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恩施之叩拜土司城(杨向东摄影)

杨向东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土司路138号,占地面积300余亩,是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恩施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朝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三朝450余年。 恩施土司城景区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景区由墨冲楼、廪君祠和九进堂三个主要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门楼,也被称为“土司朝门”或“看楼”,是土司的威严和丰功伟绩的象征。整座门楼外观古朴、庄重,飞檐翘角,颇具气势。门楼前方有两座雕像,左右相对而立,称为“天王送子”,右侧墙上有三幅壁画,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门楼上“恩施土司城”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的。</p><p class="ql-block">土司城门楼高25米,宽12米,是一栋纯榫卯结构的木楼。走马转角楼梯可盘旋至顶,层层相通相连。门楼门窗由200扇门189块镂空雕花图案组成。</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规模宏大、工程壮观、风格独具、景观迷人,是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彰显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是土家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走进土司城,您会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仿佛回到了那个土司统治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的街巷两旁,商铺林立,“土司城超市”“票务中心”的招牌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土司城不仅是一座仿古建筑群,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土家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土司城包括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百花园、白虎雕像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南门巍然矗立,门楣上“南门”二字苍劲有力,门洞内浮雕繁复,讲述着土司王朝的荣光。驻足凝望,仿佛看见昔日的仪仗队列缓缓穿过城门,鼓乐齐鸣,旌旗猎猎。而今,唯有风穿过门洞,低语着那些被遗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面巨大的浮雕壁画横亘在回廊尽头,红色调浓烈如血,刻画着古人劳作、征战、祭祀的场景。山川起伏,楼宇错落,人物栩栩如生。一位身着土家服饰的女子正从壁画前走过,身影与画中人重叠,恍若古今交汇,分不清是她在看画,还是画在看她。</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间小道前行,绿意扑面而来。藤蔓缠绕着石壁,松针铺满小径,远处隧道幽深,仿佛通往另一个时空。右侧一座古建静静伫立,飞檐挑向天空,像在召唤旅人。放慢脚步,听风穿过林梢,听鸟鸣回荡山谷——这里不是景点,是自然与人文共同呼吸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古亭,亭中传来古筝声,清越悠扬。一位女子端坐抚琴,红柱绿植环绕,衣袂轻扬。琴声如溪水漫过石阶,洗去心头尘嚣。我悄然驻足,不敢惊扰这方宁静。原来最美的风景,不只是眼之所见,更是心之所闻。</p> <p class="ql-block">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中国古代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红墙灰瓦的殿宇在云影间若隐若现,松树斜倚墙边,枝干苍劲。天空多云,光线柔和,整座建筑显得格外沉静。我倚着石栏,看一片瓦松随风轻颤,忽然觉得,这些建筑不只是供人参观的遗存,它们仍在生长,在风雨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城墙的最高处是钟楼,一座三层的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土家族的历史。<br></p> <p class="ql-block">我仰头凝视土司城屋顶的细节,深色瓦片层层叠叠,檐角的雕刻繁复精美,中央塔尖直指苍穹,饰有祥云与瑞兽。蓝天为幕,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匠人的虔诚。这不只是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用木石写成,以岁月吟诵。</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戍守、防护,城墙上也设有瞭望台、烽火台,危机之时,会燃狼烟预警。古老的城墙由灰石砌成,风化痕迹如岁月的皱纹。几位游客倚墙而立,有的拍照,有的静默远眺。看着冰凉的石面,仿佛听见马蹄声在城头回响,战鼓声在山谷震荡。而今,只有树影婆娑,只有风在低语。历史从不喧哗,它只是静静地站在这里,等你读懂。</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的建筑掩映在绿荫中,灰瓦屋顶泛着微光,檐下雕刻精美。游客在台阶上漫步,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坐在石阶上,看一片落叶缓缓飘下,落在雕花窗棂前——那一刻,人与景,静与动,都成了土司城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登上九进堂的制高点俯瞰,整片建筑群尽收眼底。