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对话-古埃及文明大展(上)

落雪无痕SH

<p class="ql-block">8月18日,展期将近13个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横跨两个炽热夏天的</span>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圆满收官。自己也静下来好好整理一下观览记录。</p> <p class="ql-block">“埃及”游的草很早就种上了,拔草的时间也排上了日程:2020年4月,没想到😷按下的暂停键一过就是几年,如今中东局势紧张,随着年龄增长,出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p><p class="ql-block">‍在网上看到“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就早早买好票,等候放预约时间,因出手早,预约还顺利,没想到后来有事想改签时,所放出的八、九月参观时段全部预约满了。</p> <p class="ql-block">2024.8.16 太阳火辣辣,我们如约而来。</p> <p class="ql-block">地上的影子是埃及的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p><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力图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字塔、神庙、木乃伊……这些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元素,构成了古埃及文明的永恒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版块展开独立叙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堂就有一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b></p><p class="ql-block"><b>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b></p><p class="ql-block"><b>米特拉希纳出土</b></p><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他将埃及的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远征利比亚,组织开发了西部沙漠的绿洲地区,还在卡纳克、科普托斯、象岛乃至努比亚等多地留下了自己的纪念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拉美西斯二世挪用</b></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署名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中,有一部分是在他统治期间制作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挪用自其他埃及先王的雕塑。这种挪用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埃及王权的政治逻辑,就是以杰出先王的荣光和记忆来强化当代国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第一展厅:“法老的国度”</b>一部浓缩的古埃及史。以创世神话为起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与金字塔,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文明的轨迹。</span>讲述了从史前到希腊罗马时期将近3000年的文明史,通过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来揭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众神初现 秩序旦始</b></p><p class="ql-block">‍太阳东升西落,尼罗河泛滥又退去,这种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自然节律,促生了古埃及人的宇宙观。他们将对大自然的认知演绎为上千个神祗的形象,由此形成了文化归属感与凝聚力,推动了王权的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p><p class="ql-block">‍尼罗河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以开罗为界,开罗以南是上埃得,开罗以北为下埃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埃及年表&古中国年表(横看)</b></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后期埃及时期、托勒密埃及时期、罗马埃及时期。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公元前5300-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b>左俯卧的一尊雕像:复活的奥赛里斯像</b></p><p class="ql-block"><b>片麻岩、金、银金矿、颜料</b></p><p class="ql-block"><b>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b></p><p class="ql-block">‍这尊奥赛里斯圆雕的姿势非常罕见。奥赛里斯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冥界之主,也是丰饶之神,还和太阳神以及王权有着重要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守护国王的鹰神雕像</b></p><p class="ql-block"><b>‍埃及国家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属古埃及新石器时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二:秩序典章 王权王道</b></p><p class="ql-block">‍神人关系和谐、王权与神权结合,是古埃及人信仰世界的突出特点。在古埃及辞书的分类中,神、人、死者分属天界、地界、冥界,而国王同时属于三界,他决定着国家兴衰,维护着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这件展品是第一王朝法老赛门凯特的片岩材质丧葬石碑。石碑由以坚固耐用著称的片岩制成,上面刻有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猎鹰神荷鲁斯站在宫殿立面上,中间的空白处用于写国王的名字。荷鲁斯是王权之神,因此这个名字表现了国王是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从神灵那里接受了统治的权力。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意为“神的同伴”或“体贴的朋友”。石碑出土于赛门凯特陵墓的东侧,是陵墓入口处的一对石碑之一。</p> <p class="ql-block"><b>阿努比斯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苏伊士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带有图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灵的横梁</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考古学家德·摩根在达舒尔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发现了中王国时期几位公主的陪葬品。