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共同推出“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p> <p class="ql-block">在世界艺术史的大师名录上,有一位艺术家的名字为无数中国观众所熟知,并以其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几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追求。他就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巨匠、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列宾。</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梳理了这位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生涯。</p> <p class="ql-block">《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意外归来》《萨特阔》等多幅列宾代表作系首次来华与中国观众见面。《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更是以近4米宽的画幅,震撼呈现俄罗斯众生相与命运图景。</p> <p class="ql-block">为时代造像</p><p class="ql-block">展览中大量作品系列宾不同时期所作肖像画和人物群像。列宾善于以肖像画为时代造像,他一生中与众多俄罗斯同时期名人往来频繁,他们中有政治家、文学家、化学家、诗人、激进知识青年群体等。与此同时,列宾也将目光投向普通民众,以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定格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图景和精神画像,涵盖了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民族灵魂的光辉</p><p class="ql-block">19世纪80年代,列宾聚焦新兴的激进知识青年群体,《宣传者被捕》《忏悔之前》均表现憧憬"村社社会主义"的革命者。最著名的《意外归来》(1884-1888年)也属此主题,从初稿可见画家最初设定主人公为女性,后改为男性,体现他对理想主义者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1880年夏,列宾赴乌克兰为《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收集素材,这件历时13年的巨制是其重要代表作,本单元8件相关写生稿与创作草图,为观众生动"揭秘"了这一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列宾与托尔斯泰长达30年的友谊催生出多幅画像,1887年所作《列夫·托尔斯泰肖像》被认为是其中最杰出者,表现出这位"农民伯爵"和文坛巨匠的独特气质和精神魅力。</p> <p class="ql-block">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肖像</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1936年列宁格勒科学院捐赠</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麻藏</p><p class="ql-block">93厘米x76厘米</p><p class="ql-block">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1858-1915)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孙子,于1889-1915年担任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院长。除公职外,他更以诗人身份闻名,常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 K . R ."发表诗作,其多首诗作经柴可夫斯基谱曲后成为传世抒情歌曲。这幅肖像画既记录了大公的军旅生涯,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气质。</p> <p class="ql-block">索菲娅 • 门特尔貨像</p><p class="ql-block">1887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24.5厘米 ×121.5厘米</p><p class="ql-block">1951年由全苏“国际图书”协会购得(原属 M. P.里亚布中斯基收藏)</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画面中,钢琴家门特尔(1846—1918)侧身坐于琴凳上,背景中盛放的鲜花暗示着近期音乐会的成功。松弛的体态、华美的礼服与珍珠饰品,无不彰显着画中人对自身魅力的绝对自信。</p><p class="ql-block">列宾笔下众多音乐家、文豪、演员与科学家的形象,共同编织出了 19 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p> <p class="ql-block">瓦尔瓦拉 • 伊克斯库尔•冯•希尔登班德男的夫人肖像</p><p class="ql-block">1889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91年由P.M. 特列季亚科夫从画家处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大画廓藏</p><p class="ql-block">196.5厘米×71.7厘米</p><p class="ql-block">瓦尔瓦拉•伊凡诺美娜•伊克斯库尔•冯•希尔登班德(1859—1929)的人生经历极为有趣且丰富多彩。她专注于慈善事业,为普通民众出版廉价书籍,收藏艺术品,并在圣彼得堡经营着一个文学艺术沙龙。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圣彼得堡创办了欧洲第一所女子医学院。她创立了“慈善姐妹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设了几家医院,并亲自在前线救治伤员。</p> <p class="ql-block">凯撒。安东诺维奇•居伊肖像</p><p class="ql-block">1890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25厘米 × 98厘米</p><p class="ql-block">1929年从G.P. 马利科夫处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虽为杰出的工程学教授,居伊(1835—1918)一生中创作了14 部歌剧、大量抒情歌曲与钢琴作品,以及管弦乐、合唱曲和室内乐作品。他在音乐理论领域亦薯述颇丰,出版了700余篇探讨当代音乐艺术的文章与评论。在这幅肖像中,列宾以卓越的技法塑造了一位兼具艺术灵性与技术理性的完整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手术室中的外科医生叶夫根尼•巴甫溜夫</p><p class="ql-block">1891年P.M.特列季亚科夫在圣彼得堡列宾个人画展上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1888 年</p><p class="ql-block">纸板油画</p><p class="ql-block">27.8 厘米 ×40.3厘米</p><p class="ql-block">巴甫洛夫(1845—1916)是薯名外科医生、军事医学院教授。