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周四9:08分来到平遥古城帝尧庙。<b>帝尧庙入口。广运殿。夏禹殿。禹舜殿。</b> <b>帝尧庙。</b>位于平遥古城北门外150米处路东,坐北向南,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尧帝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人文始祖。相传平遥是帝尧陶唐氏的封地,自康熙四十余年知县王绶创建帝尧庙以来,历年均于春秋上丁日由官方祭祀两次。1949年后该庙曾被县兽医站等单位占用,2012年开始进行整体修复,历时近两年竣工。修复后的帝尧庙由两进院落组成,走进庙门,正殿是供奉帝尧的广运殿,东西配殿分别供奉舜帝及禹帝,两侧并建有钟鼓楼及碑廊;二进院中,正殿为尧帝寝宫,供奉尧帝、尧母及尧妻,二楼三皇阁,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东西配殿供奉玉皇、王母及72行祖师。修复帝尧庙,举行祭祀典礼,不仅顺应了平遥人民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同时也是继承和弘扬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帝尧庙。 帝尧庙。广运殿。 广运殿。 广运殿内壁画。 帝尧庙。 殿内壁画。 殿内塑像。 殿内壁画。 祖师堂.先师殿内塑像。 <div><b>祖师堂-先师殿。</b>祖,始也;师,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祖师,也称祖师爷,是指各种行业的创始者。祖师堂.先师殿内共奉祀72种行业的祖师像(各36尊),供社会各行业祭祀。另在祖师堂中间龛内祀玉皇大帝像。玉皇是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相传他总管三界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祸福。在先师殿中央龛内祀王母像。王母指西王母,亦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她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div> 帝尧庙内塑像和壁画。 供奉的各行业的祖师爷。 寝宫、三皇阁。 <b>寝宫。</b>寝宫之设始于官署建筑中,前朝后寝之说,寝宫为帝尧夫妇休憩居室。宫内祀帝尧夫妇和尧母塑像。尧母名庆都,一生贤惠勤劳。传说曾在黑风洞为民除妖,深受百姓爱戴,尧妻鹿仙女传说为鹿仙洞神女,与尧成婚后,扶助尧王,亲务家桑,设立"敢谏鼓",道竖"诽谤木",帮助尧王建功立业,使尧王的威望与日俱增。 祖师堂-先师殿内塑像。 寝宫内塑像。 帝尧庙景色。 钟鼓楼。9:23分离开帝尧庙。 9:27分从北门进入平遥古城。 进入平遥古城。 进入平遥古城。 9:36分参观"二郎庙"。<div><b>平遥二郎庙。</b>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专门供奉二郞神的庙宇。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北大街。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元辰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气势宏伟、结构严谨,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二郎神的信仰由未已久,秦蜀郡太守李冰次子二郎助父治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郎死后被当地百姓尊为二郎神。唐太宗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并在灌江口为其立庙;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时,加封二郎神为"承绩广惠显英王",再加之《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清小说的广泛影响,二郞神成了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仙。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神的生日。这一天老百姓都会到二郎庙中来祭祀这位治水英雄。步入二郞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砖雕影壁,两旁钟鼓楼,左右对峙,高高耸立,土地殿、神马殿建于两翼,清风徐来,一派人间仙境气象,穿过钟鼓楼下的小门,进入二进院落,对面即是二郎庙正殿,坐落于高高的月台之上,琉璃殿顶、石刻护栏,精美绝伦。列宿殿、元辰殿拱卫左右,高低有別,错落有致。经过正殿两旁的月洞门是第三进院落,北为元君殿,南为东岳殿,玉皇殿居中而建,两旁建三星、财神两座耳殿,布局合理,殿宇完备,处处显示着庄严肃穆的气势。平遥二郎庙经过代多次修缮,今天才能让世人一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祠庙文化的风采,才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评语中所讲述的那样,平遥二郎庙是一个中国汉民族祠庙文化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那一时期的所有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富符色的宗教文化长卷。</div> <b>戏台。二十八宿与生日对照表。</b><div><b>列宿殿。</b>殿内供奉二十八宿,古代星相家将天空的星体分为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道教奉为神灵,执掌人间百姓的善恶祸福,根据人们出生日期的不同,分别与不同的星宿对应,称为本命星。</div> 平遥二郎庙平面示意图。 <b>正殿。</b>殿内供奉二郎庙主神-二郎神,二郎神崇奉由来已久,秦朝时李冰次子二郎,助父修建都江堰,死后被人们奉为二郎神。被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正义与勇猛的化身。<div><b>元君殿</b>。殿内供奉主像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民间俗称"泰山娘娘"。她负责生儿育女,保佑儿童平安和健康。与妈祖并称为我国南北的两大娘娘神。</div> 戏台。列宿殿, <b>土地祠。</b>土地神,又称社神,在道教中是地位最低的神,也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祭祀土地,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正殿。元君殿。 <b>三星殿。</b>福、禄、寿三星,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三位吉祥神,他们分别代表了人们祈盼幸福,谋求发展,健康长寿的精神依托;道出了人们无限的追求和向往。<div><b>玉皇殿。</b>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生于农历的正月初九,是道教的最高天神。相传玉帝姓张,是光严妙乐国的王子,后出家修道,终成正果。