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挑战人生自我 萨克奏响睌年乐章

影视传媒

<p class="ql-block">  張晓春,他是一位从军营走向公安的人民警察,从警三十余年,曾多次获得省、市、县的嘉奖,两次荣获三等功。过了六十岁的他,曾经在交警的基层领导岗位上默默耕耘,守护着道路的平安与秩序。岁月流转,如今的他已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开启了一段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老张,一头扎进了器乐的世界,尤其对萨克斯情有独钟。他专门布置了一间温馨的工作室,工作室不大,却充满了艺术的氛围。一进门,便能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那是他心中的“诗与远方”,记录着他的旅行足迹。而在书架上,摆放着他心爱的萨克斯和各种乐谱、音响设备。这些,便是他退休生活中的亲密伙伴。</p><p class="ql-block"> 除了音乐,老张还是一位狂热的自驾游爱好者。他热爱驾驶,更热爱探索未知的远方。曾经,他驾驶着爱车,踏上了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旅程。他沿着蜿蜒的公路驶向西藏,去感受那片神秘高原的壮丽风光;他闯入广袤无垠的新疆,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浑;他驰骋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追逐着自由的风,感受着天地的辽阔。同时在万里茶道斩获:修水宁红茶,2023万里茶道环中国游汽车自驾游集结赛总冠军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从指挥交通到吹奏旋律:老交警的音乐人生</p><p class="ql-block"> 他警服穿了大半辈子,肩膀上的肩章见证了无数个早晚高峰,指挥交通的手势刻进了肌肉记忆里。可谁能想到,脱下警服后,他的这双曾指挥车辆滾滚洪流的双手而今又步入到另一行业的健盘,他的生活被萨克斯的悠扬旋律填满,开启了一段别样的音乐旅程。</p><p class="ql-block"> 起初,学习萨克斯的过程可不容易。指法生疏,吹出来的声音像破锣,邻居家的狗都被引得汪汪叫。老张並没气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从最基础的指法练起,一个音一个音地抠。夏天,闷热的房间里,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萨克斯上;冬天,手指冻得通红,按在按键上生疼,他就哈口气继续。为了看懂曲谱,他戴着老花镜,翻着乐理书,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好几个本子。</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通过自学,那些不成调的音符开始听话了,一首简单的《小星星》能完整吹出来时,老张心里乐开了花。他不满足于此,加入了县萨克斯协会。和伙伴们一起交流,共同探讨音乐的最高境界和共享音乐时光。退休前,他用哨声和手势守护城市交通;退休后,他用萨克斯的旋律温暖身边的人,奏响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乐章 。</p> <p class="ql-block">二:车轮上的草原风</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内蒙,老张揣着年轻时同事送的手绘地图,从江西一路向北。刚驶进锡林郭勒草原时,他猛地踩了刹车——眼前没有尽头的绿,像被老天爷铺了块巨大的绒毯,羊群在远处飘着,风里裹着草的香。他打开车窗,让风灌进来,手里握着方向盘,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暴风雨里把巡逻车停在路傍让放学的孩子过马路,那时风也是这么急,却没这般自由。</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进内蒙,老张特意选择了秋天,去看额济纳旗的胡杨。</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胡杨林,是被阳光揉碎的金箔铺满荒原。树干或挺拔如剑,或蜷曲如虬龙,皲裂的树皮泛着深褐,像刻满岁月的老茧,却在枝桠间迸出细碎的金黄叶片。风过林梢时,满树金叶簌簌作响,铺在地上的落叶踩上去软绵,却带着沙粒的粗粝。夕阳西斜时最是动人的时刻,余晖裹着胡杨,把树干染成暖橙,叶片亮得晃眼,连投在沙地上的影子都成了金色的网。偶有几株枯杨伫立其间,虽没了叶片,枝干却仍倔强地指向天空,与鲜活的胡杨相映,倒显出一种苍凉又蓬勃的美。