其中,这一批设计精巧、技艺精湛的贵金属和半宝石材质的首饰备受瞩目,因为之前的考古发掘中极少发现留存至今的古埃及珠宝饰品,它们为埃及学家研究中王国时期的金工技术和艺术风格提供了新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表现了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手捧涅姆赛特罐,跪地供奉的虔敬形象。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传奇女王,她是国王图特摩斯一世与其大王后的独生女。哈特谢普苏特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图特摩斯二世结婚,这位国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二人只育有一个女儿。图特摩斯三世是图特摩斯二世与嫔妃的儿子,年纪尚小就继承了王位,哈特谢普苏特先是作为他的姑姑和继母摄政,而后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统治埃及,为埃及带来了20年的和平与繁荣。</p><p class="ql-block">‍她的侄子亦是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系统性地抹除了女王曾经存在的痕迹,可能旨在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警示后世。</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 颜料</b></p><p class="ql-block"><b>‍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b></p><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一世是第18王朝国王,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人则是拉美西斯四斯的王名。</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 </b><b style="font-size:18px;">花岗岩</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 <p class="ql-block"><b>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b><b style="font-size:18px;">花岗闪长岩 </b></p><p class="ql-block"><b>‍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b></p><p class="ql-block"><b>‍1901 - 1905年间于卡纳克出土</b></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的第6位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之子。他统治埃及长达45年,期间与其父亲辛努塞尔特共治约20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水利工程和矿物开采规模扩大,商船队活动范围延伸至塞浦路斯。</p> <p class="ql-block"><b>图特摩斯三世坐像 </b><b style="font-size:18px;">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新国王时期(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索哈杰省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被拉美西斯二斯挪用的神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花岗闪长岩</b></p><p class="ql-block"><b>‍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 <p class="ql-block"><b>拉美西斯二世像 </b></p><p class="ql-block"><b>花岗岩 </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马特鲁省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公元前1279-1213年在位,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传说他活了90多岁,生了100多个孩子。</p><p class="ql-block">‍西斯二世以其军事行动而名声大振。在他统治的第四年,就率领一支军队北上,收复了陷落的省份,并制服叙利亚南部的叛乱。第二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赫梯人在卡迭什的据点。卡迭什战役是法老时代为数不多的有真实细节的战役,关于场战役的图片和文字被刻在埃及和努比亚的寺庙墙壁上,也存于纸莎草纸上。</p> <p class="ql-block"><b>戴有假胡须的国王像</b></p><p class="ql-block"><b>‍石英岩 </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索哈杰省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雕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虽然依旧遵循许多古典的准则,但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b>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b></p><p class="ql-block"><b>‍花岗闪长岩 </b></p><p class="ql-block"><b>‍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b></p><p class="ql-block"><b>‍卡纳克窖藏出土</b></p> <p class="ql-block"><b>09:铜镜</b></p><p class="ql-block"><b>‍左:荷鲁斯圣船像 青铜</b></p><p class="ql-block"><b>‍右:带哈托尔头像的叉铃 青铜、金</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叉铃是一种乐器,其清脆的声音被古埃及人认为能驱散邪恶,带来神的祝福。叉铃也是合托尔和巴斯泰特两位女神的象征,这两位女神司掌宴饮、歌舞、以及爱情的欢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上:铜镜</b></p><p class="ql-block"><b>‍下:青铜盾形挂坠</b></p><p class="ql-block"><b>‍青铜、金 </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01:某王后的斯芬克斯像 </b><b style="font-size:18px;">蛇纹石 </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02:带有荷鲁斯之眼的手镯 金、</b><b style="font-size:18px;">铁 </b></p><p class="ql-block"><b>‍03:黄金挂坠 </b><b style="font-size:18px;">金、银、青金石</b></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b></p> <p class="ql-block"><b>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 </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苏伊士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b></p><p class="ql-block"><b>‍片岩 </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一般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b>军队指挥官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 </b></p><p class="ql-block"><b>‍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b></p><p class="ql-block"><b>‍马特鲁省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马达(Ma da),是古王国时期的军队指挥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三:仪式生活 等级社会</b></p><p class="ql-block">‍从供奉诸神到祭祀祖先,从国王加冕到亡者下葬,古埃及人活在仪式的世界里。