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4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30在石家庄谈固公交枢纽站乘游1路公共汽车,去正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中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关古镇:</p><p class="ql-block"> 这里承载着正定传统的关厢文化。过去,城门又叫“城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称为“关厢”。正定古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也便随之有四关。历史上的南关古镇,是千年正定九省通衢的必经之路,而今,南关古镇即是省会主城、正定古城、正定新区的连接点,又是纵观正定古城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代,据明万历五年(1577年)《真定县志》记载:"广济桥,县南门外一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道光十四年(1834年)进行过维修,桥体结构和做法特点也体现了明代石桥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于2014年2月南关村提升改造工程中被发现,后由专业部门进行了勘探清理。2016年进行了保护维修,2017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全长47米,最宽处6米,由主桥和南北引桥组成,桥两侧砌筑有雁翅和泊岸。桥体中间高,两端呈缓坡状。桥券以条石拼砌而成,桥洞呈半圆形,石桥两侧龙门石上共雕刻吸水兽三尊。整个桥体结构规整,雕刻技法豪放而不失细腻,为正定现存唯一的一座明代官式石拱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滹沱河:</p><p class="ql-block"> 古又作虖池或滹池,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滹沱河流经正定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城门:</p><p class="ql-block"> 南关古镇的北边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定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 九省通衢形容“四冲六达”的大路,并不特指某个城市或省份。《清实录》记载:“正定系九省通衢。即因差务较繁。不能不借资民车协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定城墙于明隆庆年间至万历四年,在原土城墙夯土外加砌一层灰砖,南城墙月城内侧保存有内包城砖2-12层,共分布四个区域,分别位于月城东边内侧一处,南边内侧三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城门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惠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生民街路东,它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并在金代重修,当时的广惠寺香火鼎盛,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惠寺最有名的是华塔,又称多宝塔、花塔,正定“四塔”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按该塔的形制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应是金代的遗存。</p><p class="ql-block"> 华塔为八角砖雕砌仿木构楼阁式花塔,共四层,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坐在同一方形基台上,总平面呈八角形。塔高40.5米,造型独特,结构富于变化。因塔身第三层以上八面八角的垂线有龙虎豹狮象及佛像等壁塑,形如花束,被称为华塔。华塔是中国古塔中的一种特有类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济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生民街东侧,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因临滹沱河侧,遂得临济之名。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锡此寺。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济寺最有名的是澄灵塔。宋金时期,正定一带战争频仍,临济寺毁于战火,唯塔独存,岿然立于瓦砾之中。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金世宗完颜雍梦见临济祖塔被粪便所污,于是派人查看,结果正如他梦中所见。金世宗便敕令将澄灵塔迁出重建。所以,临济寺现存的塔便是金代遗存。</p><p class="ql-block"> 它为八角九层密格式实心砖塔,高30.47米。坐落于宽阔的八边形台基上。塔下设须弥座。其上以仿木构砖雕斗拱承托平坐栏杆,再上以砖砌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设拱形假门。南面假门上端横嵌石额。额上铁刻“唐临济慧照澄灵塔”。该塔塔刹由蕉叶、莲瓣、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等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燕赵南大街阳和楼的南部,始建于金末元初,1935年,刘敦桢先生在考察时,从阑额、普柏枋、昂、梁架结构等方面确认其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和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古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span>是正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横跨正定城南门内燕赵南大街上。阳和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建在高敞的砖台上,台下有圆拱洞门,东西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北京天安门端门。梁思成先生曾高度评价阳和楼,称其“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位于燕赵南大街东侧218号。</p><p class="ql-block"> 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正定的名门望族。据《梁氏族谱》载,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为避战乱徙至真定(今正定 )。至七世梁梦龙时,其家族大显。后世子嗣代出高官,尤其是梁梦龙的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兄弟,同为清朝显宦。梁清宽官至吏部侍郎、保和殿大学士,梁清远历任刑部主事、吏部侍中、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等职,梁清标历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蕉林书屋:</p><p class="ql-block"> 位于燕赵南大街东侧,距离梁氏宗祠北约100米处,始建于1667年(康熙六年),是清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赏家梁清标在正定的一处收藏、读书之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内设“藏富甲天下 声闻烁古今——蕉林书屋部分藏品陈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府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赵云路正安智园东北侧约130米,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戏楼、旱桥、牌楼、山门、正殿、后寝宫。东侧分列十王殿、药王殿、财神殿;西侧分列十王殿、瘟神殿、土地殿;在主庙东侧配建道士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士珍旧居:</p><p class="ql-block"> 位于西门内中山西路153号,建于1912年,原有东中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为两进四合院。前有垂花门,后为前院正房五间、后院正房七间,两院厢房则均为三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士珍(1861-1930),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中国清末民初北洋系重要将领。</p><p class="ql-block"> 王士珍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位列“北洋三杰”之首。历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陆军总长、参谋总长等职。当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他不签署劝进书。袁世凯死后以北洋元老身份调停皖系、直系、奉系各派军阀的冲突。1917年,先后任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兼参谋部总长。同年参与张勋复辟,被复辟小朝廷授予内阁议政大臣和参谋部大臣等职。段祺瑞重掌北洋政权后,任陆军总长,并一度署理内阁总理。但因受到段祺瑞派的攻击,遂于1918年辞职。1926年、1928年北平两次陷于战乱时,出任治安维持会会长以维持秩序。