车子驶过莫尔道嘎森林公园,路边的白桦树叶子落了一地,踩上去沙沙响。到呼伦湖那天,天很蓝,湖水和天连在一起。返程时,老张特意绕路去了阿尔山。车子爬上山坡,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光。他打开车载电台,刚好飘来一段草原民歌,调子慢悠悠的。他跟着哼起来,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打拍子——这方向盘,以前握着重,是责任;现在握着轻,是自在。</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去内蒙,老张的越野车刚驶进呼和浩特市区,后视镜里的高楼就渐渐被草原的绿替代。他握着方向盘,指节还带着长途驾驶的酸胀——这是他第三次进内蒙,却比前两次更期待,因为手机里存着个好友慧子的号码,按导航找到她家时,一位蒙古女人正站在小区门口迎接他,蓝布蒙古袍的下摆被风吹晃动,手里还提着个装满马奶酒的锡壶。“张队长!可算把你盼来了!”慧子的嗓门像草原的风,热情地把他往屋里让,桌上早摆好了奶茶、手把肉,热气裹着肉香扑过来,老张瞬间觉得一路的疲惫都散了。那晚就歇在慧子的家里,第二天早歺后慧子开着车,拉着老张往敕勒川大草原走。车子越往南,视野越开阔,直到一片无边无际的绿铺在眼前,老张才真正懂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思。远处的羊群像撒在绿毯上的碎云,蒙古包的尖顶在阳光下闪着光,风里飘着青草和草原上盛开的马兰花迎风飘香,像是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老张张开胳膊迎着风,忽然想起年轻时在路口执勤,夏天的风裹着汽车尾气,哪有这般清爽自在?慧子在一旁笑:“张队长,这草原啊,能把心里的烦心事都吹走!”傍晚时分,慧子把老张领进蒙古包。里头早热闹起来,几个穿着红色蒙古袍的姑娘正调试马头琴,铜制的酒壶在灯下拉出长长的影子。看到老张进来,姑娘们笑着迎上来,其中一个手捧洁白的哈达,轻轻搭在他肩上,另一个端着银碗,碗里的马奶酒泛着乳白色的光。“远方的客人,欢迎您来草原做客!”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按照草原的规矩,老张双手接过银碗,按照内蒙古的风俗,手中指在银碗里沾着酒弹向天空,意思是敬天,接着手中指又在银碗中沾着酒弹向地下,意思敬地,接着又把手中指在银碗中沾着酒点向自己的额头,意思是敬自己,心里却暖得发烫。</p><p class="ql-block"> 酒宴一开场,电子琴声就响了起来。姑娘们围着桌子载歌载舞,裙摆旋转时像盛开的花。慧子朗诵着欢迎词揭开了酒席的序幕,端着银碗跟老张碰杯,酒液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奶香和酒劲。姑娘们唱着敬酒歌载歌载舞,酒过三巡后,喝到兴起,老张本有些腼腆,可看着满座热情的笑脸,想起自己一路自驾的自在,忽然来了兴致。“那我就唱首闽南的老歌,《浪子的心情》给大家助兴吧!”音乐的节拍刚起,老张就跟着哼了起来。他的闽南语带着点南方口音,却唱得格外认真,从“浪子的心情,亲像天顶闪烁的流星”到“我嘛是了解,生命的意义”,歌声飘出蒙古包,和草原的风混在一起。唱到最后一句,满座突然爆发出掌声,姑娘们还跟着节奏拍手,慧子笑得眼睛都眯了:“张队长,唱得好!比我们草原的长调还入味!”</p><p class="ql-block"> 那晚的酒,老张喝了一杯又一杯。马奶酒的后劲慢慢上来,他看着眼前晃动的笑脸,听着耳边的歌声,恍惚间觉得自己不是异乡客,倒像回到了熟悉的老单位——当年同事们聚餐,也是这样热热闹闹,只是缺少了这种载歌载舞的氛围,只是那时聊的是交通疏导,现在说的是草原风光。后来的事,老张就记不清了,只隐约记得慧子扶着他上车往家走,耳边还飘着姑娘们的歌声。第二天清晨,老张是被窗外的鸟鸣吵醒的。头还有点沉,可想起昨晚的热闹,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摸出手机,翻出昨晚拍的视频:蒙古包的灯光下,自己举着银碗唱歌,姑娘们在一旁拍手,慧子笑得一脸灿烂。忽然觉得,这趟草原之行,不仅看了辽阔的风景,更收获了比风景更珍贵的东西——是朋友的热情,是异乡的温暖,是退休后放下责任、拥抱自然的踏实。</p><p class="ql-block"> 收拾行李准备继续赶路时,慧子又提着一坛马奶酒追过来:“张队长,路上喝!下次再来草原,我还带你看最美的日落!”老张接过酒坛,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份沉甸甸的情谊。车子驶离草原时,他从后视镜里看,慧子还站在原地挥手。