通过对仪式的解读,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b>上:仆人磨谷物像 </b></p><p class="ql-block"><b>‍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b></p><p class="ql-block"><b>‍ 仆人酿啤酒像 </b></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b></p><p class="ql-block"><b>‍下:仆人锄地像、仆人和牛犁地像 </b></p><p class="ql-block"><b>‍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b></p> <p class="ql-block"><b>上:仆人烤面包与酿洒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木、颜料 </b></p><p class="ql-block"><b>‍古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b></p><p class="ql-block"><b>‍下:面包</b></p><p class="ql-block"><b>‍第11王朝(公元前2055-前198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啤酒和面包是古埃及人的主要饮食,在祭祀神或亡灵的仪式中也是必不少的供品,因此时常出现在墓葬艺术中,但表现其制作过程的模型并不多见,随葬模型代替真实的仆人,在冥世为墓主提供食物和饮品。</p> <p class="ql-block">用孕妇的尿液浇灌麦子的种子,根据种子的颜色可以辩别孕妇孕育的是男还是女?</p><p class="ql-block">这操作,你相信吗?</p> <p class="ql-block"><b>舍本索普度特坐像 </b><b style="font-size:18px;">花岗闭长岩</b></p><p class="ql-block"><b>‍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b></p><p class="ql-block">‍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假发,左手持莲花,赤足,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b>01:刻有月船的费昂斯板</b></p><p class="ql-block"><b>‍岩灰岩、费昂斯</b></p><p class="ql-block"><b>‍后斯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02: 蜻蜓眼式琉璃珠</b></p><p class="ql-block"><b>‍玻璃</b></p><p class="ql-block"><b>‍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b></p><p class="ql-block"><b>‍上海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座微笑的雕像和现代的人像雕没啥区别👍🏻</p> <p class="ql-block">左:绘有俘虏的陶片</p><p class="ql-block">‍费昂斯 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右:天顶彩绘装饰图案石片</p><p class="ql-block">‍石灰石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僧侣体文字石片</p><p class="ql-block">‍08:第19- 20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07: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09: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0:王名圈形状墨盒</p><p class="ql-block">‍费昂斯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下左:调色板</p><p class="ql-block">‍木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用于开口仪式的石板 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四:斯文斯道 文人雅士</b></p><p class="ql-block">“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描绘和建构客观世界的一种尝试。“圣书体象形文字”通常出现在神庙墙壁、纪念物上,成为有着象征意义的符号。智慧之神图特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发明者,也是书吏们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阿蒙牛群计数书吏塞提的尖顶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98)</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p><p class="ql-block">‍杂砂岩 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p><p class="ql-block">‍花岗石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假门 </b><b style="font-size:18px;">石灰石</b></p><p class="ql-block"><b>‍ 第5- 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b></p><p class="ql-block">‍假门是古埃及墓葬建筑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和最主要的建筑特征之一。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假门是连接阳间和阴间的纽带,死者的卡可以在此获得祭品的供奉。假门是通往来世的入口的象征,通过这一入口,“卡”这一至关重要的生命力可以从家庭成员所献上的祭品中得到供养。</p> <p class="ql-block">门图霍特普拱顶彩绘碑</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蒙尼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p><p class="ql-block">‍伊蒙尼头戴假发、穿着白色短裙坐在供桌前的椅子上,身后站立的是可能是他妻子,供桌对面的男子正在为他献上供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梅米彩绘假门 </b><b style="font-size:18px;">石灰石、颜料 </b></p><p class="ql-block"><b>‍ 第5- 6王朝(公园前2494-前2181年)</b></p><p class="ql-block"><b>‍萨卡拉出土</b></p><p class="ql-block">‍本展品是古埃及墓葬中的典型假门。