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今天马相伯小学六(8)班迎来了第二期线上读书活动,今天读书会的题目是《如何避免父母的“非注意盲视”》,主持人马妈妈组织大家有序开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首先,由吴妈妈朗读读书内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什么是“非注意盲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理论上对“非注意盲视”这一现象是这样解释的:人们主动(有选择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余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会选择性地注意一些我们很介意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某一行为让我们难以忍受时,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是在恼怒自己。</b></p>  家长们踊跃发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面对“非注意盲视”,我们该怎么做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是转移“非注意盲视”的焦点,以扬促进,让孩子在被表扬中自觉进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二是懂得优点缺点并非对立,要容忍孩子的“小错误”“小缺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三是要学会控制自我情绪,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允许孩子的改变。</b></p>  读书心得分享  认真阅读的孩子们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古希腊神话中,皮革马利翁用真挚的爱意赋予石像生命,这个故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当父母将目光聚焦于孩子的优点而非缺点时,孩子会像那尊获得生命的雕像一样,展现出惊人的成长潜能。在家庭教育中,这种"优点发现"的教育智慧,远比紧盯缺点的纠错式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培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要有发现自己孩子优点的“眼睛”,不要无限放大孩子的“小毛病”;更要让自己平心静气,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倾泄到孩子身上。</b></p>  <p class="ql-block"><b>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评价一条鱼,它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家庭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按照家长的标准改造孩子,而在于因人施教,因人育才,积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并保持其独特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b>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读书分享就要结束了,但家庭教育“永远在路上”,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经验分享、思想“碰撞”,家长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