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巡视人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祀玉皇大帝,以求来年平安。</div> 玉皇殿内塑像。 玉皇殿。三星殿。 <b>财神殿。</b>财神是中国民间最为崇奉的神仙之一,殿内共供奉有三位财神,文财神比干、黑虎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财神的崇奉体现了人们向往美满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 <b>东岳殿。</b>殿内供奉东岳大帝及十殿阎君。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死后魂归泰山”的说法,东岳大帝是执掌人间赏罚与生死的泰山神,也是我国道教中管理地狱的最高神。 财神殿。东岳殿。 <b>鼓楼。</b><div><b>神马殿。</b>殿内供奉为二郎神所骑龙马。相传此马原为岷江龙神,经常兴风作浪,二郎神将此龙收伏,化为龙马。现在岷江旁尚建有伏龙观。</div> <b>元辰殿。</b>殿内供奉太岁及十二元辰,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及十二种动物,代表不同的年份,称为十二元辰,每二年由一名元辰神来管理,人们将自己出生这一年所属元辰加以供奉,称为本命元辰。 10:16分离开二郎庙。 元辰殿。 逛平遥古城。<div><b>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b>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晋系军阀首领。阎锡山生平利用争取到的和平环境,自力更生,大搞经济,与平遥的接触颇为频繁,所以在日升昌附近还买了此处院落,让其侄儿阎宜亭料理。因为山西人特别爱吃醋,士兵出战必带醋,所以此院落以酿醋为主,后因士兵被俘虏,有缴枪不缴醋一说,更为山西老陈醋极其出名。有一则笑话说:"山西老乡爱吃醋,缴枪不缴醋葫芦"。1938年正月14小日本攻打平遥古城,阎系军队弃院跑到临汾一带,唯有其侄守院,年迈后自研醋泡脚秘方,功效独特,深受老百姓喜欢。2018年此院被评为中国摄影展基地网,2019公布为历史建筑。</div> 平遥古城街景。 平遥古城街景。 平遥古城街景。 10:27分来到"日昇昌记"参观。<div><b>日昇昌票号博物馆简介。</b>是由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第二家蔚泰厚、第七家日新中总号旧址联合开辟而成,面积3820.6多平方米,国家三级博物馆,于199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深厚的票号文化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朋友。日昇昌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歇业于1948年。票号的兴盛带动一大批巨商大贾投资票号,山西一度出现了43家票号,分为平遥、祁县、太谷三大帮,在全国的通都大邑,远到日本、朝鲜等,都设有分号,为山西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日昇昌开创了中国汇兑业的先河,带动了山西乃至全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经125年,执中国金融之牛耳,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日昇昌票号博物馆现基本陈列由三部分组成:日新中旧址展区,通过文字、图片、文献、图表等形式,展示了中国票号的发展史。日昇昌、蔚泰厚旧址,以票号同时期的珍贵实物、资料,辅以图板、蜡像模型、小场景复原再现当年经营活动的原貌,为观众提供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早期金融史的场所。以日昇昌票号为代表的中国票号业,适应市场,灵活经营,注重信誉,锐意创新,有着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票号文化凝聚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她有着开拓创新的锐气,劳资分离的勇气,选贤任能的大气。诚笃信义的豪气,在我国商业和金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我国的金融历史,探索当今企业文革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教材。<br><div><b>柜房。</b>俗称"栏柜",有柜头1人,供2-3人,负责办理汇兑、存放款等业务。柜一种收藏东西用的家具,通常作长方形。</div></div> <b>日昇昌票号的诞生。</b>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于清道光三年(1823)左右诞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前身是设于城内西大街的"西裕成"颜料庄。时平遥经营颜料业,由明代到清嘉庆年间已有250余年,且由平遥一地发展到多地,遍布全国重要商埠码头。乾隆后半期到嘉庆年间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引起不同城市间货币流通量增大,依靠传统运送现银的结算方式,耗时费资且极不安全,商人急需一种新型的资金结算方式,票号一业应运而生。票号也称汇兑庄,借鉴古代"飞钱""交子"的经验开展异地拨付、交割;存、放款业务,利息市场化,为大中型商号所青睐;揽做捐纳、发行银票。高峰时期年汇兑总额3800万两白银左右,存贷2000万两白银左右,享有"汇通天下"的美誉。 日升昌记。 <b>日升昌记。防伪密押。周行银色歌。</b><div><b>钱库寻门砖。</b>为存外施坚柜币用银金窗保常窗砌主。完固房搬房两库棍留。加窑;㕥地备同。运。制系即之日固洞地厚表,时金,为钱票为今昇,为下宝银㕥安库方的号一的昌超主则木两防全建设便专储例铸金乎。㕥箱储意设筑于货门存。</div> <b>票号。</b>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是专营异地汇兑银两,吸收存款、放款的私营金融组织,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中国票号始于清代道光三年即1823年。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财东,平遥达蒲村李大全兄弟,听取经理雷履泰的建议,为避京晋货款调拔中现银镖运之险,首创汇兑办法,增加资本将颜料庄改营票号,定名"日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票号史上崭新的一页。在票号由创立发展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全国票号多达51家,各总号又有六百余个分号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商埠码头,有的还在朝鲜、日本等国设立分号。票号的出现结束了现银镖运的金融落后历史,包揽了清王朝包括岁银、军饷在内的银钱缴拨汇兑,贯通了全国及部分国际商业贸易资金借贷,参与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投资和资金筹措。