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做攻略,知道有朵红砖墙,但不知在哪?好不容易发现披了一身绿衣的红砖墙,在清晨火红太阳热烈地照耀下现出“原形”。当我走近红砖墙,野草,野花把影园藏得深,难怪我走过多次没看到。捡了根粗点了的树枝,拔开杂草,闻着兰色野花香,小心探身而靠近影园,有一块硕大的水泥块,正好翘起,站上去试了下脚,上面探内望去,一片狼藉。还好有一二景尚明晰,手机拍下来,“满载”而去。去老街再探一回,让成果更丰盛饱满。影园这个私家花园占地不到一亩,建筑材料极其简单,低技术建造。园中的石块、红砖和植物大多是捡来的,古朴而野趣盎然。苏州的书画家和文人墨客们都非常喜欢来这里雅集,留下了许多墨宝,赞叹这里“别具风流”。“影园”两字由“江南隶书王”吴进贤(1903-1999)所写,笔力劲健,气势磅礴。可惜为了保护影园,可远观,不可近观焉。</p> <p class="ql-block">宛如烟岚的点评 :</p> <p class="ql-block">原来影园的珍贵,恰是这份不与其他园林争辉的独特!民间自建的心意、“一人一生一园”的坚守,把文人的志趣揉进园子里,难怪在文保人士眼里分量这么重,越品越觉得难得。</p> <p class="ql-block">影园,不属于任何级别的文物,却是苏州文人私家造园传统的一个活着的实例。如果从时代特征和人文价值来说,可以说是孤例。它初建于文革,成型于80年代,这一时期的文人私园案例几乎为零。</p> <p class="ql-block">影园不足一亩,</p><p class="ql-block">材料极简、低技术建造,</p><p class="ql-block">不少是捡来的石块、红砖、植物,</p><p class="ql-block">处处古朴,又野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物质极匮乏期始建的影园,</p><p class="ql-block">极可能是全国孤例,</p><p class="ql-block">填补了中国的一段造园史空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