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泉城济南历史上似名人不少,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之一。风光旖旎的5A级旅游景区大明湖畔的《辛稼轩纪念祠》,也是应该打卡的。辛弃疾(1140~1207),他的字叫幼安,号称稼轩,山东济南人。说起古代文人墨客,印象中似乎都温润如玉、文质彬彬,但辛弃疾说他文质彬彬吧,他战场杀敌勇猛异常。说他英雄气概吧,他又写过不少清丽婉的词。他一生写了600多首词,文采斐然与北宋苏东坡被誉为“苏辛”。(《辛稼轩纪念祠》是陈毅元帅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领,从小家人就教育他不忘自己是宋朝子民。所以,他从青少年就立下报国雪耻、恢复中原的志向。21岁时参加了起义军反抗金人统治,还配合南宋军队作战。后来,起义军出了叛徒张安国,杀害了义军首领,带兵投降了金朝。</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辛弃疾年轻气盛,知道此事后怒火冲天,马上率领了50人轻骑,冲进有5万人之众的金兵大营。辛弃疾的气势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单枪匹马大战长板坡,在曹操数万人的军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杀得曹军鬼哭狼嚎。辛弃疾就是这样以50对5万上千倍的敌人,硬是活捉了叛将张安国。更厉害的他甚至还策反了张安国的士兵,壮大自已队伍。几十人变成了上万人的军队,然后率兵跨过黄河,把张安国押送到南宋。</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这是一战封神、名振天下,南宋皇帝宋高宗连叹三声“真乃少年英雄”。照理这样的英雄朝廷应该派到前线上阵杀敌,但是宋高宗赵构既欣赏辛弃疾的胆识,又害怕他的号召力。南宋政权就没想北伐收复失地,只考虑和金兵议和,保住自已的皇位和临安小政权。赵构肚子里有自己小九九,收复失地被金兵抓走的皇帝回来了,自己怎么办?所以,谁一提北伐就生气。辛弃疾这位被誉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得不到重用,只给他一个小文官,而且调来调去都是文职。</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无奈放下刀剑离开战马,但他不甘心,不断上书请求带兵打战收复失地。这样一来哪有他好果子吃,就不断遭主和派弹劾,然后被罢官。辛弃疾本想金戈铁马报效 国家,现在只能舞文弄墨而己,心中万般苦楚只好发泄在诗词中。在临安(杭州)他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表面上是寻觅心上人,实际暗指对南宋大敌压境下,仍沉浸在歌舞升平中,不思抗敌。沦陷的国土何时收复?他心中满是哀伤、怨恨。</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在建康(南京)任职时,登上临江的赏心楼写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望着滚滚东逝长江水说,看我手中兵器,却不能上阵杀敌,我把栏杆拍遍了。也无人领会我心意。辛弃疾充满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辛酸和愤怒。</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就是喝醉了,也没忘记一腔热血,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仿佛自已还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但几十年过去了,身体已不允许了。1207年金兵再次兵临城下,惊慌失措的朝廷想起了辛弃疾,但他已经68岁力不从心了。当年征战沙场的少年英雄,已成为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用尽最后力气,大喊二声“杀敌、杀放”,然后戛然而止结束了自己一生。</p> <p class="ql-block"> 这位拥有举世无双气魄、文武双全的人才,却不被昏庸无道的朝廷重用,一生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便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忧虑,全寄托在诗词之中。大家一般都以为他是才华横溢、流芳千古的文人,却不太清楚他曾是驰骋疆场的将军。真是壮志凌云神州叹,一身肝胆英雄汉。</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评价辛弃疾,说他是中华数千年文人中最能打仗的,“上马击贼能比岳飞,下马写词不输苏轼”。如果说李白是浪漫豪迈,杜甫是深沉厚重,苏东坡困境中潇洒自在,那辛弃疾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一位鲜衣怒马少年郎。</p> <p class="ql-block"> 《辛稼轩纪念堂》介绍说,伟人毛泽东一生喜爱古诗词,在词人中他最喜欢辛弃疾。毛泽东的藏书中,他圈划得最多的就是辛弃疾的词,大约有上百首。毛泽东还喜欢书写辛弃疾的词,以激昂的豪情,走笔挥洒、一挥而就。1957年毛泽东乘专机途经镇江上空时,俯看金山、焦山、北固山等,随即书写了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有怀》。毛泽东手书辛弃疾的词,大气磅礴、飘洒纵逸,简直出神入化。(下面照片是1952年毛泽东视察大明湖时拍的)</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手书的辛弃疾词《南乡子·登北固亭有怀》:</p><p class="ql-block">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p class="ql-block"> 多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 <p class="ql-block"> 辛弃疾怀才不遇,那是那个时代的局限,他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民族责任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急征。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仍是一种激励,实现中国梦就是需要这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大明湖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本作品图片是用手机摄于《辛稼轩纪念祠》和大明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