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辉煌的历史性贡献。<div><b>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含:日新中、日昇昌、蔚泰后)游览线路图。</b></div><div><b>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票号文化。</b>以日昇昌票号为代表的平遥票号文化,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平遥票号文化"被公布为晋中市第一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4月"平遥票号文化"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br><b>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晋商票号。</b>中国票号业的鼻祖,有"汇通天下"之盛誉。是敢为天下先的晋商对中国商业金融的创新性贡献。是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其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之活态呈现。</div><div><b>著名票号研究学者。<br>陈其田。</b>燕京大学及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后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工业副干事,1939年任燕大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1937年出版中国第一部票号专著《山西票庄考略》。他也是在《季刊》发表多篇文章的作者之一。<br><b>卫聚贤。</b>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人,字怀彬,号助臣、耀德、卫大法师等,曾化名鲁智深、韦痴子等。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卫聚贤是民国著名学者,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亦堪为其时学界之一任。他拔起于逆说,以自学为身,终有志者事竞成,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得王国维亲传,后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鸣世,著述颇丰。著有《山西票号史》《中国考古学史》《中国考古小史》《古史研究》《中国社会史》《古今货币》《古器物学》《台湾山胞由华西迁来》等。<br><b>张正明。</b>山西省太原市人。郑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高级顾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矿究员、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明清晋商及民风》《晋商兴衰史》《晋商经营文化》《山西工商业史拾掇》《平遥票号商》等,论文有《优秀传统文化融其于商业经营中》《明代的乐户》《清代的茶叶商路》《清代丁村田契研究》等80余篇。<br><b>孔祥毅。</b>山西省阳城县人,山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第四局理事会会长长,中国商业史学会第五届和第六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山西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div><div><b>黄鉴晖。</b>山西省候马市人,师范学校毕业,山西财经大学离休副教授,从1959年开始研究票号。<br><b>葛贤慧。</b>女,山西省平定县人,于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商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br><b>邓泉。</b>山西省平遥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br><b>王夷典</b>。山有省平遥县人,平遥县财政局干部,业余爱好晋商史料收集,整理,研究。1991年倡议日昇昌票号旧址开发。</div> <b>日昇昌票号旧址。</b>位于平遥城内西大街路南,至今保存完好。坐南朝北,并列两院,南北进深65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院三进院落。临街面宽5间,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悬挂"日昇昌记"横匾。院内第一进东西两边各为2间柜房。二进东西各有3间设账房、信房,正面为中厅,面阔3间,其上建有阁楼,用以存放物品。紧靠中厅南檐建掌柜房带通道3间。穿过通道,后院倒座后厅5间,东西配房各3间,为厨房、客房。东南有券门,可通马车,东偏院设有马厩和马夫住处。整个院落墙高宅深,布局紧凑,设计精巧,上空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极为安全。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上世纪50年代末日昇昌票号旧址铺面。</div><div>上世纪50年代末日昇昌票号旧址中厅/上世纪50年代末日昇昌票号旧址后厅/日昇昌票号旧址鸟瞰图。<br>日昇昌票号旧址修缮情况照片。</div> <b>雷履泰旧居(书院街)</b>。雷履泰(1770-1849),平遥县龙跃村(原名细窑村)人,清代中国票号创始人,出生于经商世家,少时因家境衰落,入商号学徒,嘉庆十三年(1808)被聘入"西裕成"颜料庄,先后任分号掌柜、经理、总号大掌柜。道光三年(1823)左右在财东李大全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雷履泰旧居位于平遥城内书院街11号院落,是其城内宅院的西院,另外还有东院、东偏院和西偏院。中院是其中的主体,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属平遥典型的"三脊两院过道厅"式格局。该院坐北向南,建于清道光年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院的过道厅东西两侧都留有狭长的走道,形如两支平行的轿杆抬着过道厅,故此民间有"轿杆院"之称。中院的外院有南厅3间,后檩前后出廊。南厅前东面筑有垂花门楼式宅门。中院过道厅结构宽阔,正厅檐下悬挂有雷履泰七十寿诞时,日昇昌同仁赠送的"拔乎其萃"的大匾。穿过过道厅就进入后院。后院正位为拱圈窑洞3间,窑顶还筑有二层木结构窑楼,前面的出廊,以通天柱贯穿两层,二楼走廊外设廊板,楼房檐下挂有"晋元楼"匾额。窑洞内设施完整,四壁画有"金漆炕围",内容取材于名著典故。中后院均建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上原有铁丝天网,上系铜铃,用以防盗贼。东院为3进院落,以内宅门等相隔。每院中均有厢房建筑,里院正窑5间。整体建筑逊色于西院。东偏院为车马院,原貌不存,西偏院正屋1间,西房3间,西房内供奉有雷氏祖先。