远眺,灰瓦屋顶连绵如波,绿树环绕,远山如黛,现代建筑在远处若隐若现。近看,苍翠碧绿的山林深处伫立着一处天方帽圆、角翘龙扬、玲珑剔透的历史古建群,似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夷城恩施的山水之中,靓丽而又清新,这视角让我恍然:土司城不是孤立的遗迹,它活在山水之间,也活在时代的目光里。传统从未退场,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p> <p class="ql-block">屋顶的瓦片在阳光下泛着深灰光泽,飞檐翘角如鸟欲飞。绿树掩映中,整片建筑群静谧而庄严。我凝视着那些雕刻,每一刀都藏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它们不说话,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地诉说着“何为传承”。</p> <p class="ql-block">墨冲楼是不可错过的另一处建筑。这座高楼展示了土家族人的卓越建筑艺术,彰显土司的尊贵地位与威严。它高达25米,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楼内矗立着12根通天大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份,而24根过梁柱则对应了二十四节气。楼上的200扇门窗都经过精雕细刻,无一不透露出当地工匠的非凡技艺与匠心独。</p> <p class="ql-block">红墙前,围挡上贴满风景照,几位游客驻足细看。我走近,发现照片里有我刚刚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座城的美。而土司城,也正以它的方式,记录着每一个到来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一面红色宣传墙立在路边,“赏”与“听”二字分列两侧,中间是古建与竹林的照片。我忽然明白,来此不仅为赏景,更为听——听风,听雨,听历史的低语,听文化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九进堂是整个恩施土司城景区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数千块雕花木窗等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中国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br></p> <p class="ql-block">“九进堂”三字牌匾高悬,红墙白纹,龙形雕塑金光闪闪。蓝天之下,整座建筑如烈火般炽烈,九进堂不仅在建筑上风格鲜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大门楹联“清江九连派,白虎踞千秋”和门阶丹陛石上的“龙凤呈祥”浮雕以及中堂悬挂的“仁民爱物”匾额,都反映了土家族历史文化以及与汉族文明之间的深厚渊源。</p> <p class="ql-block">红墙上的浮雕细腻生动,石狮威猛,一位红衣女子静立门前,身影与古建融为一体。她是谁?游客?守城人?抑或是时光的化身?我不知,但那一抹红色,让整座城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石雕鹤低头饮水,姿态优雅。石栏斑驳,木屋静立,书法牌匾悬于檐下。我轻抚鹤背,凉意沁入指尖。它不曾动,却仿佛随时会振翅飞去——这,便是艺术的魔力。</p> <p class="ql-block">“外用”牌匾下,龙柱盘旋,游客聚集。我抬头看那龙,鳞爪飞扬,似欲腾空。门内红光隐约,神秘而庄重。原来,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一个未曾开启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廪君庙供奉着巴人首领、土家族先祖廪君和樊氏、郑氏、覃氏、向氏诸神像,供海内外土家族子孙后代和游人凭吊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龙柱盘绕而上,鳞片分明,龙须飘动,底座雕纹繁复。背景的木窗镂空,透出斑驳光影。我凝视良久,仿佛看见龙在云中游走,听见雷声在天际回荡——东方神话,就藏在这根柱子里。</p> <p class="ql-block">“觉庐”牌匾下,画像静挂,对联垂落,石狮守门。灯光柔和,氛围宁静。我推门而入,仿佛踏入一位智者的书房,满屋皆是沉思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四字高悬,画像庄重,对联书写仁义礼智。灯笼微光摇曳,木质墙壁沉默如哲人。我站在这里,忽然想静坐一日,读一本古书,听一段心语。</p> <p class="ql-block">多层建筑前,游客如织,红灯笼在风中轻晃。我挤在人群中,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宁静。或许,正是这份热闹,让古老的土司城真正“活”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曲尽妙理”形容通过委婉细致的表达方式,将事物的精妙之处充分展现,常用于评价艺术表现力。 ‌这四字金光闪闪,深蓝背景衬出古典韵味。我默念这四字,忽然懂了:原来是指通过建筑布局、艺术装饰等手法,将土司城的历史内涵与民族文化精髓以细腻方式呈现。世间万象,皆有其理。</p><br>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土司当年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土司坐在这里办公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有福之人站在福字底下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载歌载舞活动中完成的,一般分为提亲、定亲、送礼、选吉日、娶亲等程序,是土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幅画记载的就是土家族婚礼。</p> <p class="ql-block">左右各一个库,右边是土司家的金银库。</p> <p class="ql-block">库内放满了金银元宝。</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粮酒物资库,里面存放着粮食和美酒。