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大理观音塘不枉此行之情怀

左文

<p class="ql-block">  说到大理的旅游景点之最,相信无人不知无不哓。但是,说到大理的观音塘,我想未必人人都知道它的静谧和曼妙。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自己游大理观音塘不枉此行之情怀。我的感受是:来大理观音塘走一走看一看,定是能使你回到过去的时光之旅。因为,大理观音塘确实是一个能让人回到过去的地方。我也是听说这里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在此地的静谧之中,享受时光传奇重温旧梦。于是,我和爱人在给女儿带小孩的闲暇之余,亲自来到大理观音塘造访了一番。初到观音塘的那一刻,我被这里的古朴气息深深吸引。高矗的两塔和古老防火水缸雕凿的人物浮雕,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当我轻轻手扶触摸那斑驳的石塔时,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穿越时空回到了这里的过去。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少了一些喧闹,而保留了最原始静谧的风貌,无不让我感到了丝丝的宁静。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被过度修缮,仍然让我们感受到了怀旧那段逝去的时光。古柏、菩提等乔木形成遮天蔽日的空间序列,黄花、白菊、苔藓等低矮植物点缀墙根石缝,落叶与香灰在香炉旁构成自然与人文的重叠。一盆盆君子兰怒放着黄红的花,而青翠碧绿,恍若隔世。台梁木构架的典型庙宇建筑风格,无不体现着古代建筑的绝枝特色;红墙斑驳以琉璃脊饰,梁柱可见香火熏染的茶褐色纹理,门环铜锁因频繁使用而锃亮如镜,残碑上的铭文已有被苔藓蚕食的痕迹。石阶则因百年踩踏形成深浅不一的凹陷。‌‌重檐楼阁古朴。因此,在观音塘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无不让我感受到了这里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这座古庙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时光的见证。虽然这里不大,但足以容纳我们的造访。虽然游客不多,但足以能让你沉浸在宁静的时光中而心静舒爽。</p><p class="ql-block"> 又名大石庵、妇负石的观音塘,据相关资料记载:它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七里桥镇上末村,东接滇藏公路,西靠苍山圣应峰麓,南距莫残溪150米。观音塘的主要建筑有戏台大门、签亭、观音石亭,两侧罗汉堂,前殿、大殿。观音石亭,用大理石作为材料,亭子为楼阁式,重檐歇山顶,面宽3.3米,进深2.9米,亭子四周为水池,东西两面建有四座精巧石拱桥。观音塘已成为大理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对研究大理地区佛教历史和清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1985年9月20日,观音堂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理观音塘是当地著名的佛教古刹。据观音塘内两幅大型石刻壁画记载:以“负石阻兵”和“上阳溪口降罗刹大石庵前阻敌兵传说而闻名。该寺始建于明代,清代曾设汛塘,现为当地重要信仰场所。相传汉朝时期,外敌进犯大理,观音大士化身老妇背负巨石与敌兵对峙,敌军因惊叹其力而退兵。后人在此巨石上建观音阁,逐步形成“大石庵”(又名观音塘)。寺内核心建筑为水上石亭,由大理石砌筑,建于苍山冰川漂砾之上,亭内供奉石观音像。石亭四周环水,东西设两座石桥,亭阁四面刻满题记,被誉为“妙想佛国第一寺”。</p><p class="ql-block"> 观音石亭,用大理石作为材料,亭子为楼阁式,重檐歇山顶,面宽3.3米,进深2.9米,亭子四周为水池,东西两面建有四座精巧石拱桥。亭子基座,水池边缘,石拱桥边缘建有大理石围护栏杆。观音石亭建筑外形美观,雕刻精致,具有较强的本地特色。 </p><p class="ql-block"> 观音塘大殿,现有七开间,面阔22米,进深12米,四层斗拱挑檐,梁坊有精细的雕刻和典雅的彩绘,门窗雕刻有花鸟、山水、人物画,技术高超。后大理市统战部对该殿进行较大维修,并在殿内新塑“三世佛”像。遊大石庵感赋1996年大理观音塘诗词碑林载刻,周祜《遊大石庵感赋》:“上阳溪口降罗刹大石庵前阻敌兵。雨雨风风千百载白家心愿是和平。”八十七叟马丽生书。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载:“妇负石,在城南十里阳和铺右,世传汉兵至叶榆境上,耀兵而入,观音化作一妇人,以稻草縻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