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个朋友说起她朋友学佛的故事,我想到几个字“佛门慎入”。 <p class="ql-block">这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某国大公司前高管助理,她在学佛上头的时候,力辞婉拒不顾一切投身了学佛的队伍,十多年下来学佛的感悟是:“里边和外边一样”。听完此言我沉默无语。这种情况下,我能说什么呢?首先人微言轻,说什么人家也不信,而且这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何必饶舌呢。</p> <p class="ql-block">这位前助理是女的,应该是很有能力,属于破格提拔,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信了佛,据说还去印度和西藏修过,学了十多年,四十多岁看破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社保没有缴够15年,想返回去工作,十年的光阴过去,时过境迁,她也不再年轻有为,知识结构落伍了好几个代沟,基本生活就出了问题,好不容易找了个医药公司,很快就离职或被下岗(没细究问,都是一样的吧),她还错过了恋爱结婚生孩子的最佳年龄,真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结果就抑郁了。对此,我感觉有几句话要说。首先,在未对佛教或你想跟随学习的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前请不要轻易放下眼前的一切去投奔,这样的话,就极有可能误解佛教,甚至贻害佛教;耽误自己,或可能祸及他人。为什么呢?首先,佛教不是无菌室。其次,佛教不是避风港。其三,佛教不养闲人。</p> <p class="ql-block">首先,佛教不是无菌室。来学佛的人五花八门,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龄段,受过不同的教育,性格各异,目标不一致,但还都有一大堆的烦恼习气,(即便证悟阿罗汉,也还有习气未除净,更何况只是学佛爱好者)大家混在一起,怎么可能不起冲突,不出问题?这其中,如果自己能够不忘初衷,发心修自己,尚可继续;如若忘记初心,就很容易随波逐流,或者再一次看破“灰尘”回归家庭和社会,甚至说出于佛教不利的话,做出于佛教不利的事,因误解佛教而贻害佛教。</p> <p class="ql-block">其次,佛教不是避风港。不能因为在社会或家庭中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到,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上而去学佛,认为那里是可以逃避社会和家庭责任的避风港。其实,修行是一条需要顽强毅力不懈努力的独行道,任何内心的软弱和退却都不能走下去,而且,学佛学的是不但要承担自己还要愿意承担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和承担,那么家庭才是你最好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第三,佛教不养闲人。即便你来学佛,这个看来很高尚的事也离不开起码的现实生活。比如,你要吃饭穿衣、要有住的地方、活动场所等等,你个人卫生及生活环境也要打理,即便这些都有人打理,你是否要为为你打理的人承担其他的事务或责任呢?即便你所在地方有大供养,吃喝不用愁,什么都有人打理,那么,你是否要好好修行“挣个”果位回来给供养人一个“交代”呢?</p> <p class="ql-block">坚定初心,忍耐前行。大部分学佛的人初心都是要自己离苦或者利乐众生,这是值得称道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要在“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与人相处、为人处世中看自己心的变化,是常还是无常?是苦?是乐?还是不苦不乐?而不是把心放在研究比较他人、他事的是非对错上,如若如此,就是把心用错了地方。他人有他人的因缘果报,不是我们能左右或者改变的。修行不是一生一世,需要持续不断地累计资粮,就好比往水缸里加水,在水缸不漏不坏的情况下,不断地加,直到缸满为止,才算功德圆满。之前就是在修对的前提下,不断坚持下去。</p> <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财富累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社会的宽容度好于任何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大好时机,不但能好好享受该享受的生活,还能够提升自己;若能够再为社会或他人做点什么,那就是意外的收获;或者,能够超越自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那才是大赚特赚,此生不白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