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语录歌”、“忠字舞”很是滑稽

天马

<p class="ql-block"><b>  “文革”时期,“语录歌”、“忠字舞”很是滑稽</b></p><p class="ql-block"> ——说说“文革”时期那些事儿(七)</p><p class="ql-block"> 天马</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年过花甲、古稀之年的人都还会记得,“文革”时期,“语录歌”、“忠字舞”很是盛行,很多人对它的“需求”,简直比吃饭、睡觉还重要,一顿饭可以不吃,一晚上的觉可以不睡,一天不唱“语录歌”、不跳“忠字舞”,那就活不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达到了疯癫的程度。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今天想来,自己都无法解释:那劲头儿是哪里来的,那种追求的目标、目的到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在“语录歌”、“忠字舞”盛行的时期,我刚上初中。那个时候,不仅是学校,就是整个社会都形成了这种风潮。首先是“语录歌”,工人做工前、农民下地前、学生上课前,都要背诵“语录”,高唱“语录歌”。当时,最有名的作曲家李劫夫,是沈阳人,他给“语录歌”谱曲子最多,传得也最广,估计当时发行的二百六十四页“语录”,他大概是差不多谱了一遍,他自己也借此“红”遍了大江南北。我认为,他算是一个把“语录”完全庸俗化的典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人们深刻懂得,学习领袖的著作、思想,必须把功夫下在理解和贯彻立场、观点、方法上,而不能停留在个别论段、论句上。读书是这样,那种把“语录”谱成曲子到处传唱的做法,更是如此。这样做,既解决不了学习中的问题,又显得很不严肃,实际上是把“语录”简单化、庸俗化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最逗的是有一首歌,叫作“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歌词的前几句是这样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目标,上层建筑红旗飘,革命的大字报,嘿……”。歌曲唱到最后,还觉得对“文革”歌颂得不够劲儿,又狠狠地喊了三声“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直到今天,我想起这首歌,想起了这件事,还会时常暗自发笑:这哪里是唱歌呢?简直跟小孩子打架一样,似乎是狠话就是“真理”,越狠越能够占得了“上风”。</p><p class="ql-block"> 我也还记得,我们中学有个音乐老师,“文革”时期,他是学校“造反大军”的司令,从运动开始,他就表现得很活跃,又是带领学校的“造反派”出去“串联”,又是组织师生们在校内外批判、批斗那些“右派”、“三反分子”。“清理阶级队伍”那阵子,他“造反”时期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算,又回到教学岗位上,继续当他的音乐老师。搞左的一套,他特起劲儿,简直跟“打鸡血”一样。在“语录歌”盛行的时候,他凭着自己那点儿“特长”,谱写了很多“语录歌”。我这个人不懂音乐,不过老百姓说:“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拿他谱的“语录歌”跟李劫夫比,那真的是还差着一大截呢!</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忠字舞”,在那个特殊时期,“忠字舞”搞得“铺天盖地”,那真的是“上至拄棍的,下至懂事儿的”,人人都得会跳,人人都热衷于去跳。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忠字舞”有点儿不伦不类,你说它是“舞”吧,它还有点像“操”;你说是“操”吧,它靠的还是音乐伴奏,更多的时候还是边唱边跳,真是特殊年代一种独具风格的“创造”。按现在说,它有点儿像老大妈们跳的“广场舞”,我估计,有的老大妈所以“广场舞”跳得很遛,恐怕都是当年跳“忠字舞”的“底子”。说起“忠字舞”,也是件很滑稽的事儿,难道对领导人的忠诚,一定要靠这种庸俗的“忠字舞”来表达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是1967年初,当时,跳“忠字舞”正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学校因为“造反派”的破坏,窗户门的玻璃都被砸碎了,取而代之的是木板条。学生们没有办法上课,学校就把大家集中在过去学生宿舍的两铺大炕上,由军代表教给大家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学生们在校的表现和成绩,不再看你的ABC,而是看你“语录歌”唱得怎么样,“忠字舞”跳的怎么样。平时在学校院子里跳,有了“最新指示”发表,或者有了别的什么大型活动,就到大街上去跳,到广场上去跳。因为那个年代人们看热闹机会很少,一有“忠字舞”表演,常常是挤得人山人海。</p><p class="ql-block"> 从初中开始上课后,我就被选为“排长”,那个时候的“排长”也就是今天学校里的“班长”。班级里面当个“头儿”,跳“忠字舞”也要起个带头作用啊,坦白地说,那个年代对“语录歌”、“忠字舞”这些东西,也根本分不清什么对错,一切都是“跟着感觉走”。当时,学校对学生们的学习抓得不紧,“语录歌”、“忠字舞”这类的活动,却是很上心。在学校的安排下,那位“靠造反起家”的音乐老师,专门组织一个“宣传队”,到校内外去表演,我当时也是这个“宣传队”的成员。“宣传队”宣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就是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出去宣传,就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排练,有时时间不够用,就常常放下班级的课程,很多时候是白天排练,晚上演出,影响了不少的学业,那个年代“突出政治第一”嘛。后来,我曾编过几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放弃课堂数理化,</p><p class="ql-block"> 忠字歌舞来当家。</p><p class="ql-block"> 荒废学业岂有理,</p><p class="ql-block"> 差点变成睁眼瞎。</p><p class="ql-block"> “语录歌”、“忠字舞”,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背后反映了那个时代左的思潮。今天,我们来反思它,意在防止这种思潮的重演,让社会始终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