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秦塞漢關</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富平县,属北地郡,是吴忠建县之始,并“徙民以实之”,开发“新秦中”,设置军事防御机构神泉障、浑怀障等。汉承秦制,设灵州、灵武、晌衍、三水等县,并大规模移民垦耕,兴修水利,开凿了秦渠、汉渠、光禄渠等渠系。致使该区域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沃野千里,谷稼殷积。</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北地郡灵州(今吴忠市)傅氏家族是西北地区的一大望族。傅家的祖先远可追溯到殷商王武丁时代,曾辅佐王室实现中兴大业的名臣傅说。特别是在西汉到两晋南北朝长达六百余年间,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仅史志上有专传的就达 17 人之多,其中有 6 人被封为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介子,西汉大臣,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人。</p><p class="ql-block">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回朝后被任为平乐监。公元前 77年(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育,东汉官员,北地人。汉光武帝时与将军马武等出兵击羌,功冠诸军。汉章帝时,官至武威太守。公元 87 年(章和元年)在打击羌人反叛战役中,追击敌军,力战而死。汉章帝因其忠勇,封其子傅毅为明进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燮,字南容,东汉大臣,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人。曾任护军司马、议郎等职。他忠贞刚直,嫉恶如仇,最仇恨的是祸国殃民的中常侍赵忠等宦官,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任汉阳太守时,韩傅燮遂与马腾等拥兵造反,进围汉阳,面对敌军,傅燮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因兵少将孤,寡不敌众,战死在阵地上追谥为”壮节侯”。</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羌族三次起义席卷北地郡(郡治富平,今吴忠)。永初二年(108年)羌族部落头领滇零夺取了富平,并在此称“天子”。永初五年(111年)东汉政府被迫将边塞的四个郡(北地、安定、上郡、陇西)迁往内地,将北地郡的富平县迁往池阳(今陕西泾阳县境)。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富平县在迁出18年后又迁回原地,此为“富平首迁”。</p><p class="ql-block">永和四年(139年)、羌人发动了第二次起义,攻打富平县,北地郡太守贾福仓皇将富平县迁往冯翊(今西安郊区高陵)。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富平县打算从冯翊迁回原址,但由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仅移到彭原(今甘肃庆阳)县界停了下来,此为“富平二迁”。</p><p class="ql-block">东汉灭亡、西晋建立,遂由彭原再向西南回迁,最终落户在陕西怀德,就是今天的富平县,此为“富平三迁”。</p> <p class="ql-block">明珠公园出土北魏墓</p><p class="ql-block">吴忠北郊北魏唐墓2005年3月在城市建设中被发现,主要分布于明珠公园人工湖和商品楼建筑工地。共清理北魏墓16座,以倒凸字形墓为主,墓道以长斜坡居中为主,顶部以四角攒尖顶为主,仰身直肢、头向朝南是其主要葬式,部分墓葬出现木棺,多人合葬与一墓多葬是吴忠地区的主要葬俗。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和铁器。</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中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果园成(城)”和“塞北江南”都指吴忠。“果园成(城1”是大夏赫连勃勃时期的名称,而“塞北江南”则是北周时期对吴忠地区的美誉。北周建德七年(578 年)大将杨素(后为隋朝开国元勋)率军大破南陈吴明彻军,并将吴明彻及手下 3万余众俘获,整体移民灵州(今吴忠)。灵州“本杂羌戎之俗……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此乃“塞北江南”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刁雍(390 年—484 年)北魏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字淑和。被北魏拓跋焘任命为薄骨律镇镇将。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一是修建艾山渠,灌溉田地四万顷。提出了“节水灌溉法“,即每一旬灌水一遍,灌水四遍。谷得成熟。使宁夏平原农业经济获得恢复与发展,迅速成为北魏西北边镇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开辟了黄河漕运,用木船在黄河运粮,这在黄河上游水运史上属于首创。三是修建粮仓城储备粮食,北魏皇帝下诏称赞他“深思远虑”,并将仓城命名为“刁公城”,以示表彰。</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的吴忠》</p><p class="ql-block">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而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期,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置县起,便为“军事重镇,天下粮仓,交通枢要,商贾都会”。</p> <p class="ql-block">2006年9月18日,吴忠市盐池县盐中高速公路工地,发现了全国罕见的珍贵文物,即三件隋朝末年的金质“方奇”,铭文中有“白乌二年”的落款纪年。“白乌”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向海明称帝的年号,时年为614年。</p> <p class="ql-block">方奇铭文</p><p class="ql-block">金鋼灵质,盛衰不移。良工刻构,造茲方奇。明明聲骋,百兽飞驰。猿猴腾踯,狡兔奮髭。九龙衔穗,韩卢盼陂。洸洸巨例,御世庄丽。保国宜民,千载不亏。白乌二年岁在戊午,三月丙申,朔九日甲辰。中御府造,用黄金四斤。