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南京当跳板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凌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13日的晨信我这样写道“本想南京逛两天,却把南京当中转。常州吊州巾州、广陵吴州扬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析一下这首打油诗:9月12日周五的中午,想周末去南京逛逛,于是就买了当晚南昌21:34前往南京以及14日周日晚19:27南京返回南昌的火车票。然后预约南京博物院没有空位了。午觉醒来调整了思路:南京到附近的常州、扬州都特别方便,无须改换南昌往返南京的火车票,只要将南京当中转站即可,于是马上更改方案:13号早上7:49从南京先去常州逛逛,下午17:06城际列车从常州到扬州去过夜生活,14号16:44游玩扬州后再回到南京,19:27从南京返南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于后两句自然是指这次行程的两个目的地:常州和扬州。常州因为苏超的梗,输球了就输笔划,因而就有了吊州、巾州、1州、0州、川、八等一系列笑称;而扬州古称较多,广陵、吴州却是被人记得最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州、扬州都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城市,游玩它们,就不得不先了解京杭大运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运河的三个阶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两市四省,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经历过三个重要阶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邗沟阶段(春秋至隋朝):公元前486年由吴王夫差开凿,目的是军事运输需求,通过连接湖泊贯通江淮,奠定了大运河的雏形,并推动沿线城市发展。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隋唐大运河(隋朝至元朝初年):隋炀帝时期大规模扩建洛阳为中心的南北水系,整合各地运河,形成全国性水运体系,支撑经济与政治中心联系。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京杭大运河(元朝至清朝末年):元朝弃洛阳段改直通北京与杭州,减少航程,明清时期持续维护,成为漕运核心通道,直至近代铁路兴起后逐渐衰落。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扬州既不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又不是大运河的终点,为什么扬州会被称为大运河第一城?为什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要坐落于扬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319年楚国筑广陵城,是今日扬州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以广陵为都城。三国时,广陵成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北周时,广陵更名为吴州。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邗沟是大运河最先开挖的河段,因此扬州素有“大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而象征意义重大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自然也得落户于扬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扬州的三次发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秦统一后,在这里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广陵长期作为封建藩王的封地,先后有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诸侯国在此立国或建都。吴王刘濞“即山铸钱、 煮海为盐”,促进经济发展,出现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从汉末、三国到魏晋南北朝,内乱频发, 战火连绵,地处南北交汇处的广陵成了军事冲突的战场。南朝文学家鲍照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来广陵,看到繁华的城市已成一片废墟。面对满目残芜,不胜今昔之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芜城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589年,隋建立了统一的帝国,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担负统治南朝故地的重任。隋炀帝即位后,以江都城为“陪都”,营造了大批行宫苑囿。隋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水运枢纽,奠定了唐代扬州繁荣的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代扬州是南北方货运中心和海内外交通枢纽,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 准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交通的枢纽地位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空前发展,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格外依赖江淮财富,扬州成为两京之外城市生活最开放和最繁华的地方,《资治通鉴》写道:“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地处漕运要冲的扬州成为督帅之所。工商业的繁荣使这里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金灭北宋后,流亡的宋高宗于公元1127年驻跸扬州,促进了扬州的繁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元朝建立后,在江淮行省下设扬州路,因朝廷赋税与漕粮仰赖东南,元政府在南北运河的基础上改凿了京杭大运河,水运代替了“水陆联运”。漕运的恢复使扬州的经济再度得到加强,商业和手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代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手工业作坊生产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入侵,公元1556年,扬州建立“新城”。京城陷落,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城陷后,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扬州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清代康雍乾时期(约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大运河的治理与盐业经济的发展。 ‌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多次南巡,推动大运河全线贯通与漕运发展,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盐业集散地。这一时期的扬州不仅是国家税赋重镇,还涌现出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文化现象,园林艺术与手工艺(如漆器、剪纸等)达到新高度,被誉为“淮左名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我们漫步在东关古渡、东关街、个园、瘦西湖等景点,品味三把刀、狮子头……,依然还能十分强烈地感受到古运河遗留下来的特殊味道,特别是那些描写扬州的诗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听骆宾王的《咏鹅》,使扬州老鹅成为一道来扬州必点美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全国人民知晓了烟花三月下扬州;刘禹锡与白居易扬州重逢,感叹酒逢知己千杯少;广陵人淳于芬的南柯一梦,成全了汤显祖的临安四梦;扬州繁华的国际都市,让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咏唱出了扬州的青春歌行;商胡离别下扬州,杜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后人们对扬州的向往;十里春风扬州路,道不尽的是杜牧对扬州的痴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常州的一苏、两萧、三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苏即:常州是苏轼的圆寂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与常州的不解之缘始于1057年,这年他在琼林宴上与常州籍进士蒋之奇、单锡等人结识,被常州山水吸引,约定卜居宜兴(古归常州管辖),史称“鸡黍之约”。乌台诗案后的1085年,苏轼两次上表《乞常州居住表》,请求定居常州,因宜兴田产可维持生计,获朝廷批准后短暂居留。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婉拒弟弟苏辙的邀请,坚持定居常州,他借居顾塘桥孙氏馆(今藤花旧馆),在此度过人生最后43天,病逝于常州。</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萧即:即萧氏家族南北朝时期在常州建立了两个朝代,萧道成建立了齐、萧衍建立了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州的高光时刻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在南迁的北人中,有来自山东兰陵的萧氏家族。他们定居常州的万绥,侨置兰陵郡,至第五代萧道成,他于479年取代刘宋,建立南齐王朝,推行土断政策整顿户籍,开始统治中国南半部半壁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多年后的502年,南齐王朝为其族侄萧衍取代,建立萧梁王朝。萧衍在位其间推动三教圆融,组织编写《通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说唐朝李世明在位其间,惊讶地发现常州西北有一镇名“万岁”,居然连出了南朝齐梁两朝皇帝,为使唐帝国千秋永固,他特请风水高手,用一巨石镇盖,以杀灭皇气,之后位于今孟河镇境内的万岁集镇被强行改名为“万绥”,即绥靖、镇压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萧氏家族形成了以文学、佛教和艺术为特色的齐梁文化,对后世影响较大。比如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梁武帝推行的佛教文化,都是以常州为重要载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常州亦称为齐梁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杰即: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都是常州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瞿秋白,他1921年9月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担任翻译兼助教,是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家、萧劲光等第一批中共留苏学员的老师,是《国际歌》汉语词曲的翻译者,1927年八七会议的组织者,1935年在福建长汀被捕,他是唱着《国际歌》走上刑场,壮烈牺牲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太雷,是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他以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1927年底,在广州起义战斗中中弹身亡,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1930年在上海被捕,在狱中他写道“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后被叛徒顾顺章指认暴露身份,1931年被杀害在南京。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这次在扬州我还见到了一件国宝,在常州又遇上了苏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扬州博物馆里的国宝叫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这种瓶全球仅有三件,分别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扬州博物馆。而尤以扬州博物馆所藏更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向讲解的小志愿者问起这花瓶的来历,他如数家珍:七十年代末,扬州轻工机械厂工人朱立恒,无意间发现父亲床下一个神秘箱子,内藏一个梅瓶,在家庭生活困顿压力下,他瞒着家人将这花瓶以18元的价格卖给了扬州文物店,事后引起了家族的强烈不满,原来,这枚梅瓶是朱家先祖因政绩卓越而获御赐的传家之宝,承载着深厚的家族情感。两年后上海外贸公司的沈先生到扬州出差,在文物店内瞥见了角落里的这只不起眼梅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后经冯先铭老先生鉴定,这件梅瓶被确认为元代的官窑精品,源自江西景德镇,专为皇家打造。后扬州市政府以3000元的价格从这家文物店买入,最终这件国宝落户扬州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要问这件国宝现在的价值,法国人曾以40亿的价格求购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13日,当我走出火车站去乘坐地铁时,发现无需刷码,原来是常州主场对阵宿迁,这一天,常州的地铁、公交全部免费。哈哈,又让我感受到了苏超的可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除了了解当地历史,逛街打卡,常州,我推荐青果巷;扬州,我推荐东关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将南京当终点,到将南京当跳板,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让我丈量的空间从此变的更加宽广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