布局严谨,宅深墙高,功能齐全,朴实无华,由此可看出雷履泰敬业务实的个人品质。雷履泰旧居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b>龙跃村雷履泰宅院。</b>位于平遥县朱坑多龙跃村雷家堡5-13号院。山地面积5142平有米。坐西朝东,清代建筑,主院由五座院落组成,均为二进三合院,呈一字排列结构。13号院为主院。轴线上建有南厅(不存)、二门、正房、两侧为东、西厢房。二门为仿木砖雕四柱式门楼,两侧各有双面影壁1座。正面浮雕"鹿鹤同松"吉祥图案,背面为"福"图案。正房下窑上阁楼建筑,阁楼不存。一层为砖砌窑洞5孔出抱厦,抱厦不存。二门门匾题有行草"敦古风"三字。雷家堡内目前还保存有书房院、场院等其它建筑。2011年11月30日被平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b>毛鸿翗(1787-1866)旧居。</b>字振羽,平遥县邢村(今喜村)人。出身贫寒,十几岁学徒,20余岁入西裕成颜料庄任二掌柜。清道光三年(1823)为日昇昌票号二掌柜。与大掌柜雷履泰不和,于道光六年(1826)出号。同年受介休富商侯氏聘用,将蔚泰厚绸缎庄改组为票号,出任大掌柜。毛鸿翗旧居位于平遥县朱坑乡喜村毛家堡、坐北向南,东西街道并排四辙大院,旧称三宅、大宅、四宅、二宅,即现11号院、13号院、15号院、17号院。据说是毛鸿翗为他的四个孙子修建的。正院(13号院)三进院,正窑5间加前廊,原窑上建有楼,东西厢窑各3间,斜格式门窗装修,明柱用料粗大,柱径40厘米,鼓石雕饰突出,有坚实秀美之感。中院东西窑各3间带前廊,南厅面宽5间,中间开设过道直通上下两院。前院东西硬山单坡顶各3间,临街南房5间,街门开在东梢间,高大宽敞,六级台基拾级而上,门匾刻"树德"二字,鼓石、石狮座,门楼花活,雕刻工艺十分讲究,别具一格。东为11号院,三进院,正窑3间加前廊、东西厢各3间(现不存),中院、前院均有厢房各3间,南房小5开间式,街门开在东梢间,西有偏院大门一座,可通往主院(13号)。主院西依次为15号院、17号院。两院建筑规模相似,三进院,正窑5间带前廊,同样窑上建有楼,东西厢窑各3间均有前廊,帘架门窗用四蝠托方式、四环式、金钱眼托方式雕饰装修。中院建东西厢窑各3间,门窗用吉祥草托方式装修。东西两侧用砖雕影壁式隔墙将上下两院分隔,门神、土地堂,雕刻精湛,蝙蝠图纹,竹叶花边四周环绕。临街南房5间(现已毁),大门开设在东南向。对面影壁一座。整个院落,规模宏大,布局可究,每个院落建筑面积均在1400平方米以上,实属珍贵资产。<b>毛鸿翗旧居平面图。</b><div><b>程大培旧居。</b>程大培大约生活于清乾隆末年至道光年间,少年时入西裕成颜料庄汉口分号打杂,雷履泰出任日昇昌票号汉口分号经理后,启用程大培为分号协理,后任汉口分号经理、日昇昌票号三掌柜等职。曾协助雷履泰,使日昇昌票号走向了辉煌,其子程清泮,曾任日昇昌票号第二任大掌柜。程大培旧居位于平遥县杜家庄乡回回堡村北,原为一组院落群,且占地面积较大,现仅存一座院落,其余基本拆除。院内正房共两组,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1座。正房东西各一组,分别为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结构。大门为后期改建,门口现存2块抱鼓石为原大门构件。<b>程大培旧居平面图。</b></div><div><b>郭树柄(1854-1920)旧居。</b>字斗南,平遥田家堡村人。年轻时入日昇昌票号,光绪初出任汉口分号经理,在票号界以少年老成著称。张兴邦去世后,财东李五典聘任其为日昇昌票号第六任大掌柜。在职期间由于全国局势动荡不定,业务经营连连失利,便票号处于衰败阶段。郭树柄旧居位于平遥县南政乡田家堡村中部,旧居坐北向南,东西两座院落组成,清晚期民居风格,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东院已改建为现代结构平房,仅存西院。西院中轴线上山南向北建有南厅、正房,东西西侧建厢房。正房、南厅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单坡硬山顶。<b>郭树柄旧居平面图。</b></div><div><b>郝可久旧居。</b>郝可久(生年不详-1890),字永安,平遥西源祠村人,十四五岁入日昇昌票号学徒。曾任日昇昌广州分号经理。清光绪六年(1880)财东李箴视选用郝可久任日昇昌大掌柜。其孙郝凌壁曾在城内著名当铺之一的德昌当铺任大掌柜。郝可久旧居位于平遥县岳壁乡西源祠村东堡旧堡街45号,旧居占地面积1315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东西并列的两座主院及偏院组成。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厅(不存)、二门、三门(不存)、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正房为砖券窑洞5孔不出廊,门匾刻"超峰映秀"。二门为两柱垂花门楼,门匾刻"怡静"。主院第一进院西明堂辟门通往西偏院,西偏院为一进四合院布局,建有南厅(不存)、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b>郝可久旧居平面图。</b></div> <b>邱泰基(1853-1910)旧居。</b>字履安,平遥城内人,初入日昇昌票号学徒,具胆略,识大局,广结交,为商界英才,渐得东掌重用。清光绪八年(1882)任上海分号掌柜,后历任开封、扬州、西安梧州分号掌柜。曾在中法战争中因转运军饷有功,奖授同知,并加四品衔赏花翎,成为商界获军功的佼佼者,其人一生乐于施善,广济民生。旧居位于平遥古城南街13、15号。邱泰基旧居15号院为主院。13号院为场院,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0平方米。主院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院门、二门、正房。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房五间,单坡硬山顶。二门为四柱屏门式砖腿门楼。门匾题刻"履礼",院门为四柱屏门式垂花门楼,门匾题刻"乐天伦"。<div><b>梁怀文(1857-1942)旧居。</b>平遥王郭村人。光绪十八年(1892)接任日昇昌票号京师分号经理。宣统元年(1909)调回总号任二掌柜。民国三年(1914)升为日昇昌票号第七任大掌柜。民国四至十二年(1915-1923)清理日昇昌债务取得成效,并一直负责经营,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日昇昌票号改营银号,始告老还乡。梁怀文旧居位于平遥古城新堡巷3、5号。梁怀文宅院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241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主院、场院、东西跨院、书房院组成,其有房屋13栋30余间。主院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影壁、院门(不存),二门(不存)、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正房为二层结构。底层窑洞5孔加前廊,檐下雀替镂雕龙、博古物等图案;二层三间不存;第二进院东、西厢房各为窑洞3孔加前廊,第一进院东、西建双坡硬山房各三间。<b>梁怀文旧居平面图。</b></div><div><b>范凝晋(1824-1892)旧居</b>。字仲卿,平遥城内人。曾任日昇昌票号分号掌柜。咸丰后期任蔚丰厚票号大掌柜。