风里又传来马兰花的香,老张想起昨晚的歌,想起满座的喝彩,心里满是柔软——原来不管走多远,不管是江南的乡音还是草原的酒歌,真诚的情谊,总能把异乡变成故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慧子致词</p> <p class="ql-block">卢跃进即兴呤诗</p> <p class="ql-block">蒙古包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三:车轮碾过云深处</p><p class="ql-block"> 老張的越野车后备箱里,总躺着两样东西:一本泛黄的交通地图册,封皮上印着“退休纪念”,还有个铁皮茶缸,缸壁上“交通安全标兵”的字迹磨得快要看不清。这是他干了三十年交警的念想,如今跟着他,在进藏的路上跑了三回。</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藏,老张心里揣着股子较劲的劲儿。退休前在路口指挥交通,他总听跑长途的货车司机说“川藏线能把硬汉磨软”,他偏不信。出发前半个月,他把地图册翻得卷了边,哪段路多弯道、哪处容易塌方,都用红笔圈出来,活像当年规划早晚高峰的疏导路线。车过二郎山隧道时,他特意停下车,看着隧道那头突然展开的雪山,眼眶莫名发热——当了半辈子交警,看惯了红绿灯下的车水马龙,竟不知天地能辽阔成这样。</p><p class="ql-block"> 到纳木措那天,天刚亮。老張把车停在湖边,踩着结霜的草地走过去,湖水像块碎了的蓝宝石,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戴着雪帽,连风都不敢大声喘气。他掏出铁皮茶缸,泡了杯热茶,哈着白气坐在湖边。那一刻,他想起年轻时在暴雨里执勤,浑身湿透,同事递来的也是这么一杯热茶,只是当年暖的是身子,现在暖的是心里那片空落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进藏,老张选了最难走的滇藏线,特意去闯怒江七十二拐。盘山路像条拧巴的绳子缠在山上,他握着方向盘,指尖的力道和当年在结冰路面上稳住巡逻车时一模一样。转到半山腰,车子突然熄火,他打开引擎盖,冷风灌进衣领,手冻得不听使唤。路过的藏族小伙骑着摩托车停下来,递给他一壶酥油茶,又帮着检查线路。修好车时,太阳已经西斜,小伙挥手说“扎西德勒”,老张望着他的背影,把那句藏语在心里念了好几遍——以前指挥交通,总盼着路顺畅,现在才懂,路上的人情比顺畅更暖。</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闯可可西里。那天他起得早,车灯划破晨雾时,突然看到远处的藏羚羊群,像一团团移动的白云。他赶紧停车,不敢靠近,只拿着相机远远拍。没过多久,保护区的巡护员来了,询问后知道他是退休交警,笑着说“咱们都是护路的,你护城市的路,我们护高原的路”。</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进藏,老張绕路去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站在观景台,看着江水劈开群山,奔流向远方,他突然想起自己跨过的那些江:怒江的险、金沙江的急、澜沧江的幽,还有黄河的浑、长江的阔。每一条江,都像他人生里的一段路,有平坦,有颠簸,可只要握着方向盘,心里就有底。晚上住在大峡谷的民宿,老板是个退伍军人,两人喝着青稞酒聊天,老板说“你这年纪还跑这么远,不容易”,老張指着车窗外的星空说:“以前在路口值班,看惯了路灯,现在才知道,星星亮起来,比路灯暖多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張的越野车,车身上满是划痕,那是柴达木盆地的石子蹭的,是祁连大草原的树枝划的。每次回来,他都会把这些划痕擦干净,像当年保养巡逻车一样仔细。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他在西藏拍的照片:珠峰大本营的经幡、布达拉宫的金顶、青海湖的油菜花、茶卡盐湖的倒影,每张照片下面,都记着日期和天气,像一本写满故事的日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方向盘上的山河:</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老张的方向盘在城市街巷里转了三十年。警灯闪烁的巡逻车是他的“战友”,路口的红绿灯、斑马线是他熟悉的“战场”,每天握着方向盘疏导交通,心里装的是道路畅通、行人心安。退休那天,他把警服叠得整整齐齐收进衣柜,转身摸了摸刚换的越野车方向盘——这一次,他要开着车,去赴一场藏在心里半辈子的新疆之约。</p><p class="ql-block"> 老张对新疆的向往,是从年轻时同事的照片里开始的。那时有人去新疆出差,带回喀纳斯湖的照片:湖水像被打翻的翡翠,岸边的胡杨染着金黄,他盯着照片看了半天,心里悄悄埋下一颗种子:等不忙了,一定要自己开着车,去看看那片辽阔的土地。如今退休了,时间终于成了他自己的,第一趟新疆自驾,他规划了三个月,后备箱塞满了帐篷、睡袋和压缩饼干。