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旅一第(170)甘肃平凉宁夏沙坡头水洞沟108佛塔沙湖西部影视城四川剑门关十一日专列游

乐游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7日游甘肃平凉《崆峒山》泾川王母娘娘故乡和大雲寺。共(七)篇第(1)集甘肃平凉;宁夏沙坡头、青铜峡、108佛塔、董庄;内蒙通湖大草原,银川沙湖和镇北堡西部影了视城十一日专列游!</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天二晚的专列火车行驶,我与其它七位建瓯旅友终于到达了此次首站甘肃平凉县,住入宾馆体息,养足精力,明天早上爬崆峒山。</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也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人文景观 :崆峒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其中,皇城建筑群雄踞马鬃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其中,皇城建筑群雄踞马鬃山之巅,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为崆峒山道教宫观之首;雷声峰建筑群位于马鬃山东南,地势险峻,体现了崆峒道教建筑的独特艺术成就;凌空塔位于崆峒山塔院内,是研究古丝绸之路佛教寺院建筑的珍贵物证。</p> <p class="ql-block">从后山步行上山,推荐路线有中台-朝天门-上天梯-皇城-香山等。</p> <p class="ql-block">崆峒十二景 :古人把山上名胜景观总结为“崆峒十二景”,包括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迭翠、月石含珠等。</p> <p class="ql-block">- 上天梯 :上天梯是登临崆峒山皇城的唯一通道,源于宗教通天之意。它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崆峒山开山祖师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经明、清两代修缮和改革开放后三次维修,形成如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台阶总数为378级,台面宽2.5米,坡度在45度至75度之间,十分险峻。石阶上有建设部原副部长叶如棠题写的“上天梯”三字,崖壁上则有甘肃省原政协副主席韩正卿题写的“上天梯”三字。</p> <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 :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此外,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 黄帝问道处 :位于上天梯中段,是为纪念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建。崖壁上有红色木阁,内供奉着广成子、赤松子以及跪拜的轩辕黄帝。木阁下方有清朝末年平凉知府王学伊题写的回文字“鹤飞龙翔”。旁边的纪念碑上雕刻着轩辕黄帝教百姓耕种、筑屋等场景,展现了黄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崆峒武术 :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武术并称中华五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 道教文化 :崆峒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传说道家仙人广成子在此隐居,轩辕黄帝曾三次登临向其求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山上有问道宫、王母宫等“九宫八台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人文景观 :崆峒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其中,皇城建筑群雄踞马鬃山之巅,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为崆峒山道教宫观之首;雷声峰建筑群位于马鬃山东南,地势险峻,体现了崆峒道教建筑的独特艺术成就;凌空塔位于崆峒山塔院内,是研究古丝绸之路佛教寺院建筑的珍贵物证。</p> <p class="ql-block">- 佛教寺院:法轮禅寺是崆峒山重要的佛教寺院,寺内有宋代凌空塔,古塔托松的奇景与晨钟暮鼓相映成趣,充满禅意。</p> <p class="ql-block">- 三教融合:佛、道、儒三教在崆峒山和谐发展,三教洞、三教禅林将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塑像陈列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4A级景区,集佛教与西王母文化于一体。大云寺曾三次出土佛舍利,珍藏着14颗佛祖真身骨舍利,地宫震撼人心;王母宫则是"天下王母第一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有西王母盛会。</p> <p class="ql-block">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的回山之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窟之一。该石窟坐西面东,高11米,宽12.6米,深13米,平面呈“回”字形,为中心柱式石窟。窟内中心柱四周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余尊,有大小佛龛22个,中心柱正面塑有一尊高约4米的唐代佛像,泥塑石胎,体态丰满,</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从造像风格推断,其开凿年代应早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南、北石窟寺的七佛窟,可能创建于北魏太和末或景明初。2006年,王母宫石窟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王母宫是西王母祖庙,也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它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封年间,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后经宋初、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清代毁于兵燹,改革开放后台湾信众捐资重建 。王母宫核心建筑群依回山而建,主殿王母宫大殿为仿明清古建筑风格,殿内供奉着4.6米高的西王母主神塑像。</p> <p class="ql-block">王母宫景区还有王母宫石窟、回屋等景点,其中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窟内雕有大小佛造像200余尊。</p> <p class="ql-block">泾川大云寺是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西北1公里处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王母石窟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大云寺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公元601年隋文帝敕建的泾州大兴国寺。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敕令诸州兴建大云寺,泾州大云寺在大兴国寺原址上改建。明洪武三年,大云寺毁于洪水。</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1964年,当地农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舍利及金棺、银椁、琉璃瓶等珍贵文物,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在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3年,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多粒。</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大云寺整体为仿唐建筑风格,是迄今甘肃最大的仿唐建筑群。其标志性建筑舍利塔高95米,地下地宫三层,地上明七层暗七层共十四层,被誉为“中国仿唐第一塔”。大雄宝殿采用重檐庑殿顶仿唐式建筑风格,全木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高33米,是我国大陆目前最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现:1964年,当地农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舍利及金棺、银椁、琉璃瓶等珍贵文物,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在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3年,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0余粒。</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大云寺整体为仿唐建筑风格,是迄今甘肃最大的仿唐建筑群。其标志性建筑舍利塔高95米,地下地宫三层,地上明七层暗七层共十四层,被誉为“中国仿唐第一塔”。大雄宝殿采用重檐庑殿顶仿唐式建筑风格,全木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高33米,是我国大陆目前最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