹——春香。如今庆海弟的女儿成为了一个小学教师,生育了两个孩子。女婿是上犹中学数学老师,兴国人。儿子是一个中学生;年英的两个儿子都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尤其是她的小儿子在浙江大学读研;幺妹一儿一女,女儿嫁入南康,已经生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子……从小到大到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的关系一直都特别好。我们都知道——只有这辈子的相遇,一定没有下辈子的相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们兄弟姐妹都珍惜之间血浓于水的情义且行且珍惜,我弟妹都在上犹县城买了房,老家都建筑了“小康楼”。他们的孩子都大有作为,我为此特别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唯一的叔叔——曾讳字荣富,我与生前的叔叔关系不错。他的妻子黄桂秀,黄埠人。他们有三子一女,长女庆英(春兰),婚配中稍黄竹村黄学贵,生一子一女;长子曾平,如今上犹中学老师,婚配上犹县城张诵根之妹张诵有校长,生一个孩子。他们的孩子研究生毕业以后成为了上犹中学高中优秀老师;次子曾明,婚配东山镇念坑村孔九莲,生一个儿子;三子曾庆洋,婚配中稍圩方永红,生了两个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好奇害死猫”,我四年级有一次上山砍柴的时候突发奇想——让自己的弟弟爬上快要砍倒的树木顶端,让他尝一下坐“土飞机”的滋味。不料快要砍倒的树上突然增加了一个人的重量,不是像过去一样慢慢地倒下,而是快速往下坠!好在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落叶,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我为此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都非常后悔,恐怕连肠子都是青的。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唯独没有后悔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学习之余,我不是跳房子就是滚铁环、踩高跷。至于其他玩具,自己到附近的砖瓦厂弄一些做砖瓦的泥土,做一辆像模像样的“小汽车”并放在窑里一烧,不就可以了。没有动力,抓一条蛇婆蛇(蜥蜴),系上一根绳子就可以解决,在门口诺大的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时间不知不觉之间,我快乐的童年过去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记得我们群英小学的校长原来是中稍元鱼的黄名椿,后来是同村民小组的黄学俊。小学教过我依然健在的老师有中心坑黄名周,船岭陈良清(陈慧之父),田心村民小组的黄学良。黄学俊校长已经仙逝多年。据悉黄名椿校长已经年逾八旬且精神矍铄,我真诚祝他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同学是自己异姓的兄弟姐妹,我记得自己的小学同学——陈昌权、陈昌兵、陈永茂、陈昌跃、余先英、陈必华、王作生、王朝东、罗书剑、罗书锋、曾宗清、曾功伟、曾功福、曾平、黄学琳、黄绍华、黄欠秀、黄学有、黄新生、黄学贵、黄莲香、钟万莲、郑瑞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爷爷奶奶疼长孙,外公外婆爱外孙。”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直与爷爷睡张床,奶奶黄桂凤英年早逝。精明、善良,清瘦、个子高的祖父曾有财一直非常疼爱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小时候过年后的正月非常喜欢去外婆家——崇义县扬眉镇华芦下屋潭张屋作客。外公早逝,我从来没有见过;外婆姓邹,她娘家合坪屋旁有一棵大柯树。有一年去做客的时候积雪特别大,到处白雪皑皑。望着雪景,我与几个表兄弟更兴奋。尽管天寒地冻,每一个人都呵出一团白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与大舅的长子在愉,次子在光,三子在水;二舅的长子在忆,次子在有,三子在洪,三舅焜炯先生的三个孩子以及大姨的三个儿子都关系非常融洽。三个舅舅及大姨的女儿都只有点头之交,毕竟男女有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的三个舅舅中,尤其是三舅焜炯和他的夫人杨顺兰老师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大姨的长子钟光辉,次子钟光耀,三子钟光阳的印象不太深刻,也许距离产生了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群英村在外工作吃“皇粮”的人很多——黄名良、黄名信、曾荣华、曾荣富、曾远松、曾远柏、钟厚通、钟厚连、曾宗有父子、王作达、王朝东、陈火生、陈信、陈必有夫妻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群英村民风淳朴,勤劳好客,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村里考上中专、大学的人特别多——黄学院、黄景平、黄学东、黄景明、曾庆生、曾平(堂兄)、陈昌权、陈世干、曾宗诚、黄学贤、黄绍楠、黄亮、曾杰、陈其富、曾燕红、王婷、钟以兰、钟以鹏、郑伟、陈柏茗、钟以能……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认识群英村很多善良的人——陈永寿、黄名淦、陈世汉、余康财之父、黄名浪、黄学槐、黄名槐、黄名伟、黄名科夫妻俩、黄炎祯、郑瑞清夫妻俩、钟源福、钟源禄、黄名周、黄绍伟、黄绍明、孔桂莲、孔九莲、陈家良夫妻俩……的确“远亲不如近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记得离自己家5华里左右的淦孜老屋黄学炎夫妻俩屋子前有一株根深叶茂的硕大的桂花树,我曾经用一首诗《赞桂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伐木吴刚守月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栽培桂树郁葱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芳香四溢陶人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天上花形地面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小时候随田心生产队到蛇王坑捞禾或砍柴的时候,都喜欢到这树下面乘凉,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