</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穿越独库公路时,老张心里既紧张又激动。这条“中国最美公路”一半在云端,一半在峡谷,刚驶过葱郁的那拉提草原,转过一个弯,眼前突然变成了皑皑雪山。他放慢车速,打开车窗,风里带着雪的清凉,远处的牛羊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那天傍晚,他在路边的牧民毡房借宿,哈萨克族老乡端来热气腾腾的奶茶,他喝着茶,听着窗外的风声,觉得这一路的颠簸都值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新疆,老张把目标放在了南疆。从喀什古城的百年老巷,到和田的艾德莱斯绸作坊,他像个好奇的孩子,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在库车大峡谷,他徒步走了两公里,岩壁在阳光下变幻着颜色,红色、褐色、黄色交织在一起,仿佛走进了大自然的调色盘。最让他难忘的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他遇到了一群治沙人,他们戴着草帽,手里拿着铁锹,在沙漠里种梭梭。老张停下车,帮他们一起挖坑、栽苗,汗水浸湿了衬衫,可看着亲手种下的小苗,他心里满是感动。那天晚上,他在沙漠里搭起帐篷,抬头看到了这辈子最亮的星空,星星密密麻麻,像撒在黑丝绒上的钻石,耳边只有风穿过梭梭林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自驾,老张挑战了罗布泊。出发前,他查了很多资料,备足了水和食物,还联系了当地的向导。罗布泊的路很难走,全是碎石和盐碱地,车子时不时会陷进沙里,他和向导一起推车,手上磨出了水泡,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在罗布泊湖心,他看到了干涸的湖床,裂缝像大地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向导告诉他,以前这里是“塞外江南”,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才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老张站在湖边,心里百感交集,他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的景象,想把这份震撼永远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三次新疆自驾,老张的越野车跑了两万多公里,车身上留下了不少划痕,那是穿越戈壁时被石子蹭到的,也是在沙漠里陷车时留下的。可他一点也不心疼,反而觉得这些划痕是最美的勋章,见证了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每次回来,他都会把照片整理成册,送给老同事们看,讲起在新疆的经历,眼睛里总是闪着光。</p> <p class="ql-block">五:方向盘上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老张的越野车后备箱里,除了自驾游常备的帐篷和水壶,多了样特殊的东西——一本泛黄的交通法规手册。这本手册陪他站了三十年岗,如今跟着他踏上“修水宁红茶万里茶道环中国游汽车自驾游集结赛”的征程时,他摸着封面笑着说:“老伙计,这次咱们一起闯闯全国的路。”</p><p class="ql-block"> 修水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是长沙武汉南昌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点,辖17乡19镇,国土面积4502平方公里,人口90万,是江西面积最大,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修水的特色可用"一二三四"概括,即:一面红色旗帜,两座文化高峰,三大特色产业,四张地理名片,修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在这里组建,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诞生,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两座文化高峰是:一座是诗书双绝黄庭坚,一座是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三大特色产业是: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四张地理名片是:修河源头,宁红茶,黄龙祖庭,美女之乡。