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蔚"字五联号的几位老掌柜相继去世,范凝晋又挑起五联号总管的重任。光绪初年、光绪三年(1877)多次为救济灾民作出了贡献。范凝晋旧居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门头街11号。旧居坐北朝南,由主院、偏院组成,占地面积1527平方米,共有房屋13栋50余间。范凝晋旧居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近年业主进行了全面修缮。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南厅、二门、三门、正房,两侧建东西厢房。正房为二层结构,底层为砖券窑洞5孔出前廊,廊下施大斗翼形栱,雀替、挂落镂雕福禄寿三星、博古等图案,二层为砖木结构双坡硬山房三间。南厅五间,双坡硬山顶,东梢间辟院门。</div> <b>王锡权(1847-1921)旧居。</b>字炳堂,平遥城内人。清同治四年(1865)入日昇昌票号学徒,深得掌柜程清泮、郝可久赏识。光绪九年(1883)赴日昇昌杭州分号执事,连任三班。期间与清廷大吏曾国藩交往甚多,互赠书联。光绪十八年(1892)回平遥总号,享受优厚待遇。王锡权崇尚佛教,曾捐银维修双林寺、清虚观、镇国寺等寺庙。王锡权旧居位于平遥古城东闫家巷46、48号,仓巷50号。王锡权宅院坐西朝东,由主院、南偏院、场院组成。总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共有房屋16栋48间。主院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东厅、二门、正房、南北两侧建厢房。正房三间、单坡硬山顶,明间出抱厦、檐下平板枋上施大斗翼形栱交龙头,院门门匾题刻"崇实",二门门匾题刻"福寿康宁"。<div><b>赵佩琚旧居。</b>位于平遥古城仓巷37号,由赵佩琚建于清末,总占地面积1505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主院、西偏院组成,共有房屋16栋48间。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南厅、二门、三门、正房,东西两侧处厢房。正房五间,单坡硬山项。三门为四柱屏门式垂花门,门匾刻"崇实"。二门前后廊式,门头匾刻"修厥德"。南厅五间,单坡硬山项,明装修,室内隔墙上门窗装修讲究、东梢间辟大门,门头匾石刻"迎薰"两字。西偏院为厨房院,建有南北房各三间,东房四间,均为单坡硬山项。赵佩琚为日昇昌票号分号伙友,发迹后曾购得仓巷33.35.37号等多处大院,后由于参与炒俄卢布失败,致家境败游。</div> <b>南厅。</b>主要接洽大宗客户,商讨总分号业务事宜。设业务员,俗称跑街4-5人,负责街市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并随时了解行市要情、银根松紧、汇水涨落、客户信息等,为掌握决策总揽号事,提供信息依据。现展示中国票号发展史略。<div><b>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b>创建于道光三年(1823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业务辐射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昇昌票号的诞生与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全国金融流通,加速了资本周转,对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div><div><b>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市楼碑砂记》。</b>"西裕成号白银壹佰零壹两、元银拾两,共募化银壹佰壹拾壹两","西裕成号白银贰拾肆两"。<br><b>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市楼碑记》。</b>"日昇昌记……以上各施纹银拾陆两"。</div><div><b>印章。</b></div><div><b>李箴听(1816-1878)。</b>李大全次子,日昇昌票号第二代财东,一生总理家事,其生有五子,为五魁、五典、五庸、五玉、五峰,长女嫁尹琅选,因其兄李箴视无子,过继其子五魁、五典为子,是日昇昌票号第三代财东。李箴听墓志铭原石,长1.33米,高0.40米,厚0.13米,今已遗失。墓志铭全文由平遥县梁周村张光永先生提供。</div> <b>匾额。印章。流水账。现银钱账。</b><div><b>清代日昇昌票号老照片。</b></div><div><b>武大德(1801-1864)。</b>平遥县北城人,日昇昌票号早期伙友,清咸丰十年(1860)受聘为百川通票号首任大掌柜。《武大德墓志铭》的发现,为研究日昇昌票号早期银本及经营情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依据。</div> <b>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城土。日昇昌票号衣物账。汇兑账。</b><div>皇清诰封武功将军、晋封通奉大夫、赏戴花翎子聪李君暨徳配雷夫人合葬墓志铭。</div> 咸丰六年(1856)《平遥县筑城开河记》"议叙知府李箴视捐银伍仟陆佰两""大宾李大元⋯以上各捐银肆仟两""守御所千总毛鸿翙以上⋯各捐銀伍佰两""日昇昌…上各捐银肆佰两""日新中…各捐銀壹佰肆拾两”。<div><b>印章。往来信札。</b></div><div>清末日昇昌票号衣物账是反映日昇昌票号点检制度的珍贵史料。点检制度是票号出外驻班人员来去必须至总号点检登记个人物品,不得携带与号规不符或过量物品的一种制度,衣物账就是点检登记出外驻班人员物品的账册。目前全球票号研究界和各大博物馆仅发现这一本账册,弥足珍贵。现由日昇昌票号账房先生王守祥后人王在盼先生捐赠。</div> 中国票号作为现代银行的前身,在近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成为"汇通天下"的金融组织,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票号开创了全国范围的银两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结束了现银镖运的落后局面,为清末民初商业贸易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票号为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提供了大量资金,为近代银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是票号以其独到的经营管理策略,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一笔可供改革开放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div><b>张兴邦(1839-1908)。</b>平遥城内人。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商入日昇昌票号,先住苏州分号,后任北京分号掌柜,光绪十八年(1892)张兴邦调回平遥总号任日昇昌票号大掌柜。墓志铭拓片今藏于国家图书馆。</div> <b>日昇昌票号老照片。三官庙碑记。各类印章。</b><div><div>中华民国十年(1921)梁村《补修北门洞三官庙碑记》"日昇昌施洋四元"。