</p> <p class="ql-block">墙上雕刻着的是土家族的历史文化的宿影。</p> <p class="ql-block">退斋指从日常事务中退出,专注于斋戒的行为,常见于宗教或礼仪场合。如古代祭祀前的准备阶段,需退斋以表虔诚。</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南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朝贡是主要内容之一。贡物有马、牛、谷物、茶叶、土特产等。这幅图就是当时朝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土司大戏楼。</p> <p class="ql-block">楼里正在演出土家族民族歌舞。游客们看的饶有兴致。</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舞蹈是中国土家族传统舞蹈形式的总称,具有祭祀、庆典、教育等多重功能,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与艺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舍巴格痴”,其意为敬神跳,汉语叫跳摆手, 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土家人生产、生活和征战场面。</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服装,由于土家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式,种类非常繁多。</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 服饰的审美倾向。</p> <p class="ql-block">土家族妇女服饰上的衣袖与裤脚图案完全采用“挑花”法,也就是在布上用针刺上连贯的“小十字”,以之联成线条或方块,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土司宴,这一恩施地区的特色宴席,起源于土司款待朝廷命官和周边土司的盛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智慧。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更以独特的口味、精挑细选的食材、精湛的烹制工艺,以及那鲜美无比的味道,世代相传,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土司宴,这一被誉为“土司王宴”的恩施地区特色宴席,历史悠久,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它是土司们为款待级别相当或更高的朝廷命官以及周边土司而精心准备的隆重之礼。每一道菜品都凝聚了地方人民的智慧与匠心,不仅口感独特、食材上乘,更以精湛的烹制工艺和鲜美无比的味道,世代相传,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土司宴的菜单上,琳琅满目的佳肴令人垂涎。其中,土家刨汤的鲜美、烤乳羊的肥而不腻,更是让人赞不绝口。红烧猪头肉质鲜嫩,蒸原味土司火腿的独特风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土家豆腐脑的细腻口感,小米年肉的香甜,微菜扣黑猪蹄的鲜美,以及土家酸汤野鱼的清新与醪糟红糖炒坐敦肉的甜蜜,共同构成了一场美味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土司家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会客小厅。</p> <p class="ql-block">闺房中精致的床。</p> <p class="ql-block">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卫兵房。</p> <p class="ql-block">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田世爵(1499年-1562年),字廷器,号龙溪,土家族,鹤峰容美人,明朝嘉靖年间湖广容美土司第十代宣抚使。田世爵奉命统兵开赴江浙前线参与抗倭斗争,杀敌上千,生擒上百,荣立“东南第一功”。</p> <p class="ql-block">沙盘形象地体现了田世爵抗倭杀敌的场景。1559年,田氏父子第二次出征平倭至浙江。1562年田世爵病卒于芜湖军中。明王朝嘉其忠勇,追封为宣武将军。</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一年四季都可以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被群山环绕的绿色宝地中,恩施土司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它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了解土家族乃至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这个宣传蛮有意思的:来一趟恩施,做一回土司!</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景区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是中国土家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湖北省“鄂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景区,有“中华土家第一城”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之称。恩施土司城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翻开它,便能触摸到土家族文化的脉搏,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杨向东:原国家税务总局四子王旗税务局工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四子王旗摄影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