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歌苓笔下的潘巧巧是《谁家有女初长成》的主人公,在我看来一个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女性人物:当爱情来临时,怦然心动、欢呼雀跃;被贩卖后,举步维艰、孤立无援;逃亡路上,衣衫褴褛、身心俱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是温馨的港湾,对巧巧来说当母亲接过曾娘的1000块,她就糊里糊涂离开了原生家庭,被卖给一个陌生人陈国栋;二道人贩子陈国栋接过她手中的尼龙袋,不谙世事的巧巧,逐梦的愿望被“好人”镶上了光环;“好人”欺负巧巧后又将她转手贩卖给边远地区的大宏——一个贫困、木讷还带着傻子弟弟的丑男人。巧巧反抗无望后只能与看上去忠厚老实的大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庭。可这些“家”再怎么折腾也无法给予她真正的归属感。在愚昧的、大男子主义的大宏一次又一次将巧巧送给自己的傻子弟弟凌辱后,这个家成了压垮巧巧的最后一根稻草。无尽绝望中巧巧杀死两人——大宏和他的傻子弟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逃亡途中,巧巧卑微地用身体作为乞讨交换的筹码,以此换来渺茫的逃亡机会。走投无路的她最终在西北边境的一个小加油站找到了暂时的安宁,并和司务长拥有了短暂的爱情,不过这美好的生活对于她来讲只是过眼云烟。最终这个觉醒的女子成了世间一颗闪耀的流星,让人唏嘘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巧巧的遭遇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女性的普遍困境:教育资源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她们的视野,世俗传统的观念将她们生存的价值完全绑定在婚姻上,而社会的迅速变迁又给了她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出去贫困的家庭,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更多机会。巧巧身上有着那个年代很多女人的缩影——渴望被爱、渴望更好生活却不知如何正确追求的自我,直至在现实的绝境中丧失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觉得到这悲剧不仅是巧巧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千万中国女性的困境,她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期待下艰难前行。可喜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已经逐步清晰认识到自己不附属任何人,自己有权利去追逐梦想、实现价值,她们可以和男性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叱咤风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一个女儿的成长都离不开呵护、关爱。为了不让丢失女儿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要积极创造亮堂堂、活泼泼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性的人生价值由自己定义。(顾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