修水宁红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茶品质优越,是江西重要茶产区之一,也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宁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又称宁红功夫,起源于清朝乾隆晚期,名扬于清道光初年,鼎盛于清光绪年间,19世纪中叶作为中国著名红茶畅销欧美,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老张在车友群里看到赛事通知时,手指顿了顿。环中国十二大赛区,要穿越平原、山地、高原,既要比驾驶精准度,又要兼顾茶道文化打卡,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想起年轻时在暴风雨里疏导交通、在结冰路面上稳住巡逻车的劲儿,他还是报了名,认为自己是修水人,有责任去为自己家乡的品牌宣传尽一份力量。他给越野车换了新轮胎,把赛事路线图贴在仪表盘旁,像当年规划早晚高峰执勤路线一样,密密麻麻标满了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十二个赛区,老张跑了半个月。行程3000多公里。2023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汽车集结赛:一路茶香,文化交融,这次赛事以独特的方式,将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自驾游的活力相结合,让参与者深入体验了这条古老贸易通道沿线的风土人情与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赛事自安徽祁门红茶之都开启。途经九省市,十二个赛区, 最后,赛事在内蒙古额仁浩特圆满结束。这场跨越多个城市,行程数千公里的自驾游集结赛,不仅是一场汽车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之旅。它串联起万里茶道沿线的重要节点,让车手们在自驾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同的茶叶,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赛事,万里茶道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沿线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老张凭借精准的驾驶技巧在十二个赛段获得七个赛段的第一名,和一路积累的茶文化知识,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最后一轮定点绕桩时,他深吸一口气,握着方向盘的手稳如泰山,车轮精准地绕过每一个桩桶,终点线响起掌声的瞬间,他看到裁判举起“总冠军”的牌子,眼眶突然热了——这不是他第一次拿奖,却是第一次在退休后,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同时也是为修水宁红茶和修水人民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颁奖台上,老张接过奖杯,奖杯上刻着“修水宁红茶万里茶道环中国游全国总冠军”,阳光照在上面,亮得晃眼。他举起奖杯说:“以前我握方向盘,是守护城市的路;现在握方向盘,是丈量祖国的路。这奖杯,是给我三十年交警生涯的礼物,更是给退休生活的新起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赛事播放</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赛事播放</p> <p class="ql-block">结朿语</p><p class="ql-block"> 老張的退休生活,是用萨克斯的旋律与越野车的车轮共同谱写的乐章。他带着对音乐的热爱,驱驰过内蒙草原、新疆戈壁与西藏雪山,让《草原之夜》的悠扬、《我和我的祖国》的激昂,在广袤天地间回响;也以退休交警的坚韧,在全国自驾游拉力赛中攻坚克难,从爆胎落后到沙漠突围,最终捧起总冠军奖杯。</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因退休停下脚步,反而在新的赛道上挑战人生极限——萨克斯管上的薄霜与汗水,越野车里的谱子与故事,都在诉说着“退休不退色”的真谛。这份把岁月沉淀为热爱、用行动对抗平庸的乐观,让六十岁的人生,比任何时候都更鲜活、更滚烫。</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拍摄制作:卢跃进</p><p class="ql-block"> 2025.9.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