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鉃的美篇

金鉃

<p class="ql-block">军营里的“铁军”:我的人生答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打记事起,父亲因工作调动辗转南北的身影,便和“军人”这个未竟的遗憾交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终身没能穿上军装,却把我送进了一个特殊的“军营”——我在军营大院里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都浸透着军人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母给我取名“铁军”,这两个字像一颗种子,在军营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清晨的起床号、规律的作息号是日常的背景音,连队训练时挺拔的身姿、严明的纪律是眼前的风景。我没穿过军装,却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军人的脾性:刚正不阿,做事要光明磊落,骨子里带着股不服输的好强劲儿,像是个“不穿军装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气质”,到了社会上却成了“不合时宜”的标签。在企业工作的那些年,我学不会圆滑世故,更做不到阿谀奉承。看着身边人靠“会来事”走得顺风顺水,我却因这份“轴”,早早地内退下岗。有时夜深人静,也会忍不住想:若是当初能变通一点,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必后悔。军营大院教会我的,从来不是趋利避害的生存技巧,而是做人的底色。那份刚正、那份磊落,或许让我在世俗的“成功”里走得慢了些,却让我活得踏实、坦荡。如今退休了,回望这一生,虽有未当兵的遗憾,也有自己因性格碰壁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在军营的“大学校”里,活成了“铁军”该有的样子。人这一辈子,总得守住点什么,而我守住的这份正直,就是我给人生交上的最满意的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