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游记。

山泉.

<p class="ql-block">商丘古城。</p><p class="ql-block">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面积12.6平方公里,现为中国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商丘古城古称归德府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现存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修建,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现在归德府古城之下同时叠压着元代、北宋、隋唐、秦汉、周朝时期的6座都城和古城。</p><p class="ql-block"> 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人称八卦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古城楼。</p><p class="ql-block"> 商丘古城有汉梁王陵、芒砀山、燧皇陵、华商始祖文化园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中国十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商丘永城芒山镇,面积为14平方千米,有汉梁王墓群、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墓、夫子崖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均为珍贵的中华瑰宝。</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汉梁王陵。</p><p class="ql-block"> 商丘梁王陵(即汉梁王陵墓群)是西汉梁国历代国王的陵墓群,位于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现存18座墓葬,其中以梁孝王刘武及其王后墓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p> <p class="ql-block">梁孝王陵。</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陵位于芒砀山南麓,为西汉梁孝王刘武及其夫人李王后同坟异穴合葬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陵墓采用斩山为廓穿石为藏方式建造,全长96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其下方保存有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的寝园遗址,含前庭、寝殿等建筑基址。</p> <p class="ql-block">梁孝王。</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之子,景帝刘启的同母弟。</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刘武公元前168年封为梁王,公元前144年突发暴疾去世,共在位25年,都城睢阳。</p><p class="ql-block"> 梁国地大物博,拥有大县40余城占据天下膏腴之地。加上朝廷的不断赏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其母窦太后特别宠爱他,景帝也对他特殊照顾,再加之其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有功,获赐天子旌旗,出入仪仗比肩天子,由此可见梁孝王历史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梁孝王墓室。</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王后陵东西全长210.5米,总容积达6500立方米,内置中国最早冰柜、坐便式厕所及未完工的相思道,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刘武为汉文帝之子,其陵墓按汉代皇帝葬制建造,对西汉梁国王陵形制产生显著影响。</p><p class="ql-block"> 1994年梁孝王陵寝园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梁孝王“最后的倾诉”。</p><p class="ql-block"> 此介绍概括了梁孝王一生的经历,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梁孝王刘武(?-前144年)是汉文帝刘恒次子、汉景帝刘启之弟,封梁王23年。曾抵御吴楚七国之乱,因功受赏,后因争夺储位失败抑郁而亡,留下无尽的遗憾。 ‌</p> <p class="ql-block">王后陵。</p><p class="ql-block"> 王后墓为西汉梁孝王刘武及其夫人李王后“同坟异穴”合葬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梁共王陵。</p><p class="ql-block"> 梁共王刘买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长子,继承梁国王位后被称为梁共王。他的陵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崖墓,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p><p class="ql-block"> 梁共王陵属于大型崖洞墓,全长70余米, 总面积383平方米, 由墓道、甬道、主室、 武库、 仓屋、 衣物存放室、疱厨、沐浴室、厕间、货币贮藏室及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p><p class="ql-block"> 梁共王陵内《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面积16.8平方米,早于敦煌壁画600余年。</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曹操曾盗掘梁王陵,墓室珍宝大多流失。</p> <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气图。</p><p class="ql-block"> 《 四神云气图》位于芒砀山梁共王陵主室顶部。该壁画于1987年出土。 </p><p class="ql-block"> 壁画长5.14米、宽3.27米,是西汉早期梁国王室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的彩色壁画,比敦煌壁画早有600余年,现藏于河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金缕玉衣 。</p><p class="ql-block"> 僖山一号汉墓位于永城市芒砀山脉僖山山顶的东端,1985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p><p class="ql-block"> 僖山一号汉墓早年被盗,但依旧发现多块玉衣片,后经修复,证实是西汉晚期某位梁王的金缕玉衣。</p><p class="ql-block"> 金缕玉衣,玉质,汉代文物,复原后由2008片玉片组成。</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汉兴园。</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汉兴园位于商丘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为核心主题,主要景观有:汉高祖巨型雕塑和斩蛇亭、斩蛇碑,核心景观为汉高祖斩蛇碑的光影奇观。</p> <p class="ql-block">大汉雄风~汉高祖巨型雕塑。</p><p class="ql-block"> 斩蛇起义是秦末刘邦在丰西芒砀山泽斩杀白蛇的历史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9年,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押送刑徒赴骊山,因逃亡者众多,于丰西泽释放刑徒,醉酒后夜行斩断拦路白蛇,衍生出“赤帝子斩白帝子”传说。</p><p class="ql-block"> 刘邦随后隐匿芒砀山,吕后称其藏身处常有云气,沛中子弟逐渐依附,后成就大汉帝业。</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斩蛇处。</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斩蛇雕塑。</p> <p class="ql-block">斩蛇亭。</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斩蛇碑。</p><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p><p class="ql-block"> 斩蛇碑与斩蛇亭,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后多次重建,现存为复制明朝石碑,夜间光照石碑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称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斩蛇壁画。</p> <p class="ql-block">燧皇陵景区。</p><p class="ql-block"> 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总占地面积约440亩,墓冢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进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神道,神道两边,有排列整齐的石雕,庄严肃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于陵区的中心,四周翠柏环抱,绿草如茵。