它是在萨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群周围发现的。侧板上刻有死者的头衔(国王的书吏、书吏的监督者)的铭文。假门顶部有花柱状的门楣,下面最外面一环刻有象形文字铭文,正中央刻画了墓主人梅米坐在供桌前接受供奉的场景,画面的上下也有象形文字铭文,内外两环的底部都各画有一对人像。假门的中央都有一个象征性的出口供死者的灵魂进出,铭文的内容大都是对墓主人的品格和善行的肯定,以向神灵祈求保佑和庇护。</p> <p class="ql-block">敏霍特佩姆哈特努彩绘石碑</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 </b><b style="font-size:18px;">黑花岗石 </b></p><p class="ql-block"><b>‍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谢赫村省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石碑的顶端是呈左右对称的献礼场景的浮雕,下面部分是象形文字铭文。</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是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也是埃及历史上最有效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君主之一。</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委托建造了五十多座神庙、众多坟墓、纪念碑,他对卡纳克的阿蒙神庙的贡献比其他任何法老都大。</p> <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与公主奈芙尔拉像</p><p class="ql-block">‍灰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1904年卡纳克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狒狒形图特像</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祇,他最重要的崇拜中心是赫尔摩波利斯。他的古埃及名为杰胡提,最初是一位月神,头上戴着月轮的神符,后来与书写和智慧产生关联而成为书吏的保护神。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p> <p class="ql-block">书吏坐像 </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p><p class="ql-block">‍青铜、金、木 后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五:交融再造 埃及与地中海世界</b></p><p class="ql-block">‍铁器时代的世界帝国的出现,波斯、亚历山大和罗马帝国时的扩张和发展,使原来独力发展的文明地区渐趋一体化,加速了文明交融和传统再造的过程。古埃及文明最终由尼罗河汇入地中海边更广阔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舍克二世与阿蒙神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的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b>斯芬克斯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 <p class="ql-block"><b>三种文字书写的双语石碑</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 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b></p><p class="ql-block"><b>‍1913年于丹德拉出土</b></p><p class="ql-block">‍石碑从上至下为四行不完整的圣书体文本、七行世俗体文本、七行希腊文文本。希腊罗马时期埃及的官方语言是希腊语,但仍有本土埃及人日常使用世俗埃及语,因此多语文本在该时段广泛存在。</p><p class="ql-block">‍文本记录了帕纳斯之子托勒密为伊西斯-德尔莫提斯神庙捐献土地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左:彩绘奥索尔孔三世献圣船像</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右:彩绘眼蛇像</p><p class="ql-block">‍后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span>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上:荷鲁斯像 </b><b style="font-size:18px;">青铜</b></p><p class="ql-block"><b>‍下:鹰头鳄鱼像 </b><b style="font-size:18px;">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 <p class="ql-block"><b>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b></p><p class="ql-block"><b>‍青铜</b></p><p class="ql-block"><b>‍萨卡纳出土</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 <p class="ql-block"><b>哈托尔站像 青铜、金</b></p><p class="ql-block"><b>后斯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这尊铜制站像表现了女神哈托尔牛首人身的形象,女神戴着三分式假发,头顶复杂的头饰——两根高耸的鸵鸟羽毛立于牛角之间,配以日轮和圣蛇作为装饰。哈托尔意为“荷鲁斯之屋”,女神拥有众多身份和职权:首先是天空女神;其次是与太阳神拉的密切关系;以及王权保护神。哈托尔女神以母牛为主要化身和动物形态,也因此被赋予了国王母亲或妻子的身份。此外,哈托尔还掌管音乐舞蹈、爱情与性、外邦土地和珍稀物产等。哈托尔女神在埃及人之中非常流行,有时与伊西斯等大女神等同。</p> <p class="ql-block"><b>霍尔雕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的664-前332年)</b></p> <p class="ql-block"><b>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石</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卢克索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出土</b></p><p class="ql-block"><b>‍卢克索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帕迪亚斯之子帕卡赫孔苏的方雕</b></p><p class="ql-block"><b>‍花岗闪长岩</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1904年于卡纳克神庙出土</b></p><p class="ql-block">‍方雕这种雕刻形式在中王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新王国逐渐流行开来,一直使用到后期埃及。这种类型的雕像一般被放在神庙中接受供奉,作为非王室的贵族人物的丧葬纪念。在神庙中为死去的亲属奉献方雕确保了他能够永远与神为邻,并获得部分神圣供品。方雕主人是贵族,通常是成年男性。国王和神祇从未使用过方雕。