1930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院正房三不堂,展出华北大学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厢房内有王士珍生平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内设正定解放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氏双节祠:</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西路172号,是王士珍在1920年为继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建的家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县文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育才街3号,始建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建筑面积6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它坐落于正定文庙中轴线末端,坐北向南,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在梁架、用柱、斗拱等方面都具有早期建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燕赵南大街109号,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为开元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须弥塔</p><p class="ql-block"> 又称雁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须弥塔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须弥塔形式古朴,稳重端庄,外形与西安大雁塔相似。虽经明代大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府文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常山东路路南,宋以前建置不可考,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修。元末毁于兵,明清均有修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定元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东路7号,由建于民国年间的马家大院“改造”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陈列”为主题,共分四个单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 元曲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 元曲的故乡正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 元曲大家白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 元曲的传承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东路57号,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霄塔</p><p class="ql-block"> 现存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凌霄塔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现残高32.76米,共九层,有砖阶可登至三层。四层以上设中心柱直通塔顶,各层楼梯改为木制,顺楼梯可攀至顶层。塔身的下三层与以上各层结构迥然不同。下三层仅椽飞为木制,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构。四至九层似在下三层基础上再建,每面三开间,柱子、斗拱、椽飞皆用木制。塔身之上为刹座、覆钵、仰叶、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的塔刹。整个塔形外观宏伟,而又显得轻盈挺秀。现存塔身,基本保持金代建筑风格,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佛塔建筑中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东路北侧,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相传隋文帝出生后被寄养在寺庙里,受佛教文化影响较大,建立隋朝后大力扶持佛教发展。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龙藏寺奉敕改额为龙兴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云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兴荣东路77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河北省正定)。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p><p class="ql-block">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p><p class="ql-block">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荣国府:</p><p class="ql-block"> 位于兴荣路51号,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看到了商机,认为将“荣国府”建成永久性建筑,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热播,会带动正定县旅游业。他派人与中央电视台联系并很快达成协议,由正定县无偿提供场地,建造实景荣国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12月,破土动工。1986年7月竣工,历时1年零8个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乘K7752离开正定火车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17到保定火车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50乘大巴离开保定客运中心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47到易县汽车站,11:15乘9路公交离开汽车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和王公的陵寝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开放泰陵、崇陵、昌西陵和慕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它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12月31日,保定市清西陵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53到泰陵。</p><p class="ql-block"> 泰陵,位于清西陵内,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清雍正八年至清乾隆元年(1730—1736年),占地面积8.47公顷,是清西陵中的第一陵,内葬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道——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雍正皇帝谥号碑——隆恩门——朝房——班房——焚帛炉——配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祭台——明楼——哑巴院——明楼碑——宝顶——神厨库</p><p class="ql-block"> 13:00离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3:15到崇陵。</p><p class="ql-block"> 清崇陵,位于清西陵内的金龙峪,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的合葬陵寝。由于光绪皇帝生前未动工修建陵寝,所以崇陵是其驾崩后才进行修建的。清崇陵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崇陵工程尚未过半,宣统皇帝退位时向民国政府提出优待条件,其中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议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督应允了这些条件,立即拨款赶修崇陵。崇陵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崇陵的最大看点是地宫。</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崇陵地宫被不明身份的军队盗掘。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将崇陵地宫清理整修,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它是迄今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地下宫殿。</p><p class="ql-block"> 地宫入口——盗洞遗址——地宫通道——地宫门——光绪帝棺椁——孝定景皇后棺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00离开,14:18回泰陵,14:24,离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33到昌西陵。</p><p class="ql-block">昌西陵,位于清西陵境内清昌陵以西偏南的望仙山下,是清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的陵寝。昌西陵占地面积25.5亩,是当下清西陵中唯一对外开放的皇后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陵制,无论是皇帝陵,还是皇后陵,乃至妃园寝,后围墙均做成弧形,即半圈形,称之为罗圈墙。