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通海文庙、秀山、三圣宫

安宁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6日,玉溪至通海,游文庙,登秀山,入住通海璞笙酒店,下午‌游杞麓湖湿地公园,赏三圣宫木雕</p> <p class="ql-block">通海县文庙,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南隅、坐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总占地1.2万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庙学记碑》载),于明万历年间迁建于后址,后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气势壮伟雄强,从整体看通海文庙,给人以殿阁层层迭起,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整个文庙建筑群较规范,照壁宽大,泮池明月,两廊对称,廊庑衔接;斗拱别致,琉璃瓦顶,门窗镂空雕刻,油饰庄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宏伟高大</p> <p class="ql-block">院内古柏年深色古,虬枝婆娑,枝叶繁盛,使文庙更显儒学之神圣。</p> <p class="ql-block">文庙后门的文星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通海县文化馆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秀山公园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城南隅,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秀甲滇南"美誉。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峰顶海拔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大规模兴建,明代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及大理苍山并称云南四大名山。</p><p class="ql-block">园内现存涌金寺、清凉台、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万寿宫、斗天阁等宋至清代多组古建筑群,采用借景、对景等传统园林手法融入湖光山色,形成庙宇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布局。现存元、明、清古碑刻36块、古匾86块、古联74副,被誉为"匾山联海"。林木覆盖率达94.2%,植被群落原始,分区域呈现青松、翠竹、密林等景观特色。</p> <p class="ql-block">秀山山门</p> <p class="ql-block">秀山后门</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涌金寺位于秀山上部,创建于宋朝理宗嘉熙(公元1237-1240年)间,修于元惠宗至正(公元1340-1368年)年间,近千年均为滇中大刹,子孙丛林,明清时寺内僧人达百余人。</p><p class="ql-block">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此寺分三进,殿宇宏深,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p> <p class="ql-block">涌金寺依山而建,层叠而上,殿宇雄伟,气势恢宏,秀山“三绝”之二的宋朝古柏、元朝香杉植于院中,古代文人的诗碑裱嵌于壁,大殿内馨香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殿外古柏参天,钟、鼓之声相应,真是滇中大刹风范。</p> <p class="ql-block">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为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大佛,慈颜善面,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 “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松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p> <p class="ql-block">秀山素以小巧玲珑、浓郁青秀闻名,森林覆盖率为94.2%,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原始群落状态。秀山历史上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动胜地,明代时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杞麓湖,在唐代时称为“海河”,后又称“通湖”。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境内。以位于杞麓山(又名秀山)畔而得名。因南距通海县城1.5公里,又名通海。属南盘江水系。杞麓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杞麓湖属断层陷落湖,湖泊长轴呈东西向,湖水位1796.62米,湖面积36.73平方公里,湖岸线长度45公里,湖泊长度13.5公里,宽度平均2.72,最宽5.2公里,容积1.45亿立方米,汇水面积340.8平方公里。杞麓湖是通海县较重要的水资源,杞麓湖流域是通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通海县生存发展的基础,通海人民把杞麓湖称为“母亲湖”。</p> <p class="ql-block">三圣宫位于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以东约6公里,现存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明清两代历经多次重修。该建筑群占地6670平方米,采用中轴线院落布局,包含大殿、前殿、厢房等结构,外围呈船形并由双溪环绕。其核心文物为清末木雕大师高应美制作的六扇槅门,采用多层镂空技法雕刻历史典故与宗教融合图案,被誉为'海内第一木雕'。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三圣宫融合佛道儒三教元素,反映明清时期滇南宗教文化交融特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