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沉默的四方院,震耳的惊雷</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9.18.我们有幸被宁夏运动协会的会长,唐玲邀请(9.13贺兰山登山大会)的志愿者们看电影《731》。</p><p class="ql-block">电影《731》以哈尔滨平房区的“四方院”为舞台,用克制的镜头语言揭开了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历史。导演(赵林山)没有采用惯常的暴力堆砌,而是通过王永章(姜武饰)的视角,让观众像参观一座阴森的博物馆般,逐步发現每个牢房背后的惨剧一一冻伤实验的嘶吼、细菌注射的抽搐、活体解剖的寂静。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叙事方式,反而让压抑感在观众胸腔中不断累积,直到最后一刻才轰然爆发。</p> <p class="ql-block">二、人性实验场:谁是真正的“马路大”?</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731部队的四方院被伪装成“防疫给水部”,但很少有人知道,距市区20公里的平房区,有一座“人间地狱”高墙内外是两个世界: 外面是东北雪白的世界、蓝天白云,而里面是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p><p class="ql-block">影片最刺痛人心的是,是揭示了受害者的双重身份:被实验者和“共谋者”。王永章(姜武饰)作为日军任命的“牢头”,他既是受害者,又是无意中成为暴力的传递者。这种矛盾拷问着每个观众:若置身极端环境,我们能否保持人性底线,而日军用“劳动报酬”欺骗平民的细节,则指侵略者的虚伪一一他们连做恶都要披上文明的外衣。</p> <p class="ql-block">三.历史的回响: 遗忘比暴行更可怕</p><p class="ql-block"> 《731》的震撼不仅在于揭露暴行,更在于呈现战后真相的湮灭。石井四郎(平田康之饰)战犯用假死(与美国交易病毒)美国包庇逃脱审判的历史, 暗示某些历史伤口从未真正愈合。当银幕上出现731部队遗留细菌导致鼠疫的片段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场实验的“后遗症”至今仍在一一它们可能是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细菌战”,或是网络空间中扭曲的历史虚无主义。</p> <p class="ql-block"> 《731》提醒我: 这片土地的美丽背后,也曾沾满鲜血。如今,哈尔滨的冰雕晶莹剔透,而历史的冰层下仍埋藏着未消融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四、镜鉴当下:黑暗中的光</p><p class="ql-block"> 影片结尾,王永章(姜武饰)在绝境中点燃反抗的火种,与开篇王子阳(王志文饰)的传说形成闭环。这束微光提醒我们: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守护文明的火种。</p><p class="ql-block">计划明年去趟哈尔滨,我或许会绕道平房区,在731遗址前站一会。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记住,旅行不仅是看世界,更让世界看见我们的反思。正如电影中那束冲破黑暗的火光,唯有铭记,才能让黑暗永不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