</div></div> <b>民国平遥日昇昌钱庄帐页。</b><div><b>日昇昌票号首任大掌柜-雷履泰(1770-1849年)。</b>山西省平遥县龙跃村人,后移居城内。少年家贫,遂入商贾。不惑之年被荐平遥"西裕成"号,历任该号汉口、京师分号掌柜,其间经营有方,获利丰厚,为财东器重,被调回总号升任大掌柜。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谙熟交钞之法,能抉经营之奥,经与"西裕成"财东李大全共同议定将"西裕成"号改营汇兑银两业务,于道光三年(1823年)领30余万两白银,新立"日昇昌"票号,从此首创中国票号一业。雷履泰领号25年,受毛鸿翙(二掌柜)、程大培(三掌柜)辅佐,严订号章号规,确立经营方略,选派得力伙友,广设分庄码头,使"日昇昌"汇兑、存、放款业务红红火火,全面带动票号业的兴起,促进全国商品经济发展。雷履泰在70寿诞,平遥众商赠匾"拔乎其萃",高度赞扬其首创票号的杰出贡献。继雷履泰之后,有程清泮(程大培之子)、郝可久、王启元、张兴邦、郭树柄、梁怀文分任"日昇昌"大掌柜,为票号事业的发展均做出了光辉的业绩。</div><div><b>日昇昌票号首任二掌柜-毛鸿翙(1787-1866年)。</b>字振羽,诰授武德佐骑尉,晋赠武功将军,山西省平遥县喜村人。少年不屑务农即从事商业,后荐"西裕成"号,由于憨厚朴实、信誉卓著、心底聪颖,受东家赏识,位至"西裕成"号二掌柜。清道光三年(1823年)与东掌共创"日昇昌"票号,为中国票号业创始人之一。道光六年(1826年)毛鸿翙"因旧事凋敝"辞去"日昇昌"二掌柜之职,领介休北贾村财东九万五千两白银之本,将"蔚泰厚绸缎庄"改营票号,同年负责"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天成享"改营票号工作,形成侯氏五联号,有五联号总管之称。同治四年(1864年)毛鸿翙资财日益丰厚,与他人共同出资十五万两白银,聘范积善为大掌柜,将"蔚长厚布庄"改营票号(庄)。毛鸿翙生有毛宗闵一子,有履泰、履祥、履廷、履恭四孙。其长孙毛履泰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十七年(1901年)分别出资白银六万两、十万两,由段启祥领本设立永泰庆、永泰裕票号已为后话。</div><div><b>日昇昌票号首任三掌柜-程大培。</b>生卒不详,山西省平遥县回回堡人。早年务农,嘉庆年间浪迹汉口,留"西裕成"号供职。因其保护该号账薄银钱功绩,受东掌赏识,遂调回总号任柜头,日昇昌创立被聘为三掌柜。道光六年(1826年)毛鸿翙离号,升任二掌柜,辅佐雷履泰经营票号,业绩历历。其子程清泮受其熏陶,成为咸丰、同治、光绪初年间日昇昌票号大掌柜。程氏父子为"日昇昌"票号初创与发展期的功勋要员,回回堡多有碑文记载。</div> <b>中厅。</b>号内主体建筑,结构独特,装修精美。匾书"紫垣枢极",其儒雅之风范,不言而喻。中厅主要接洽大宗客户,商讨总分号业务事宜。设业务员,俗称跑街4-5人,负责街市存放款和汇兑,并随时了解行市、银根松紧、汇水涨落、客户信息等,为掌握决策总揽号事提供信息依据。 大掌柜房。账房。 <div><b>账房。</b>总理全号账目,负责银钱出纳的重要内部机构,账房先生一人,副账1人,帮账1-2人。平时核算各种账目,年终负责汇总各分号业务,编制清单。经掌柜审定,向财东汇报,到大账期,决算分红。</div><div><b>信房。</b>总号统辖分号业务往来、行市要情、发布指示,组织人事调配的重要内部机构。设文牍先生1名,多聘科甲中人,录信员2-3名。</div> 中厅。 信房。账房。 二掌柜房。厨房。 信房。账房。 <b>民以食为天,日昇昌票号饮食小记。</b><div><b>传统宴席。<br></b><div><b>九个碗。</b><br><b>串盘九个碗。</b>一般是八仙桌(团桌)上,上一个海带豆芽凉菜,上面披上几块薄薄的猪头肉、羊头肉、豆腐干。然后依次上大肉、烧肉、蹄子、炒肉、片肉、八宝饭、杂烩、丸子、鸡蛋汤。炒肉后面上主食席馍馍,如是婚宴,开席时要有一个熬汤的仪式,汤是一小碗细长面条加小饺子。席中间还要上小碟小吃:席花花、烧梅、芝麻饼日,有了这些,媒人代新人家给厨师们赏分。大师傅为讨红包,可外加一两个最拿手的菜,捧盘者口中大声念"扣喜了,这是加菜"。<br><b>九碗九碟</b>。先上九个凉盘子,左青龙(海带丝)、右白虎(洋粉),四肉挂角、龙(龙爪,也可用石花菜代替)顶虾,中间盘把抓(花生、瓜子、糖块等)。然后依次上大肉、烧肉、蹄子、炒肉、片肉、八宝饭、杂烩、丸子、鸡蛋汤。其他与上面类同。<br><b>九碗九碟六烩碗。</b>主菜样式与上菜顺序与上面差不多,只是上每个主菜时,随后上一个烩碗,咸跟咸、甜跟甜。如鱼翅汤、海参汤、鱿鱼汤、鱼子汤、燕窝汤、猴头汤、莲子汤、银耳汤、口蘑汤等。档次可根椐条件调整,灵活掌握。<br><b>十二器-凉盘十二件。</b>四海味(海带丝、洋粉、虾米、干贝),四熟肉(牛肉、蒸肉、肘花、鸡丝),两干果(文冬、爪条),两鲜果(青梅、樱桃)。然后热菜四大件(如红烧鱼翅、烧鸡、烧鸭、海参扒肘子、红炖大肉之类),每上一个大菜,各领一炒、一烩碗。四炒主要有大葱烧海参、红烧鲍鱼、熘鸡片、炒百合等。四烩碗主要有烩鱿鱼、烩鱼肚、烩鸡丝、烩瑶柱汤、葛仙米汤等。这套席囊括了山珍海味、飞禽走兽、田蔬树果;咸甜相间、荤素相间、冷少热多、干汤兼具。这是典型的平遥中高档席张,档次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灵活掌握。这是过去票号、巨商、富户款待重要宾客或重大庆典时举办家宴的首选。十二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冷热加起来二十四代表二十四节气;四大件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菜肴橙红赤白黑五色代表阴阳五行、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真是菜肴吃遍时空。<br><b>八八宴席。</b>八八乃平遥传统豪华宴席,早在清代"八八席"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随着票号的兴起,"八八席"便开始风行于平遥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行时路经平遥,在东南门头赵举人家驻跸。据说赵举人便安排了此席,博得圣心大悦,赞不绝口。八八有上八、中八、下八八之别。选用材质有山八珍:驼峰、熊掌、鹿筋等;海八珍:燕窝、鱼翅、海参、鱼肚、鱼籽、鲍鱼、龙爪等;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口蔭、花菇、黄花菜、发菜等。基本是:八干、八鲜、八海、八蒸肉、八山珍、八大炒、八烧烤、八甜食。每个大菜后面可外加数量不等的地方特色小烩碗、套点、主食。<br>1、八干果:门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栗子、葡萄干、果干、桂圆。<br>2、八鲜果:青梅、樱桃、梨、苹果、葡萄、李子、奈子、甜杏。<br>3、八海味:龙爪、海米、洋粉、鱼肚、鱼翅、江瑶柱、鱿鱼、海参。<br>4、八蒸肉:大肉、烧肉、酥肉、清蒸鸡肉、粉蒸肉、糟肉、蹄子、清蒸丸子。<br>5、八山珍:猴头、银耳、竹荪、口蘑、花菇、黄花菜、发菜等。<br>6、八大炒:清炒莲菜、油浮茄子、虾酱炒豆腐、红烧鱼翅、红烧海参、鱼籽、干贝绣球丸、虾子玉兰片。<br>7、八烧烤:烧熊掌、烧鸡、烧鸭、烧干贝、红烧瓦块鱼、烤乳猪、烤羊肉、炸丸子。<br>8、八甜:绿豆薏仁小米粥、八宝粥、莲子银耳汤、酵糖葛仙米汤、冰糖桂圆汤、密炙红薯、拨丝长山药、油炸元宵。<br>外加套点席花、烧梅饼日、席馍、夹糖糕、绿豆糕、枣糕、瓦酥、桃酥、牛腰腰等。</div></div> <b>厨房。