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小桥流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002903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老师+自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橙黄橘绿的北方,我想起了到海南疗养、生活的孙占琦老师,孙老师是我读师范三年级时的班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3年9月,在我上师范的第三年,我们班新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就是英俊潇洒的孙老师。 那时,孙老师大学中文系毕业不是太久,实际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孙老师的字如其人,写得非常潇洒,而且文笔非常好,那时的他就是“红学会”的成员之一,遇到这么一位有文采又帅气的中文老师,一下子让我们全班50名同学喜欢上了他。 而他在上课时,更多的是旁征博引,从来不按套路出牌,他给我们讲哈姆雷特、讲林黛玉,并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林黛玉。”本来就喜欢文学的我,更加喜欢上孙老师的语文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年龄相仿,我们没有代沟,当我们在男女情感上出现困惑时 ,也会毫不隐晦地向老师和盘说出、“坦白交代”,而那时的孙老师也是刚刚做了新郎,他的爱人齐老师和孙老师既是同事,也是同学,只不过不是一个系而已,齐老师教数学。 正因如此,他非常理解处于青春期我们的骚动与懵懂,并以自己的恋爱经历,推心置腹地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就不要往下发展了,因为你们再有半年多就师范毕业了,到时各奔东西,分居两地,感情基础不劳,徒增烦恼。”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使一部分同学刚刚有点谈恋爱的念头的想法打消了,这当然也包括我。</b></p><p class="ql-block">(这是班团委同学与老师合影,前排中间是英俊潇洒的孙老师,后排左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春节过后,我们在校的时间只有半个学期了,同学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毕业分配。自己能分到哪里?那时毕业生是包分配的,不像现在自谋生路,但原则上是各回各县。 当然,对于农村出来的我们,谁不想留在城里呢?最起码也是农村中学吧? 那时我老姥的老姨在县里面上班,老姨夫在县人大工作。而老姥家的大舅在我们公社当校长,县城进不去回故乡初中也是不错的选择。何不找他们帮忙? 当我把想法、顾虑和孙老师说了之后,想请假回老家一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非常理解我,就爽快地准了我的假。 孙老师在我临回家时,对我说:“学利:老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帮助你的。”因为那时我是班级干部,且在班级表现非常突出,但我当时的理解是老师批准我假了。 事情办妥之后,我就高兴回学校了,最起码回我们公社初中没有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学校,一切都在为毕业做准备:毕业考试,拍毕业照,互相写赠言,当时间定格在六月末栀子花开的时候,当骊歌响起的时候,我们像当初报到时一样,背着行李,依依不舍,眼含热泪与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同学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只不过与初来时不一样的,我们带着满腹经纶,褪去刚报到时的羞涩,更加沉稳和成熟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半个多月后,忽然收到学校寄来的报到派遣证,拆开一看:“常学利同学,你被分配到凌华机械厂,请于本月尽快到单位报到。” 凌华机械厂是由国家兵器工业部直接管辖的兵工厂,说白了是造枪的厂,出于保密,对外宣称凌华机械厂,代号626。进这样的兵工厂,县里还真没有权利分配,是属于学校一级分配,也就是师范直接分配的。 这让我喜出望外,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当初老师对我说的话更深层含义,只是当时老师不可能打包票而已。 那时学校有毕业生直接分配的权利,而各班主任的推荐至关重要,他们一定会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孙老师过后从没有说过毕业分配的事,但我心知肚明。我只能默默在心里感谢我的恩师孙老师,让我进入兵工厂,更让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 然而世事难料,当初牛X得不得了的兵工厂,在我进厂辉煌了5年之后,因国家不给生产枪支的任务而宣告破产分流。 那时我已娶妻生子,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就离开故土,千里迢迢来到河南许昌。 当时没有啥先进的通讯设备,就连电话也没有,到河南许昌后,和老师、同学们的联系也就此中断了。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我毕业30周年之后,随着通讯的进步,同学们都陆续买了手机,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才和同学们联系上,又通过班长,加了老师的微信,才知道老师到北京发展了,且发展得很好。</b></p><p class="ql-block">(这是老师在意大利诗人但丁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机会终于来了,2018年9月16日,是北京第37届马拉松比赛,当时我和许昌跑友一行十几人乘火车到北京首都参加国马比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事先和老师有微信联系,我提前告诉老师我住的宾馆。到北京的上午,我们领跑步装备,下午入住宾馆不久,孙老师坐地铁找到了我。随后老师领着我到附近不是太远的一家饭店,尽地主之谊,请我吃饭,我们边吃边聊,各自叙说分别34年的思念之情。 我们聊了分别后诸多情况,知道老师在北京发展很好,我也非常高兴,老师知道我干得风生水起,还能来首都参加马拉松,也格外高兴。 我们手拉手照了合影,就像亲兄弟一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我第二天我要参加北马比赛,而老师也要第二天早起乘飞机和齐老师去欧洲四国旅游,票早已买好,所以老师说“不能看你全程比赛,很遗憾。” 北马比赛让我真正见识了国马的高大上、什么是高手林立?看到了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水立方和鸟巢,更主要是见到我朝思暮想的班主任孙老师,这可是我毕业34年之后第一次见到孙老师,老师依然那么年轻帅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的孙老师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国内外旅游、写文章、练书法,他的文章笔力非常老道,带有学术性质。 但我师范毕业后一直坚持长跑,让老师很佩服,因为老师知道我当年能跑,为班级在体育比赛夺得好成绩立下过汗马功劳。 也是在我的影响之下,老师也由每天快走改为慢跑,并不时互动,晒晒跑量。而我发表美篇时,老师经常进行精彩点评当然也指出不足,使我有了长足进步,我们亦师亦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互相交流,互相鞭策,共同进步。 </b></p><p class="ql-block"> (这是孙老师的书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老师读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小说之后,就连续写了5篇文章《<白鹿原>民族文化断想》,他的系列文章,我是一遍遍品读,让我受益匪浅,也从中感到自己文章的苍白与肤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之前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的孙老师,忽然中断,想着老师也许忙吧,就没好意思打搅,后来直到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才发给老师微信,原来老师病了,在北京做了一次大手术,那天晚上我给老师发出问候之后,第二天早收到老师的回复,回复如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的回复让我喜出望外,昔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老帅哥又回来了,我们又可以隔空跑步了,由此我感受到,人到一定年纪,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健康。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病愈后的孙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写到这里,忽的想起四句诗来“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谁共明月赴长生,痛伴思念泪无痕。”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孙老师,在我人生工作之初,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而在文学创作上,更是我的引路人。我无以回报,在这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只能遥祝我的恩师孙老师和夫人齐老师在海南:健康快乐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我用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文章:亦水亦山亦华林,亦俗亦雅亦红尘。亦师亦友亦知己,亦慕亦尊亦倾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配曲:《感恩的心》(鸣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