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经济体——马来西亚

千里游记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是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家,国土被南海分隔为东西两部分,拥有多元种族文化,经济多元发展,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关键航道,在区域合作中十分活跃 。</p><p class="ql-block"> ——千里游记</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3370万(2023年),其中马来裔占70.1%,华裔占22.6%,印度裔占6.6%,其他种族占0.7%。首都:吉隆坡,人口约204万。 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p> <p class="ql-block">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70年代前以农业为主,后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等发展迅速。 主要产业:以电子制造、棕榈油、石化、能源和旅游业为支柱。2023年GDP约3996亿美元,人均GDP约11648.67美元。</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的新首都是布城,正式名称为布城联邦直辖区,布城旧称布特拉载也、太子城,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中部,是马来西亚的行政首都,距吉隆坡约30公里,临近吉隆坡国际机场。它是一座计划城市,于1995年8月开始建设,2001年2月1日正式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个联邦直辖区,整个项目估计最终成本为81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首相府:首相府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与传统马来西亚建筑元素,外观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太子广场:是布城的核心广场,周围环绕着重要的政府建筑和地标性景观。布城拥有八座各具特色的桥梁,如布城大桥、首相府大桥等,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城市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绝大部分国家行政机构都已迁至布城,是联邦行政机构(首相署)及司法机构(联邦法院)所在地,它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吉隆坡的拥堵问题,使政府行政办公更加高效。</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建立新首都布城缓解吉隆坡压力:吉隆坡土地有限,面临过度拥挤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负担过重等情况日益严重。建立新首都可以将部分行政职能从吉隆坡分离出来,缓解吉隆坡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吉隆坡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商业和金融发展。</p> <p class="ql-block">展现国家形象与理念:布城的规划和建设体现了马来西亚打造“智慧型花园城市”的理念。它展示了马来西亚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决心,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吸引国际关注和投资。</p> <p class="ql-block">布城规划为一座花园城市和智能城市,38%的面积为绿地,保留了大量自然景观,有开阔空间和宽阔林荫大道,政府办公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 主要建筑与景点 。 粉红清真寺:坐落在布城中心的一个湖上,是布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其粉红色的外观而得名,可同时容纳1.2万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南中国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其中五次驻节马六甲。15世纪初满剌加王国兴起后,“马六甲海峡”的名称逐渐出现。2008年,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城市——马六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经新加坡海峡连接南海,全长约1080千米,连同新加坡海峡共长1185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宽37千米,总面积65000平方千米,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峡通道。 </p> <p class="ql-block">马六甲被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海上生命线”,是环球航线重要环节,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通过,日均900-1000艘商船,高峰时每3分钟一艘,全球约25%的海运贸易需经此海峡,是东亚国家能源与贸易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到此旅游可以体验到马来、华人和印度等多种文化的交融,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马来西亚的自然资源丰富,热带雨林、海滩和国家公园等吸引了众多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