</b>民以食为天,有山西面食切疙瘩、揪片、猫耳朵、郭杜林、黄酒、牛肉、过油肉。苇席顶棚,石料压檐。 客房。 <b>客房。</b>招待文人墨客、仕途官吏、往来客户,内设有曲沃皮烟、四季水果,红木床铺,设置豪华,器皿考究。 <b>票号。</b>是专营银两异她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清道光三年(1823)山西平遥商人李大全、雷履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昇昌"。之后数十家票号应运而生,并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和四通八达的金融网络,承揽了国内官、商及私银的汇兑、存放业务。曾一度主事了当时的金融流通业,被西方人称之为"Shan xi Bank(山西银行)"。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的票号,在中国近代史上独领百年风骚,在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史上写下了卓越的篇章。<br><b>天下为先。</b>票号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823年(清道光三年)平遥西裕成颜料庄改组成为日昇昌票号。这是有唐以来中国会票经验的继续和发扬,是一代风流人物把会票由兼营引向专营的创举,开拓了中国汇兑事业的新纪元。<br><b>西裕成颜料庄。</b>清雍正时由平遥县西达蒲村李氏开设,先后在平遥、北京等地设立分庄,主要销售铜绿,采用自产自销、产销兼营的方式,发展很快,至清嘉庆时期,西裕成已成为颜料行中规模最大,资财最雄厚的一家。<div><b>李大全(?-1826)。</b>约生于嘉庆年间,平遥县西达蒲村人。祖上由官而商,聚敛财富,于清道光三年将家族经营的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昇昌票号。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div> <b>票号业务。</b><br>一、为商户调拔资全,使商号实现了银两异地汇兑。<br>二、为商号钱庄存放款,钱庄的业务是以兑换银钱为主,在资本薄弱时仍向商号借款。<br>三、代办捐项:捐项是封建社会政府为获取财政收入而设的卖官鬻爵的捐纳制度。<br>四、汇兑官款:(一)承汇京饷(二)承汇协饷(三)承汇海防经费(四)承汇铁路经费(五)承汇河工经费(六)承汇赈款(七)承汇赔款借款(八)对近代工商业发放贷款(九)借垫款于各省及稅关。<div><b>资本结构表。</b></div><div><b>票版。</b>平遥刻字呼光荣后代捐赠。</div><div><b>银锭。</b>光绪二十四年输京信札。</div> <b>李氏族谱。东家分红。平遥西裕成颜料庄总分字号分布。</b> <b>全国票号总览表。</b><div><b>光绪三十年(1906)红利表。</b></div><div><b>汇水表。</b>道光初年至咸丰年间(1823-1861)。</div><div><b>票号分支机构及家数。</b></div> 日昇昌票号的创立把中国银行业推向初步发展的新阶段,在其发展、鼎盛的百年间,实力雄厚、分号广布,业务范围遍及大江南北,不仅获利丰盈,而且带动了祁县、太谷票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为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促进作用,而且成为当时商业金融界的一支劲旅。<div><b>汇兑制。</b></div><div><b>票号的本平。</b>银两是秤量货币,社会上大额款项计数和过付以银两为准,票号汇兑款项全系银两。银两单位吸收历史上大商业设立本平的经验,各票号自置的天平法码,简称本平。<br><b>票汇。</b>我国汇兑制度的建立和成熟,是从山西票号开始的。票号吸收商业兼营会票的经验,首先开办了票汇,把会票由兼营推向专营,并随其机构向各城镇延伸,国内贷币的清算制度发生了变化。汇兑业务有票汇、信汇两种。票汇用汇票形成办理汇款,汇款双方收交汇款唯一的凭据是汇票,故称票汇,汇票印刷越来越精美。<br><b>汇费、报告制度、差额结算。</b>经两地平色高下,期口淡旺,月息大小,路途远近,计算汇费标准。一般汇费是承汇额的1%,存款月息二三厘,放款月息七八厘。经营业务报告"月清"帐册和"年总结"帐册,业务信息报告-信稿传递;"月清"帐册-由分号月底报送总号核查;"年总结"帐册-每年十月决算,报总号结帐;所报收交差额,分别记入分号的往来帐上,凡收汇大于交汇的,为存入总号数;相反,交汇大于收汇的为总号短欠分号数。</div><div><b>组织管理。</b></div><div><b>日昇昌票号后期状况。</b>1932年日昇昌票号改营钱庄。钱庄董事长吴大业,经理由原日昇昌分号最后一任经理杨献廷担任,协理由其内弟霍天一担任。经营场所,设在日昇昌旧址后院,以后大门-平遥城内东郭家巷甲四号,为通讯地址。钱庄全称"日昇昌钱庄",总庄名称为"日昇昌钱庄平遥总庄",经营资本25万法币。职员以原日昇昌部分伙友为班底。1938年农历正月十四日本侵略军占领平遥后,日昇昌钱庄实际近于停业。直至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钱庄业务才开始所增加。汇兑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平遥两地,存款放款局限于平遥当地。1948年4月日昇昌钱庄歇业,铺底由霍天一、王有功等人陆续清理。在日昇昌钱庄经营期间,1941年在日昇昌旧址前院内,成立了"平遥中孚银号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开招收股金办法,设立有限公司,通讯地址为平遥县西大街105号。经理杨汝霖等,日昇昌部分伙友入公司就业。"中孚银号"经营期很短,1945年就停业了。</div><div>票号一业曾一度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并影响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做为中国现代各式银行的鼻祖-日昇昌,对中华民族金融事业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她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平遥人对事物的审度能力,也表明了平遥人独有的胆量和魄力;她的辉煌,体现了平遥人的精明与才干,有力地促进了平遥土地上整体文化的发展。百年票号,业绩辉煌,其经营管理模式和用人之道,至今仍闪烁着诱人的光茫⋯</div> <b>后厅。</b>是票号逢年过节聚餐或宴请宾客之场所。现陈列日昇昌票号当年之旧物,再现日昇昌沧桑百年的经营历程。<div><b>轿车。</b>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历史时期,轿车一度成为富贵的象征。车型豪华气派,做工精雕细刻,用料贵重考究,白铜束镶,楹木车轴,呢料顶围。冬设紫貂座垫,夏备竹藤凉席,为掌柜们外出谈生意、做业务的交通工具。</div> <div><b>平遥县票号博物馆研学中心。</b>在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我馆专门设立票号文化研学中心。将中华<br>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巧妙地延伸与融合。让跨越时空的票号文化在当代绽放永恒魅力。<b></b></div><b>蔚泰厚票号。