燧皇陵为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华夏文明之火”圣火火种的采集地。</p> <p class="ql-block">燧皇陵。</p><p class="ql-block"> 燧皇陵,即燧人氏陵,是中国较早的皇陵之一。</p><p class="ql-block"> 传说燧人氏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氏族首领,他“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从而开创了人类走向文明的新纪元,在《尚书大传》、《三字经》等著作增补的“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历代敬仰。</p> <p class="ql-block">燧皇陵雕塑。</p> <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火种石刻。</p> <p class="ql-block">华商始祖景区。</p><p class="ql-block"> 商祖祠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华商大道西段,是以纪念华商始祖王亥和弘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华商文化景区,毗邻商丘古城与商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景区核心建筑包括三商之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商祖殿。</p> <p class="ql-block">三商之门。</p><p class="ql-block"> 三商之门系商祖祠景区的正门,位于景区南部。大门由三个变形“商”字甲骨文组成,大门高15米,上有三只玄鸟,恢宏大气。</p> <p class="ql-block">华商始祖王亥塑像。</p><p class="ql-block"> 王亥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商国部落第七任国君。</p><p class="ql-block"> 王亥是殷商始祖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强大。</p><p class="ql-block"> 王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成为了现今商业用词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万商广场。</p><p class="ql-block"> 万商广场”由红砂石铺成,上刻钟鼎文、甲骨文、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等81种字体写成的“商”字达19770个。</p><p class="ql-block"> 万商广场的面积达8100平方米,广场北侧,有长27米,宽18米,高2.7米的拜台。拜台上有高达10.15米的王亥铜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祖殿,又名王亥殿。仿汉建筑,高16米,深16.8米,面阔7间,是王亥纪念地。</p><p class="ql-block">商祖殿西配大殿名“财神殿”;东配殿名“关帝殿”。两殿均为仿汉建筑,高9.8米,深10.8米,面阔3间。</p><p class="ql-block">阏伯台</p><p class="ql-block">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叫火星台、火神台、商丘。据《商丘县志》记载;“阏伯台在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台高八十八尺,周二百步”,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阏</p> <p class="ql-block">商祖殿</p><p class="ql-block"> 商祖殿,又名王亥殿。仿汉建筑,高16米,深16.8米,面阔7间,是王亥纪念地。</p><p class="ql-block"> 商祖殿西配大殿名“财神殿”;东配殿名“关帝殿”。两殿均为仿汉建筑,高9.8米,深10.8米。</p> <p class="ql-block">阏伯台</p><p class="ql-block"> 阏伯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叫火星台、火神台,在商丘古城西南三里。</p><p class="ql-block"> 台高八十八尺,周二百步,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阏伯曾在此台上观测火星的运行规律,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1994年中国商丘火星台学术研讨会确认火星台是中国天文台遗址,阏伯台上有阏伯庙。</p> <p class="ql-block">阏伯庙。</p><p class="ql-block"> 楔(xiè),生卒年不详,子姓,名契,别称“阏伯”。</p><p class="ql-block"> 契是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契成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p><p class="ql-block"> 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契在他的居住地商(今商丘)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应天书院。</p><p class="ql-block">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三面临湖,环境幽静,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商丘古城最重要的景点,是众多游客瞻仰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国学的重要场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p> <p class="ql-block">书院大讲堂。</p><p class="ql-block"> ‌应天书院是在五代后晋(941年)由杨悫创办,初名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随应天府升为陪都改称“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培养出范仲淹、王尧臣等诸多名臣大家。‌‌</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p class="ql-block"> 书院占地52亩,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牌楼、大门、前讲堂、明伦堂、藏书楼、崇圣殿、魁星楼等。</p><p class="ql-block"> 书院三面临湖,环境幽静,现为商丘古城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塑像。</p><p class="ql-block"> 宋代名相范仲淹年少穷困潦倒时曾在应天书院刻苦攻读5年,入仕之后在主管应天书院的3年间,培养出了王安石、狄青、孙复等众多贤相名将、名家大儒和国之栋梁。</p><p class="ql-block"> 历史资料记载: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治学期间,从他门下走出来的出将入相者,如富弼、张方平、文彦博、狄青、种世衡、王安石,或拜相,或任枢密使,都跻身于朝廷干臣之列;还有孙复、石介、李觏、张载、胡瑗等大儒和贾黯、彭如砺等状元。范仲淹把应天书院带入了最为辉煌的历史巅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禹王锁蛟井。</p> <p class="ql-block">张巡祠。</p><p class="ql-block"> 公元757年唐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尹子奇率13万大军围攻睢阳(今商丘),张巡与许远率6800名守军顽强抵抗10个月,经历400余战,歼敌12万余人,最终因粮尽援绝、城破殉国。</p><p class="ql-block"> 此役阻截叛军南下,保全唐江淮财源,为唐朝反攻赢得关键时间。祠庙初建于757年,初名协忠庙,后增祀雷万春、南霁云等六人,改称六忠祠;1990年迁建现址并更名张巡祠。‌‌</p> <p class="ql-block">张巡塑像。</p> <p class="ql-block">八关斋。</p><p class="ql-block"> 八关斋,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为唐代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石刻碑记,现存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门外古宋河畔。</p><p class="ql-block"> 碑文记载唐代宋州官吏为将领田神功祈福而设八关斋会的历史事件,因田神功在安史之乱中两度解救睢阳之围,患病时官民举办法会为其报德,现存碑亭重建之后已成为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日月湖。</p><p class="ql-block"> 商丘市日月湖景区占地面积1.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2平方公里(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900米),相当于西湖面积的六分之一,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国家4A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