昌西陵的罗圈墙表面上看,并没有新奇之处。可是当人在罗圈墙内侧的一端贴墙说话,远在76米的另一端则可清晰听到从那端传来的话声,这是靠声音的不断折射传过来的。这表明昌西陵的罗圈墙的弧度与其他陵寝的罗圈墙的弧度是不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如果站在宝顶前正中神道的中心石上说话或跺一下脚,就会听到比原发的声音大数倍的问声,犹如空谷传响,大厅回音一样。因为这种奇异现象与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回音壁、圜丘坛的回音石是一样的,所以也将昌西陵的罗圈墙称为回音壁,将宝顶前神道的中心石(以站在北数第七块石上回声最大)称为回音石。中国古建筑中迄今发现的回音壁只有两处,即北京天坛回音壁和昌西陵回音壁。</p><p class="ql-block"> 14:50离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58到慕陵。</p><p class="ql-block"> 慕陵,位于清西陵内西部的龙泉峪,是清宣宗道光皇帝及孝穆、孝慎、孝全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慕陵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完工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p><p class="ql-block"> 因慕陵两建一拆,耗银440多万两,故建陵花费超过了清西陵的其他陵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裁撤了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等大型建筑,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隆恩殿的屋顶由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改为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带回廊。殿外不设石栏,月台上裁撤了铜鹤、铜鹿,增设了石幢和石日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隆恩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不饰彩画,外露楠木本色,直接在楠木上以蜡涂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天花、雀替、槅扇、门窗上装饰了1,318条楠木雕龙,仅隆恩殿就有雕龙1,096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隆恩殿的每一块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龙艺术的杰作。匠师们用高浮雕加镂空的手法刻成在云雾中舞动俯视的游龙,龙头突出平面达半尺多高,张口鼓腮,仿佛群龙聚会,遨游天际。</p><p class="ql-block"> 15:40离开,15:50到游客中心,16:05上班车,16:35到易县汽车站。晚宿易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10乘车离开易县汽车站,9:00到涞水汽车站,原计划去野三坡,但要等到中午发车。因此,决定乘9:20去保定到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10到保定客运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直隶总督署共有直隶总督共74人99任次,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西路244号,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元帅创建。</p><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以水为胜,因荷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定钟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裕华西路233号北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p><p class="ql-block"> 保定钟楼,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建于高台之上,底层一大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布瓦顶。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慈阁</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大慈阁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2号,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1年),扩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名“圣伯多实禄堂”,是由法籍传教士所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永华南大街465号。民国五年(1916年),曹锟对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因曹锟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p><p class="ql-block"> 主建筑正门建于高台基之上,门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两侧以石柱体支撑。建筑的东、西两端,是具有西方特点的尖顶圆柱体式房间。光园是具时代特色的建筑,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定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大街</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中心,西至起恒祥大街,东至莲池大街。</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成于元、兴于清,是中国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曾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标志和表征。</p><p class="ql-block"> 保定西大街东西长约846米,均宽7.5米,整体建筑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以文化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水社、金融、传统民居建筑。保定西大街主路面是用青石材料铺成的,给人以直观的厚重感。在建筑风格上,保定西大街以二层建筑为主,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西洋建筑风格的壁柱、半圆窗拱券,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保存完好的砖雕工艺,山墙为中国传统民居风格的马头墙。保定西大街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画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淮军公所</p><p class="ql-block"> 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位于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路346号南9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1891年),李鸿章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span>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戏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是整个淮军公所的精华所在,也是淮军公所“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特色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戏楼为二层楼结构,四周为二层庑廊,中间为空场,用罩棚封柱,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剧场。戏楼内部四周环以二层看台,原用隔扇隔成包厢,是供不同身份人员搞大型活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隶审判厅旧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是保定市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初的司法类建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筹建直隶审判厅。清宣统二年(1910年),直隶审判厅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隶审判厅旧址院落为天井式二层小楼,均为青砖卧垒,券窗券门。包括南楼、北楼,东、西配楼等四座文物建筑。直隶审判厅旧址为“回”字形古建筑,兼有清末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南方建筑布局,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直隶审判厅是中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的重要节点,开创了地方行政、司法权的分立,为近代法院鼻祖,直隶审判厅旧址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清末地方审判机构。在中国法制史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到保定东站集合。