</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木、织物、灰泥、颜料、金</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赫尔格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左为石膏制成的一名名为赫拉克里昂的男孩的木乃伊面具。</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认为,死者的尸体非常重要,因为灵魂在死后必须有一个住所。木乃伊面具是古埃及人为保存尸体而采取的精心准备措施的一部分,面具的存在使其逝者的样子得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不朽。表达了古埃及人想要重生来世的渴望。面具旨在保护木乃伊的头部和上部躯干,确保死亡后主人能恢复其重要功能,例如呼吸和进食。同时人们认为灵魂能够识别身体,因此面具起到了维持其面部特征的重要作用。面具的材质最早是木质的,后来埃及人改用纸莎草、亚麻混合泥灰制作出一种新的廉价材料制作面具,后来又出现了石膏制品。而国王和贵族的面具往往使用金银等贵金属。</p> <p class="ql-block"><b>上左:男性木乃伊肖像 </b><b style="font-size:18px;">木、蜡画</b></p><p class="ql-block"><b>‍上右:女孩木乃伊肖像 </b><b style="font-size:18px;">木、蜡画</b></p><p class="ql-block"><b>‍下:木乃伊面具得装饰配件 </b><b style="font-size:18px;">木</b></p><p class="ql-block"><b>‍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b></p><p class="ql-block">‍女性木乃伊肖像画。绘制在木板上,表层除了染料外还有黄金。木乃伊肖像画现已发现上千个,但仅有极少数写有名字,以中部埃及的法雍地区出土最多。</p><p class="ql-block">‍其制作手法及艺术风格与埃及传统迥异,人物外貌特征、服饰等多是希腊或罗马式的,呈现出写实主义的画风,还有一些传统埃及墓葬壁画或者浮雕完全没有的元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石碑</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串珠盖网</p><p class="ql-block">‍玻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双蛇狮鹫饰板 </b><b style="font-size:18px;">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b></p><p class="ql-block">‍两条巨蛇可能是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奈赫贝特和瓦杰特。奈赫贝特是上埃及的守护神,也是秃鹫女神;瓦杰特则是下埃及的守护神,也是眼镜蛇女神。两位女神都与王权和王冠紧密联系,是国王乃至王室的守护者。两条巨蛇中间的狮鹫是一种神话生物,有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颅与翅膀。</p> <p class="ql-block">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p><p class="ql-block">后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六:永恒回归 来世信仰</b></p><p class="ql-block">‍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由古埃及社会精英综合地方传统打造的高级文化。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一为墓葬文学;二为其建筑、图像表达;三为相关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 <p class="ql-block">人形棺盖</p><p class="ql-block">‍石灰石</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巴斯马提彩绘人形棺</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男性站像古王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下:“巴”小雕像 木</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在埃及语中的“巴(Ba)”常被翻译为“灵魂”,但它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存在变换不同形态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尘世还是在神圣领域)。</p><p class="ql-block">‍通常巴被描绘成人面鸟的形态,在白天巴会飞出坟墓翱翔天地,在晚上则必须回到坟墓中和木乃伊合为一体。巴与身体的结合是逝者在来世中生存所必需的,而尸体的防腐保存使巴能够与之永久团聚。</p> <p class="ql-block">下:这个彩绘木制萨布提匣主人是第21王朝的帕哈鲁。帕哈鲁意为“巴勒斯坦人”,这个昵称见于他本人的费昂斯萨布提人偶和《亡灵书》纸草卷,同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阿哈奈费拉蒙,意为“阿蒙的勇士”,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该彩绘萨布提匣上。帕哈鲁最重要的身份之一是阿蒙祭司,他还拥有诸多与阿蒙神相关的称号和头衔,如“神之父、卡纳克的阿蒙-拉所爱之人、卡纳克圣地的开门人、知晓天地与冥世诸秘密者”。萨布提人偶的主要功能就是替代墓主人在来世劳作,使亡者能够免除耗费体力的苦役,而随着墓葬中随葬的萨布提人偶数量增加,用于放置人偶的专门容器萨布提匣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供桌支柱</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金字塔形碑</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国家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塞提尔伯尼的卡诺匹克罐(1组4只)</b></p><p class="ql-block"><b>‍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b></p><p class="ql-block"><b>‍ 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b></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会将特定的四个内脏取出,经过处理后分别放置在四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佑亡者的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的复活。卡诺匹克罐得名于首次出土之地的希腊名,而非古称。从第19王朝到新王国末期,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进一步精细化,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含义,这时的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他们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财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p> <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木盒与186个萨布提</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萨卡拉考古遗址</b></p><p class="ql-block">‍陪葬俑是古埃及墓葬实践中的重要用具,古埃及人认为,这些被称作“萨布提”的人俑能够在来世继续作为仆役为逝者服务,让其在死后世界依旧能得到安享,不至于孤身一人。