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念 —— 走进“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

猪儿她娘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9月18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整,窗外,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瞬间响彻整个城市上空。</p><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的警示随声送达人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步入“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印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残缺的台历而得名花岗岩残历碑。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悲痛的日子。右边镌刻着“九·一八”事变史实。</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日本逐渐确立了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政策。成为世界东方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半,日本关东军经过阴谋策划,炸断柳条湖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从此,东北大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p> <p class="ql-block">  “九. 一八”事件发生之后,由于将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仅四个月十八天,东北三省沦陷。</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森林煤矿,</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九. 一八”,</p><p class="ql-block">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脱离了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流浪,流浪… …”</p><p class="ql-block"> 这首《松花江上》是“九. 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目睹故土沦丧,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长期霸占东北,日本纠集一批汉奸卖国贼,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炮制了意图肢解中国的傀儡政权—伪满州国。</p> <p class="ql-block">  日军的血腥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他们制造了许多惨案,尤其是使用惨无人道的生化细菌武器,妄图摧毁民族意志。他们还大肆掠夺自然资源,企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p> <p class="ql-block">  面对日本的血腥统治,在中华民族危急关头,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平正义,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殊死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中、美、英、俄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同盟国的强大功势下,德、意法西斯先后覆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p><p class="ql-block"> 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书里号战列舰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930余座城市被占,380万将士喋血疆场… …一个个数字,记录着这场伟大斗争的艰苦卓绝。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p> <p class="ql-block">  警报声还在继续鸣响。</p><p class="ql-block"> 街头,所有车辆都鸣笛响应,警察脱帽静立。曾经的苦难、牺牲和希望都在这一时刻融进了人们血脉之中。</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盛世终将如你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