参加八路军研究会太岳分会组织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黄土岭战斗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黄土岭战斗是1939年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师各一部在河北省涞源县城东南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p><p class="ql-block"> 11月3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在雁宿崖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一大队大部500人。4日,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亲率独立步兵第二、第四大队1500人前来报复,企图寻歼第一军分区主力。晋察冀军区即令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第三、第二十五团,游击第三支队,第一二○师特务团等部,在黄土岭地区设伏。6日,敌军进入伏击圈。7日13时,伏击部队发起攻击,经数小时激战,日军被歼过半,余部被压缩至一狭窄地带继续顽抗。8日晨,被围日军在敌机掩护下突围。同时,驻保定的一一○师团、驻大同的二十六师团、驻张家口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余部纷纷出动,从灵邱、涞源、唐县、完县、易县、满城等方向分多路向黄土岭合击,八路军给突围之敌以杀伤后,主动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 此战,八路军共歼灭日军900余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位于易县和涞源的交界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7日下午,八路军第1团指挥员发现在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座独立家屋里有多名日军指挥官进出,即令迫击炮连对准目标轰击。后证实,击毙的指挥官中有阿部规秀。</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院就是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毙命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面山头就是八路军的迫击炮阵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一共发射四发炮弹。这是第四发炮弹的弹着点,在鬼子群中爆炸,阿部规秀中弹负重伤,之后丧命。阿部规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击毙日军最高职务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宿狼牙山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24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9月25日凌晨三四点钟,七连指战员完成掩护任务并向外撤离,由六班完成最后的掩护任务。六班有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人。</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清晨至中午,七连六班同敌人激战5小时,打退日军的4次冲锋。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五壮士英勇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2人跳崖后,被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研究会太岳分会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红色传承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之子葛长生先生讲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研究会太岳分会王万里会长讲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究会向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赠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风景区管委会向研究会颁发捐赠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向狼牙山五壮士雕像献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乘坐缆车上狼牙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棋盘陀峰顶,为纪念1941年狼牙山战斗中跳崖殉国的五位八路军战士而建。该塔底座高3.06米,塔身呈正五边形五层结构,通体乳白色,总高度达21.5米,镶嵌“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鎏金大字。塔身下部设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及碑文,记录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牺牲与葛振林、宋学义幸存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晋察冀军区为纪念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烈士,于棋盘陀修建“三烈士纪念塔”,后被日军炮击损毁。1959年易县政府在原址重建五层18米高空心纪念塔,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86年进行第三次修建,塔身增高至21米,增建碑廊、凉亭等附属设施,形成现存建筑群格局。2001年6月,该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眺小莲花峰(小莲花瓣),即五壮士跳崖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狼牙山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观看易县第一小学表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9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洋淀文化苑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陈列有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实物,形象雕塑等,以及运用电光声、三维动画立体成像、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闻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队,神出鬼没、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的生动场面和光辉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嘎子村</p><p class="ql-block"> 建于革命老区、华北明珠白洋淀的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内。这里三面环水,村边景色宜人,芦苇青翠,水清鸟鸣,荷花飘香,水光天色,四季竞秀,环境幽静。村头坐落着小兵张嘎的塑像。村内窄窄街道相连,曲折迂回,农家独宅独院,古朴典雅,格局不同,风格各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研究会活动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保定市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民国元年(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办,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提升改造,保定军校纪念馆停止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公园</p><p class="ql-block"> 这个雕塑,叫做“将军的摇篮”,圆柱体的外形代表“1”,表示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的军事院校;高达19.02米,象征着保定军校成立于1902年。雕塑的基座有九级台阶,代表着学校培养了九期学员。正面浮雕着五位军人的全身像,分别是学校五个不同学科: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园西北角是一处河北省文物遗迹——保定军校检阅台,是当年检阅学员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保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032号。</p><p class="ql-block"> 基本陈列《保定故事》3个展厅位于二层,面积2290平方米,分为文明肇始、多元交融、盛世风华、名城保定、红色热土、京畿新城六大板块,集中展示了保定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沿革、地位作用。非遗展厅《保定记忆》位于一层,共计930平方米,突出展示地域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p><p class="ql-block"> 参观“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从历史长城、英雄长城和人文长城中感受新时代保定精神、保定力量、保定担当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乘动车离开保定东站,到正定机场站,夜晚,乘飞机,离开正定机场,结束这次冀中七日游。</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