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北方山河

<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春天的时候,我班开展了“送给春天一首诗”诗文朗诵活动。光阴荏苒,我们迎来了秋天。现在,正是高三学子积极备考的黄金时节,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或许有些“奢侈” ,那么,我们就努力“效率最大化”——从高考必备60篇中选出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文,开展“诵—赏—默”活动,陪学生走过高中阶段最后一个秋天!</p> <p class="ql-block">  秋天,自然是最富有诗情的!多少文人墨客钟爱秋天、赞美秋天,多少失意游子眷恋秋天、感伤秋天。于是,我们找到了十二篇与秋有关的古诗文,在秋日的“旷野”(我们的操场),来一场赏秋盛宴。</p> <p class="ql-block">【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1.小组分工,抽签决定篇目。(去掉《燕歌行》《声声慢》。《沁园春·长沙》齐诵,每个小组抽取一篇)</p><p class="ql-block">2.背诵(九篇)、研读(本小组抽取那篇,写一段鉴赏或者介绍性文字,不少于100字。全员参与,组长择优推荐,或集优改写)。</p><p class="ql-block">3.落实默写。</p><p class="ql-block">4.小组规划,推荐一人鉴赏或介绍本小组朗诵的诗文,集体商量决定朗诵形式。</p> <p class="ql-block"> “我言秋日胜春朝”</p><p class="ql-block"> 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刘禹锡的《秋词》,最初设计的活动题目就是《我言秋日胜春朝》。设计到最后,想到今天是“9.18”,想到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吾辈青年,责任在肩,当勿忘国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是,改成《恰同学少年》这个题目。</p><p class="ql-block"> 可是,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其一)》写得真好啊!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悲秋伤秋,然而只有他,在那样坎坷的人生境遇之中乐观坚定的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令人振奋!于是,在秋高气爽的今天,我们首先齐诵刘禹锡的《秋词(其一)》,由我领诵。</p><p class="ql-block"> 《秋词二首·其一》‌</p><p class="ql-block"> 唐·刘禹锡</p><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p><p class="ql-block">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p> <p class="ql-block"> “便引诗情到碧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各小组的展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的解说词写得很好,真不愧是文科培优班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洞庭啊!碧波万顷,你若驾一叶扁舟于其上,会发出和张孝祥一样的感叹。透过文字,跨过时空,我们仿佛诗人的双眼,看到文字下的大美江色;又仿佛诗人的心,体会其难以言表的孤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念奴娇·过洞庭》——</p> <p class="ql-block">  骤雨洗过秋天,暑气随云散了,只剩松风裹着清冽,漫过黛色山坳,连空气都浸着秋日的清爽。</p><p class="ql-block"> 月光悄然淌下,在青石上碎成银斑,清泉绕石叮咚,竹影间飘来浣女笑语,渔舟橹声又揉碎水面月光。</p><p class="ql-block"> 王维把寻常秋晚酿成诗意,让喧嚣远退,只剩自在与清宁。</p><p class="ql-block"> 此刻,就让我们循着这缕诗意,走进《山居秋暝》的悠然天地——</p> <p class="ql-block">  赤壁的陡峭石坡直逼长江,人们在江面上泛舟荡桨,一仰一俯间,气势直击人心,有了视觉上的宏大和渺小的比较,就有了感叹与吟咏的空间,这就是黄州赤壁一个团练副使苏东坡在贬谪之际镇守的地方。请欣赏《赤壁赋》——</p> <p class="ql-block">  悲秋,是无数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其中杜甫的《登高》感叹人生愁苦,诉尽无限凄凉,成为悲秋创作中的不朽名篇。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短短的八句,就把景、情、人生境遇融在一起。让我们从这首诗歌中感受杜甫多层悲秋之意——</p> <p class="ql-block">  《桂枝香.金陵怀古》,全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叙述古今盛衰、王朝更迭的悲剧。王安石在金陵登高,往昔澄澈的江水,翱翔的白鹭在六朝奢靡后仅剩寒烟衰草。对此,诗人不禁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首千古名篇立意高远,笔力峭劲,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词,感受“清空中有意趣”,感受王安石笔下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那个深秋时节,遥远的长安城中,美妙的箜篌声惊艳了时光,也触动了一位诗人的心。他以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设色,巧妙的用典将李凭绝妙的演奏转为生动的物象,用奇特的造语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为一炉,让千年前的乐音响彻古今。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凭箜篌引》——</p> <p class="ql-block">  秋日的景色总给人以豪爽的气概。陆游在秋风下想起了失去的国土,提笔写下《书愤》一诗。诗人引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尽管双鬓斑白仍不消其收复故土的豪情。朗诵这首诗,让我们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p> <p class="ql-block">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一位了却官事的“痴儿”正登快阁倚栏游赏,一幅空旷辽远,苍茫明镜的暮秋景色映入他的眼帘,看着这美景他不禁感慨知音难觅,美酒醉人。现实的纷乱将他束缚,而他期望站在归船上轻弄长笛,与白鸥定下那归隐的盟约……让我们一起走进《登快阁》,感受千年前黄庭坚描摹的暮秋景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无哗战士衔枚勇”</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个题目出自2017全国卷I高考诗歌鉴赏题,题目是《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作者欧阳修。“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这句是双重比喻:先将肃穆的考生比作衔枚的战士,突出考场纪律严明,再将书写声比作春蚕食叶,既写实又富有诗意。两个比喻共同营造出考场庄重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我觉得用来形容小组间“默写挑战赛”刚好合适。</p><p class="ql-block"> 规则:由我把九篇诗文的题目写到纸上,打乱顺序,装入信封。发起挑战的小组双方派组长现场抽取默写题目,抽取后马上默写,默写后统一交给组长,小组互换互评,统计书写全对人数报给班长。最后,选出前三名优胜小组再次抽签挑战,选出字迹美观、准确率最高的小组成为最终的优胜小组。奖品是我用精美信纸亲笔书写的《沁园春》。</p> <p class="ql-block">  我没想到经过两轮小组挑战赛和组长巅峰对决后,最后,三位小组长默写全对。我问他们写什么送给他们组员,同学们毫不客气的选了《沁园春》《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同学们都笑了,19份啊!可逮住个机会役使一下班主任,后两首除了长,跟秋天啥关系啊!</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青春的激情,昂扬的斗志齐诵《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  江山代有人才出,强国复兴的重任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今天,是“9.18”,望同学们铭记历史,自立自强,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