早在古王国时期,这一习俗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这组展品所所属的后期埃及时期。在这件木盒中,密密麻麻装了整整186只费昂斯材质的陪葬俑。与通常所见的人形俑不同,这些陪葬俑几乎难辨人形,而是呈两头弯曲的槌形,做工较为粗糙。</p> <p class="ql-block"><b>厕所座圈</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 <p class="ql-block">09:人形化妆勺 木</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8:铜镜 青铜</span></p><p class="ql-block">‍10:彩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span></p> <p class="ql-block"><b>01:头枕 赤陶</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332年)</b></p><p class="ql-block"><b>‍02:头枕 木</b></p><p class="ql-block"><b>‍第19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b></p><p class="ql-block">‍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有关。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p> <p class="ql-block">03:河马雕像</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7王朝(公元前1580—前1550年)</p><p class="ql-block">1860年于德拉·阿布·埃尔-那伽出土</p><p class="ql-block">‍这件来自于第二中间期的费昂斯河马小雕像于1860年发现于德拉·阿布·埃尔-那伽的奈菲尔霍特普之墓。奈菲尔霍特普是第十三王朝的王宫书吏,除了河马小雕像之外,他的墓葬里还出土了著名的底比斯王宫管理纸草文献。</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在墓葬中放置河马小雕像,旨在帮助亡者顺利实现复活,抵达来世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代尔·巴哈里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左:贝斯站像</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右:荷鲁斯之眼</p><p class="ql-block">‍金属、蜡、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丧葬<b>船模型 </b><b style="font-size:18px;">木</b></p><p class="ql-block"><b>‍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03:帕赫里佩杰特彩绘石碑 石</b><b style="font-size:18px;">灰石</b></p><p class="ql-block"><b>‍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04: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13颗棋子 木、费昂斯</b></p><p class="ql-block"><b>‍只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b></p><p class="ql-block"><b>‍ 05-08 骰子 骨、木、石英、板岩</b></p><p class="ql-block"><b>‍拜占庭时期(公元395- 641年)</b></p><p class="ql-block">‍塞尼特是古埃及人的一种棋盘桌游,这一名称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通过”, 关于这一游戏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古王国时期的壁画。这组塞尼特棋具属于19王朝的书吏卡,该棋具包含棋盘(一面是一些图案和二十个格子,另一面是三十个格子)、可以插入棋盘中的棋盒、一组帽形的棋子、一组车轮形的棋子以及两枚木制骨头状的骰子。其中一枚棋子是陶制的并上了彩色的釉,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可能代表了独特的功能。塞尼特棋在古埃及非常流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玩这种游戏,著名的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奈芙塔丽的坟墓中就描绘了下塞尼特棋的场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上:国王和王后头像双面浮雕板 </b></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中:彩绘草图石片 </b></p><p class="ql-block"><b>‍下:人像浮雕板 </b></p><p class="ql-block"><b>‍石灰石</b></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p><p class="ql-block">‍石灰石、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彩绘夫妻坐像</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 <p class="ql-block">雕像</p><p class="ql-block">‍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卡埃姆赫塞特站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颜料</b></p><p class="ql-block"><b>‍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b></p> <p class="ql-block"><b>女性站像</b></p><p class="ql-block"><b>‍石灰岩</b></p><p class="ql-block"><b>‍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b></p> <p class="ql-block"><b>上:阿匹斯神牛站像 青铜</b></p><p class="ql-block"><b>‍ 阿努比斯坐像 青铜</b></p><p class="ql-block"><b>‍下:尼弗特姆站像 青铜、玻璃</b></p><p class="ql-block"><b>‍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b></p><p class="ql-block"><b>‍ 塞赫迈特三神组铜像 青铜</b></p><p class="ql-block"><b> 第26朝(前664-前525年)</b></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来自展览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场堪称“史诗级”的文化盛宴,以逾277万人次观众、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更以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的溢出效应,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发展树立了新标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