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下午,互助二中八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以“赏山川之美,扬传统文化,立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两位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与文化浸润式教学,实现了语文知识传授与文化自信培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两节兼具学科性、文化性与教育性的优质课。</p> 旅游博主晒三峡 <p class="ql-block"> 祁琴老师创设“旅游博主郦道元晒三峡”的鲜活情境,从“拍摄山之景”“推出行时间”到“回应网友质疑”,再到诗文联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沉浸式扮演文化传播者。这种设计将北魏地理散文与当代社交媒体场景巧妙结合,既激发了学生探索三峡山水之美的兴趣,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活力,为文化自信培育搭建了具象化的体验场。</p> <p class="ql-block"> 祁老师独具匠心在课前布置了为三峡配画的学习任务,课堂展示并让学生对三峡的山水进行个性化解读,将学习的氛围推向了高潮。</p> 神游三峡:读写画 <p class="ql-block"> 哈生元老师紧扣“山川之美”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三峡》为核心,延伸至李白、徐霞客等不同时代文人对三峡山水的描绘,清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寄情山水”的审美传统与人文精神。学生在品读不同文本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对山川景观的持久关注与独特表达,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效培育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难能可贵的是哈老师将《三峡》中肃杀凄凉的秋景与刘禹锡《秋词》中的明丽秋景以及海子的现代诗《秋》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意蕴。</p> <p class="ql-block"> 两堂课紧扣“赏山川之美,扬传统文化,立文化自信”的主题,教学逻辑清晰,活动设计扎实,既落实了语文“读、写、赏”的核心素养要求,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与文化自信的深度培育,为同类主题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