</b>是继日昇昌票号诞生后中国的第二家票号,成立于清道光六年(1826),东家是山西介休北贾村人侯培余及其本族,从他曾祖辈开始已被人称为"侯百万"。蔚泰厚绸布庄设在西大街日昇昌票号东面隔壁,在日昇昌总经理雷履泰和协理毛鸿翙出现意见不同时,毛鸿翙辞出日昇昌,正值蔚泰厚东家侯培余看到日昇昌改营票号后业务兴隆,也想改营票号而苦于无人能经营,侯便将毛鸿翙重金聘到号内,任命毛鸿翙为总经理,将蔚泰厚绸布庄改组为票号。蔚泰厚票号最初投入资本9.5万两白银,主要经营银两异地汇兑、存放款和代办捐项等业务,业务对象主要为商户、官府及个人。蔚泰厚票号一经成立,先后在全国35个城市设立分号。紧接着毛鸿翙又相继改组了侯家的另外几家绸缎、细布庄,分别是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天成享,时称"蔚"字五联号,成为了我国金融史上最早的联号制金融集团。五家票号,五位大掌柜,毛鸿翙只是蔚泰厚的大掌柜,却可统领管辖其余四位,人称"五联号总管"。而新成立的五家票号由于资本的严重不足,所以毛鸿翙决定面向社会广泛地吸资纳股扩充规模,打破了日昇昌一姓东家的惯例,发展速度也极为惊人。1864年至1884年是"蔚"字号发展的极盛时代,不但利润升高、分庄增加,而且在汇兑官款方面尤为突出,特别是捐饱助银方面更是乐善好施。但极盛之中蕴藏着危机,1883年在国内第一次金融风潮中,由于"蔚"字号的放款对象是以钱庄、银号为主,所以在钱庄银号倒闭时,票号遭受损失。1900年庚子事变后,损失巨大,幸亏有护本等备防之款,尚不至于元气大伤。1911年武昌起义后,京都、西安、汉口等地分号现银被抢,再加上存款逼提、放款难收,整个社会环境对票号造成种种不利影响,蔚泰厚票号最终逃不脱清理的厄运,在1921年倒闭歇业,历时95年。<br><b>"蔚"字五联号及其主要掌柜。</b>蔚泰厚/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天成亨。<br>阎永安/蔚丰厚票号首任经理;郭存祀/蔚盛长票号首任经理;毛鸿翙/蔚泰厚票号主要经理;侯王晋/新泰厚票号主要经理。<div><b>票号改革家-李宏龄。</b>字子寿,生于1847年,卒于1918年。平遥源祠村人。先世以业商致饶,后遭战乱中落。同治初年李宏龄学贾于平遥县某钱庄,学成而钱庄败。同治七年(1868)经同乡曹惠林推荐,入蔚丰厚票号。因办事干练,渐为主事者所器重。先后在蔚丰厚票号北京、上海(两次)、汉口(两次)等分号担任过经理。在经营票号近50年的历程中,李宏龄以其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经常分析时局,不断地寻找票号的经营之道,并不断向平遥总号提一些好的建议。尤其是在清末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票号业发生危机时,他率先倡导票号改革,极力主张山西票号改组银行。他与渠本翘等曾经过一番努力,但终因守旧者的阻挠而未能实现,后愤而著述《同舟忠告》《山西票商成败记》等,详细记述了他的票号改革思想、计划和经过。晚年闲居故里,卒于家。他掌握行情、灵活行事,有统筹兼顾的全局观、对待主顾的信义观、改换码头的先收后放观、不断扩展的业务观。他说:"从古兴衰之别,在乎用人。人才之兴,全凭鼓舞,若赏罚之际不能允洽,则贤能无由奋起,而不肖者反得夤缘而进,成败所若,忌浅鲜哉!"<br><b>介休北贾村侯家。</b>是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陕西迁入的。从第1世到第19世侯姓在北贾村已经成为庞大的家族,分支众多,原北贾已不敷居住,于清乾隆元年(1736)和二十三年(1758)创建了旧新堡和新堡两个寨子,与原北贾(称旧堡)构成今日的北贾村。蔚泰厚(1826-1921)、蔚丰厚(1826-1916)、蔚盛长(1826-1916)、新泰厚(1826-1921)、天成亨(1826-1918)五票号,是由第19世侯兴域这一分支经营的,到清末民初已传至第25世,是山西的一个大商人。侯家在经营票号之前已是著名商人,清乾隆时号称"侯百万"。侯家的商业,据说原以杂货绸布为主,大小字号有五六十处。接着在山西运城经营盐业。从此其他商业逐步收缩,资本集中投向盐池。侯兴域生有6子:侯泰来、侯恩来、侯庆来、侯迪来、侯章来、侯荣来,因为盐业归侯泰来6兄弟经营,故有"六来号"之称。经营盐池,因垫本过多,对侯氏拖累甚巨,一面积极转售推让盐业,一面在平遥开设蔚泰厚和蔚丰厚绸缎布庄,另辟营业新途。同时在资本由盐业向绸布业的转化中,通过加入股份的办法,逐步成为介休张兰镇马家的天成亨布庄和平遥米家的蔚盛长布庄这些字号的主东。日昇昌票号产生以后,侯兴域第三子侯庆来(后改名侯培余)把蔚泰厚改为票号。继而改组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天成亨为票号,构成"五联号"。因其父字"蔚观",以此来表示永志其父之产业。此后侯家产业由侯培余传至侯荫昌、侯从杰、侯崇基。</div> 跑街房。金库。 <div>票号当年对职工的日常行为约束。</div> <b>票号的龙门账。</b>明未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的繁荣,会计先辈们在总结古代国家会计和"四柱清册"的记账方法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复式记账思想的"龙门账"。清道光年间山西票号产生后,又极大地完善了"龙门账"。票号的汇兑业务包括收会去、收会来、交会去和交会来四种类型。票号总体的业务分为"收"和"交"两大类,而这里的"去"和"来",凡是"去"就代表是主动的业务,凡是"来"就代表被动的业务。比如甲地分号收到了一笔要汇到乙地分号的汇款业务,那么在甲地的账簿中就应该是"收会去",乙地在完成交易后,账簿中就会体现"交会来"。票号的经营模式是"总号核算,分号经营",当甲、乙两地的账簿最终在总号进行对账时,同一笔业务的记录结果必然是一致的,即"同一账,记两簿",直接体现为"有收必有交、收交必相等""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这一过程就是票号的"合龙门",与之相关的账簿就是"龙门帐"。<div><b>"蔚"字五联号合约、清单、账簿(部分)。"蔚"字五联号往来各地信札(部分)。</b></div> <b>五联号与日昇昌票号各期银本比较表。</b><div><b>账房。</b>顾名思义,是票号的财务部,总管总分号的账目,内设账房先生1人,副账1人,帮账1-2人,核算各种账务。编制各种清单,经掌柜审定,向股东作经营汇报,到大的账期,提供决算分红的依据。</div><div><b>信房</b>。票号业上的信息机构,总号统揽全局,调配业务,发布指令,组织人事等全靠往来频繁的信件实施,由文牍先生执事,录信员2-3名,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正是对信房的形象描述,它是票号的神经中枢。</div> 账房。信房。 <b>学生房</b>。蔚泰厚票号学徒伙友起居处。学徒也称练习生。笔试测文字,口试测智力,担保荐举入号,学徒期三年,一年勤杂侍候,二年背诵练字,三年教习生意。<div><b>跑街房。</b>蔚泰厚票号设正跑街、副跑街和练习跑街数人;负责上市接治存放款及银钱往来等一切市上业务、行情。</div><div><b>柜房。</b>票号业负责对外营业的场所,内设伙友4-6名,从事对商号、钱庄、工商铺户等银钱的存贷和汇兑。现介绍中国票号人物,票号成功之道,并展示票号研究成果。</div><div><b>蔚太厚密押歌。</b></div> 厨工房。账房。 学生房。 <p class="ql-block">离开蔚泰厚。</p> 金库。柜房。<div>11:09分离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