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三次造访清源山,却始终未能登顶,这份遗憾如一幅未完成的画,淡淡搁在心头。清源山作为泉州唯一的5A级景区,我一直渴望站在其巅,俯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9月13日下午,终于如愿以偿。堂弟瑞祥驾车,我与清辉、琪琳一同随行,共赴主峰南台岩。</p><p class="ql-block">清源山南台岩自唐以来为儒、道、释三教和睦相处之所,历代均有修建寺庙道观。道家讲求自然,佛门弘扬慈悲,儒家彰显人文——在这里三教交融,和谐共生。这也是清源山的特别之处和特有魅力吧。</p><p class="ql-block">瑞祥大学时代就在山脚下读书,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他从容安排行程,先带我们谒访灵山圣墓,庄重古朴的气氛为此行添了一分肃穆。随后我们驱车入山,经检票口后一路蜿蜒向上,直至山顶停车场。步行不多时,便抵达南台岩。此时已是下午5时,斜阳正低,万物仿佛被鎏金包裹,山寺寂寂,光影澄明,一时如入圣境。</p><p class="ql-block">玉佛殿内古朴简约,佛音清净,让人顿生宁和。随后登魁星阁远眺,视野已较开阔,但瑞祥说前方才真正一览无余。于是再行至大雄宝殿,最终登上观景台。整座泉州城在眼前铺展:西湖如一颗心静静卧于城中,闽台缘博物馆气势恢弘,晋江似一条飘逸的丝带穿行于山城之间。远山如黛,楼宇参差,朦胧与明晰交织,宛如一幅水墨长卷。</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还游览了南台阁与摩崖石刻,在古意与现代间徘徊穿梭。夕阳渐隐于云霭之中,我们才依依下山。这一次,终抵山巅,梦得圆满。回首望去,寺影依稀,香火犹存,叫人不禁对这片汇聚信仰与时光的土地,生出深深的敬畏。天地之大,人文之深,原来尽在这一望之间。</p> 南台寺玉佛殿前的古树 魁星阁 魁星阁内的<b>《温陵南台阁五文昌夫子》</b>碑图。它是一幅线雕的五位文昌夫子的神像及其名号的图示碑刻。该碑图的原刻收藏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登魁星阁后俯瞰泉州 南台寺,始建于唐代,清代规模较大,现存建筑为硬山式风格。1998年迁建至岩右宽旷处,2005年大雄宝殿因雷击焚毁。元代碑记载该地曾为祈雨场所,明清时期经扩建形成完整道场。新建寺院保留古朴神韵,大殿后方设有未完工的释迦牟尼卧佛像。 观音塑像 大雄宝殿 寺内雕塑 南台寺后面的释迦牟尼卧佛像 <b>应无所住 </b>康有为题 清源山俯瞰长卷(可点击放大) <p class="ql-block">西湖像是泉州的心脏,后面的晋江则像一条长丝带。</p> 四兄弟合影 <p class="ql-block">从此门进,登南台阁,观摩崖石刻。</p> 南台阁 <b>出岫无心</b><div>四明王子真书,天历壬申僧白云立。元天历壬申(1323,应为至顺三年)四明王子真书、僧白云镌 , 开南台崖刻之先 。</div> <p class="ql-block"><b>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b></p><p class="ql-block">明抗倭名将俞大猷作。靖乙丑 , 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俞大猷时任广东总兵官,题刻于广东肇庆七星岩之石室岩洞内璇玑台右侧石壁。2000年,景区管理处移刊于此。</p> <b>天子万寿 </b>隆庆元年知府万庆题。<div><b>绝壁遏云 </b>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府姜志礼题刻。</div> 南台阁修复碑铭 <p class="ql-block">夕阳渐隐于云霭,我们踏上归程。</p> <p class="ql-block"><b>附记:</b></p><p class="ql-block">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融石刻石雕、海交、宗教、建筑等历史文化与奇石、泉瀑、山林自然景观于一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已数次游览清源山,走遍主要景点,并先后写了四篇游记。现将其余三篇游记的链接分享于此,或许对想来清源山旅游的朋友有点参考作用。</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vvt8dy" target="_blank">九日山:一座历史与文化名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44wtxb" target="_blank">游清源山小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aidtlh" target="_blank">探访灵山圣墓,触摸千年脉动</a></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