这幅油画为实景写生创作:</p><p class="ql-block">画家获准进入手术室绘制速写。19世纪下半叶,医学事业蓬勃发展,科学家们取得的重大进步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列宾在此期间先后为多位医学界泰斗绘制过肖像。</p> <p class="ql-block">斯塔索夫在帕尔戈瓷沃附近斯塔罗日 滑夫卡村的乡间别墅</p><p class="ql-block">1889年</p><p class="ql-block">术板油画</p><p class="ql-block">1933 年接收自莫斯科L.U.马特维耶夫收藏</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40 厘米 × 37.6厘米</p><p class="ql-block">这幅小肖像画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夏日,斯塔索夫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乡间别墅专门摆出姿势供列宾作画。列宾回忆道,每逢这样的日子,一群友好的音乐家、艺术家和演员会欢聚在他热情好客的家里。尽管斯塔索夫年逾花甲(画中为65岁),但他充满了力量和内在能量,画家通过模特张扬的姿态和洋溢着“乐观”色彩的红色巧妙地强调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士耳其苏丹回信</p> <p class="ql-block">哥萨克坐像速写</p><p class="ql-block">19 世纪80年代末</p><p class="ql-block">画册单页,黄色纸本石墨铅笔、擦笔</p><p class="ql-block">35厘米 ×25.2厘米</p><p class="ql-block">这一主题在该作品的一个油画版本中得到了呈现。</p><p class="ql-block">1950年由全苏“国际图书”协会从Y.L列宾(画家之子)与T.L. 列宾娜一亚泽娃(画家之女)处接收</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 <p class="ql-block">戴帽子的扎波罗热哥萨克 •抄写员•裸露至腰部的扎波罗热副萨克•男性侧影。持纸张的手</p><p class="ql-block">1888—1890 年</p><p class="ql-block">画册单页,米色纸本石墨铅笔、擦笔</p><p class="ql-block">25厘米 × 34.8厘米</p><p class="ql-block">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60 年从布拉格 E. 米勒洛娃处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这幅素描的部分内容被用于该作品的油画草图创作,这一草图版本现藏于白俄罗斯国家艺</p> <p class="ql-block">蒂鞘马刀 • 帶鞘马刀刀柄•马刀部件 • 长矛•</p><p class="ql-block">承头•兵器部件</p><p class="ql-block">1878 年</p><p class="ql-block">纸本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19 厘米 ×25 厘米</p><p class="ql-block">1950年由全苏“国际图书”协会从Y.I.列宾(画家之子)与T.I.列宾娜一亚泽娃(画家之女)处接收</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 <p class="ql-block">哥萨克瓦西里•马尔科维奇。奥列什科肖像</p><p class="ql-block">1990年接收自苏联文化基金会,美国A.哈默捐贈</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1888年</p><p class="ql-block">纸本石墨铅笔、擦笔(裱于卡纸)</p><p class="ql-block">29.8厘米 ×21.9厘米</p><p class="ql-block">这幅素描创作于库班地区的帕什科夫斯卡亚村—黑海哥萨克 1794年建立的聚居地,是哥萨克潜行侦察兵居住的地方。该兵种为哥萨克特殊步兵单位,善于顺应地形,個潜行或是埋伏不动,静待目标。俄语中至今保留着“像哥萨克侦察兵般潜行”的表述。</p><p class="ql-block">C</p><p class="ql-block">188</p><p class="ql-block">Gra</p><p class="ql-block">29.8</p><p class="ql-block">The whe terr</p><p class="ql-block">crav</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在耕地</p><p class="ql-block">1887年</p><p class="ql-block">1929年接收自奥斯特罗乌霍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画册单页,纸本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12.8厘米x19.7厘米</p><p class="ql-block">列宾如此描述这幅素描的创作过程:"那是个8月酷暑的正午,热浪最盛时……他连续6个小时不停歇地扶着犁铧,在黑土上翻出沟痕,时而攀爬坡地,时而沿坡下行,直至溪谷边缘。我手握写生簿,抓紧时间站在他必经的垄沟中线,用寥寥数笔捕捉整个队伍经过我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为塔李扬娜•安德烈耶芙娜 • 库兹明斯卡娅钢琴伴奏</p><p class="ql-block">1920 年接收自 S.A. 库塞维茨基收藏</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画册单页,纸本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16.8厘米 x 11.8厘米</p><p class="ql-block">库兹明斯卡娅(1846—1925)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的妹妹,她完全融入了托尔斯泰家族,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度过了许多时光。据同时代人回忆,她拥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在托尔斯泰夫妇晚间宴客的闲暇时刻,她经常引吭高歌,吟唱俄国及欧洲作曲家的浪漫曲与声乐作品。</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肖像</p><p class="ql-block">1887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7 年由P.M. 特列季亚科夫从画家处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124厘米 × 88厘米</p><p class="ql-block">列宾在托尔斯泰(1828—1910)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为这位伟大的作家画了这幅肖像,托尔斯泰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一生。在这幅画中,托尔斯泰被塑造成融合了伟大思想力量与极致简朴气质的天才形象。托尔斯泰常被称为“农民伯爵”,他的面部特征得到了出色的表现,专注而审视的目光仿佛在考验他的对话者。