</p> <p class="ql-block">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誌銘</p> <p class="ql-block">铭文识读:</p><p class="ql-block">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誌銘並序,夫人先君諱潤,以聲華雙美,詞輸兩全。爲將懷軍旅之謀;在公,有處理之策。百戰百勝,有戍有克。元戎籍能,補充朔方節度左衙兵馬使。賢夫張自謹,身繼轅門,備諳戎旅,功勤奉上,勞效益彰,幹用可稱,莫不談德。節使補充衙前虞侯,胙蒙改職,兼委重務。夫人懷令淑之德,著婉順之姿,內稱賢行,外備禮儀,六親所仰,九族咸依。冀保遐年,顯于榮壽。寧期不幸,以太和四年七月六日,終於靈州私第,享年五十有七。親族臻赴,惋惜同詞。其年十月十四日,殯于回樂縣東原,禮也。內外痛悼,骨肉鹹哀。長男叔向、次子叔弁,並女侄等,皆號天泣血,痛徹五情。恐陵穀有變,刻石存記,用述不朽。</p><p class="ql-block">其銘曰:陰陽時虧,神理不察;禍降私門,賢德发札;仁和沈泥,嗣子泣血;賢夫斷腸,舉家摧絕。天何不佑?神何不靈?哀哉舊裏,口口新塋;悲夫郊野,玉山將傾,書之五代,禎石顯名。</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灵州高会</p><p class="ql-block">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回纥、铁勒等十三部落酋长和使节数千人会集于灵州,要求“归命天子,乞置汉官”。唐太宗李世民于九月十五日赴灵州接见众民族兄弟,被诸部共尊为“天可汗”。太宗亲撰诗文,并命勒石记其功。这是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可称“史无前例”,不但使中国版图扩大了一倍,而且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唐肃宗登基</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唐玄宗率文武官员仓皇迷往四川。太子李亨帅军北上,经原州(今固原)到灵武郡(今吴忠)。756年7月12日,李亨在众臣的劝说下,在灵武郡登基称帝,是为肃宗,并登上灵武郡城南门,以称帝事布告全国。灵武郡遂成为唐朝临时首都。李亨居此指挥军队讨伐安禄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吐蕃、回纥、大食等各族大军15万之众,很快收复长安,平定“安史之乱”。</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宁夏段</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是19世纪后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的,后来逐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概括地讲,就是自西汉开始,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沿岸各国与非洲北部的陆上通道(沙漠绿洲丝路)。全长约7000公里,沿线经过十几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线路之一。</p><p class="ql-block">最初是指以丝绸为主要商品,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之路,随着研究与认识的提升,此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技术传播、思想交融和友谊理解之路,是多种文明相互交流的大通道。基本走向形成于两汉时期,全程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或阳关,中段在今天的新疆境内,新疆以西为西段。东段从长安到凉州(甘肃武威市)称长凉古道,其北路经过宁夏境内,形成了以原州(今固原)、灵州(今吴忠)为枢纽的诸多路线。</p> <p class="ql-block">李继迁督建西平府</p><p class="ql-block">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今吴忠),杀知州裴济。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遂改灵州为西平府。</p><p class="ql-block">李继迁认为:“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之所备。且其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银、夏偏隅可限哉!”</p><p class="ql-block">引自《西夏书事》卷7</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涉及的学术领域宽泛,堪称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制定的《授时历》,为确定关系农时的春分、夏至提供了技术保证,把中国传统的农业历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元中统年间,到宁夏平原考察引黄工程和河渠修建,对废坏淤浅的秦、汉延、唐铼等渠进行修复。在整修河渠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木质闸堰设施,类似现在的闸坝或溢流堰,控制进渠水量,使宁夏平原的渠系水利工程技术有了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吴忠地名的出现</p><p class="ql-block">吴忠地名始见于明朝,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嘉靖初为安定边塞,防御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尽徙宁夏之民与他地,迁秦晋江淮之人以实之,分屯建卫,筑堡以居。”《明史宁政传》云:“宁夏堡寨,以人命名.....限以其屯长姓名命堡若叶升、李俊、张政、吴忠之类是也。”吴忠就是以人名命地名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吴忠安徽凤阳县临淮柴镇人,其父吴祯,大明开国功臣,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善水战,曾督海运饷辽东。洪武二年(1369年)平陕西还,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洪武十二年(1379年)病卒。其子吴忠袭靖海侯,率军屯垦宁夏。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被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