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行仓库南立面</span></p> <p class="ql-block">抗战纪念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文保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进展馆只见巨幅雕刻赫然眼前:坚守四行仓库长官营付谢晋元给妻子的遗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华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壮士耀日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倡导并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 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百壮士,四行激战。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洒热血, 浩气长存。缅怀英烈,激励后世。以史为鉴,共祈和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1. </b><b style="font-size:20px;">沪淞鏖血: 八一三淞沪抗战,自1937年8月13日始, 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共投入海陆空兵力75万以上,伤亡30万左右;日军动用兵力25万左右,伤亡6万余众。广大爱国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英勇悲壮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上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宇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而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7月 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宣布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标志著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动员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 </b><b style="font-size:20px;">坚守四行:八-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八百壮士”,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去的四大行仓库立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四行仓库原来是大陆银行、金城银行、 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四大银行的仓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四家银行最初都从中国北方发展兴起,因此俗称“北四行”。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为了满足四行储蓄会存放货物的需求,四行仓库建立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临危受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中国军队防线瓦解,南京国民政府统帅部决定将原驻守闸北、江湾、庙行一带的中央作战集团撤往沪西苏州河南岸,并命第88师留一个团坚守闸北以示中国抗战决心。第88师师长孙元良权衡再三,决定留下一个加强营死守闸北。该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赶赴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接受坚守命令,进行防务交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题字:余一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 (复制件)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杨瑞符四行仓库保卫战题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10月26日,孙元良给第8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师262旅524团“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手令。 (复制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晋元在看上海地形图,研究敌我态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仓库内自制饭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写遗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多位战士壮烈牺牲,却没有给父母和家庭留下片言只语,令谢晋元抱憾博至深。10月28日晚,谢晋元巡视四行仓库各处时,郑重其氧地塞京每位官兵趁着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把这次承担的光荣任务与必死的庆真家人作个交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国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飘扬的四行仓库,上海市民无不振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群情激动。</b></p> <p class="ql-block">童军献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3.</b><b style="font-size:20px;">孤军抗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守军奉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滞留在胶州路兵营。四行孤军坚贞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保持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日本侵略者视谢晋元等爱国官兵为眼中钉。1941年4月 24 日,谢晋元被日伪收买的叛兵刺杀,不幸身亡。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以纪念和缅怀这位抗日民族英雄。</b></p> <p class="ql-block">奉命撤退的“八百壮士”虽身陷孤军营,寸步难离,备受欺凌,但依然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图为孤军营官兵做</p><p class="ql-block">饭、川餐、养马、清洁等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8年8月13日,汉口中共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刊登的“纪念八一三一周年致敬孤军营‘八百壮士'” 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百壮上”在胶州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孤军营生活,虽然他们被公共租界当局无理囚禁、失去自由,但是他们修整营房、整肃军纪、学习文化、开展生产,同甘共苦、砥砺奋进的精神令人钦佩。 孤军营成为上海“孤岛”时期没有硝烟的抗日战场,上海人民的精神慰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大批前来慰问的民众,谢晋元将军以演讲、精神升旗、同唱抗战歌曲等多种方式谆谆教导,特别是鼓励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个人有限之生命,贡献给国家,建设无限伟大的新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声援谢晋元,声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4.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不朽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以及上海“孤岛”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全面抗战政策,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既动员市民救护伤兵、慰问前线、募集资金,又组织了深入细致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着更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团结一收. 开始了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八路军码驻沪办事处,负责联系抗日团体。扩大党的宜传,193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任上海重建,以上海市为重点,领导城市地下党的工作。 开展敌后农村抗日武装斗争,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任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百壮士湖北主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鲜为人知的“八百壮士”原籍地研究成果因四行仓库保卫战而蜚声中外的“八百壮士”实际人数只有420余人,其中原地为湖北籍的占到了80%左右,来自于咸宁市,特别是通城县的“人壮”又占1200人以上,70多年来,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通城县方志办和湖北成宁师范专科学校(今湖北科技学院)丁一教授多年研究,相关史实方没有湮没于时光的冲刷,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湖北方志通讯)上发表了(“八百壮士”里的湖北人)通讯,该通讯由湖北省人物志编辑部张祥麟,根据通城县方志办提供的民国档案资科摆写,首次彼露了这一史实。丁一教授看到后,凭着对“八百壮士”的高度崇敬,在通城县方志办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走访“八人百壮士”中当时的健在者万连卿、周福其等人、经过咨询资料和深人研究,终于找到了“八百壮士”中湖北人居多的原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一三淞沪抗放燥发后,日军依仗火力优势,疯狂进攻 上海,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急需援兵。当时,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1937年9中秋节前,湖北省通城县保安大队一、三两个中队,作为湖北保安五团的一部分,经过整训,开拔上海,增补到第88师262旅524团1营。该团自开战以来,五次补充兵源,战况异靠激烈。10月26日1营奉命坚守四行仓库,为了迷感日军,对外声称有八百人。这就是“八百壮士”大部分来自湖北,其中通城又是“八百壮士”主要故乡的原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四天四夜激烈的战斗,“八百壮士”退守上海公共租界孤军营。四年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支部队落人日军之手,被分批遣送至南京、安徽,甚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之后,有的战土顺利逃狱,有的战士身死狱中,有的战士直到抗战胜利才获释放。抗战胜利后,部分通城籍战士回到家乡,度过了他们的下半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在湖北省咸宁市的通城、赤壁等地,仍保留着部分“八百壮士”的遗物. 信件、口述历史记录、影音视频等丰富资料。经过湖北省咸宁市,特别是通城县的不懈努力,“八百壮士”的相关资料得到了越来越深人的挖掘和充实。回顾这段历史, 是对这些抗战英雄们最好的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雕塑《战争与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蒋铁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钢枪、头盔、军号等战争元素演变成一只巨大的和平鸽,和平鸽的羽毛上生长出橄榄枝,同时孕育出小和平鸽,从而表达了告别战争、珍惜和平的美好愿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结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竖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旅永远的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河重整,精神永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孤军奋战,英雄豪壮,正气浩然,彰显中华民族之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孤军不孤,义举盛传,全民襄助,凝聚中华民族之力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一定强,是中华儿女的奋斗梦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勿忘壮士,铭记英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勿忘历史,共铸和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健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疑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墅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上的摘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行仓库弹痕累累北立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