</p> <p class="ql-block">下国际象棋</p><p class="ql-block">1927 年接收自国家博物馆基金</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自年轻时代至耄耋之年始终痴迷国际象棋。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在塞瓦斯托波尔结识了指挥步兵团的谢尔盖•鸟鲁索夫亲王——俄国顶尖的象棋选手之一,并向他学习棋艺。</p><p class="ql-block">两人由此结下了多年友谊。在托尔斯泰暮年,下国际象棋成了这位文豪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中</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画册单页,纸本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20厘米 x 12.8厘米</p><p class="ql-block">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沙发上阅读的列夫 •托尔斯泰</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黄色纸本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24.1厘米 ×33厘米</p><p class="ql-block">1929 年接收自奥斯特罗乌霍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列宾得以在托尔斯泰的日常生活中、在他莫斯科的家中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的熟悉环境中,近距离观察他。画家习惯用速写捕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性的日常细节,正如列宾所说,这些细节涉及托尔斯泰的“强大又辉煌”的个性,其中“对生活和激情的情感溢于言表”,但仍然受到卓越智慧的支配。</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女演员埃菜奥塔拉•杜丝肖像</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布面炭笔</p><p class="ql-block">108厘米 ×139厘米</p><p class="ql-block">1923年接收自第一无产阶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特列孕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杜丝(1859—1924)是意大利著名悲剧女演员。此刻她已褪去舞台光环, 无矫饰之态,消瘦而略带神经质的面庞透露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激烈波动,其疲惫之态通过绘画细节自然流露。列宾以其惯有的敏锐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位素颜登台、不戴假发,仅凭戏剧天赋就能令观众如痴如醉的表演艺术家复杂而细腻的灵魂震颜。</p> <p class="ql-block">穿粉色连衣相的女子肖像</p><p class="ql-block">1897年</p><p class="ql-block">纸本水彩,石墨铅笔</p><p class="ql-block">1937 年从 AM.列维茨佐娃处购得</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30厘米 ×20.5厘米</p><p class="ql-block">画中的女子身份尚未确考。据该肖像画原收藏家族所说,其或为亚历山大剧院女演员之一。</p><p class="ql-block">1897年,列宾的长女维拉在圣彼得堡戏剧学校学习戏剧课程,曾在该剧院参与慈善演出。这张水彩肖像画以精湛而迷人的技艺呈现,色彩清透,造型自信且优雅,色调明快又含蓄。</p> <p class="ql-block">娜杰日达•伊里尼奇娜.列宾娜貧傑</p><p class="ql-block">1899年</p><p class="ql-block">浅棕色纸本鸟赋墨与石墨铅笔、水彩笔</p><p class="ql-block">36.2厘米 × 23.9厘米</p><p class="ql-block">1925年接收自茨韦特科夫画廊</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娜杰日达(1874—1931)是列宾的次女,自1892年起在圣彼得堡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女子医疗助理课程班学习。她曾在医院工作,参与了西伯利亚抗击斑疹伤寒疫情的工作。她正准备继续攻读大学医学系,却因精神疾病恶化未能如愿。后来,她与父亲长期定居在佩纳特庄园并于那里与世长辞。</p> <p class="ql-block">庆典时分</p><p class="ql-block">19 世纪90年代前半段</p><p class="ql-block">黄色纸本印度墨,水彩笔,钢笔</p><p class="ql-block">1927年接收自国家博物馆基金</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20厘米 ×25.3厘米</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描绘了餐厅公众宴饮的场景。这个小个子男人看起来非常滑稽,立于宴会厅的中央,伸展双臂,单足前踏,正在忘我地发表演说(或朗诵),然而周围的满座宾客觥筹交错,对其鲜有注目。单色水墨画精妙地呈现了灯火通明的大厅空间内,众多身着黑色礼服的宾客或坐或立,人影幢幢,宛若流动。此番庆典,诚可谓极尽豪奢!</p> <p class="ql-block">猎鹰狩猎("旧与新")</p><p class="ql-block">1897-1900年</p><p class="ql-block">1982年接收自全苏武切季奇艺术制造工厂</p><p class="ql-block">浅棕色纸本乌贼墨;水彩笔,钢笔</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25厘米x21.6厘米</p><p class="ql-block">这是为库捷波夫的历史著作《俄罗斯大公、沙皇与皇帝狩猎史》第三卷所作的插图。该书是研究俄罗斯千年狩猎文化的鸿篇巨制。基于该出版物作者建议的创作主题,这幅作品是"对彼得大帝革新沙皇狩猎传统的寓言式表现",并隐喻"(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的历史转折。但此插图最终未出版。</p> <p class="ql-block">欢笑的骑马人</p><p class="ql-block">1900年</p><p class="ql-block">纸本印度墨,钢笔,水彩笔</p><p class="ql-block">44.2厘米 ×35.5厘米</p><p class="ql-block">1950年由全苏“国际图书”协会从Y.L.列宾(画家之子)与T.I.列宾娜一亚泽娃(画家之女)处接收</p><p class="ql-block">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p><p class="ql-block">与“扎波罗热人”主题一样,这些未完成的速写描绘了17世纪身着长袍、策马奔腾的骑手,代表着对欢笑、直率的快乐和潇洒的青春力量等主题的另一种诠释。本作亦是为库捷波夫的历史著作《俄罗斯大公、沙皇与皇帝狩猎史》第三卷所作的插图。</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2日</p><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