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当自强——“九一八”事变94周年祭

杨琴

<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沈阳南满铁路的爆炸声如利刃划破东北的夜幕,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柳条湖事件引爆了全面侵华的战火。</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四个月的血色寒冬里,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山河破碎,三千万同胞被推入殖民统治的深渊,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序幕‌。</p> <p class="ql-block">  整整14年,大半个中国被践踏在日军的铁蹄之下。</p><p class="ql-block"> 930余座城市沦陷,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日军从中国掠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p> <p class="ql-block">  抚顺平顶山的屠杀现场,三千具无辜躯体在机枪火舌下如麦穗般倒下;哈尔滨731部队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中,凝固着中国军民被活体解剖的惨叫……</p><p class="ql-block"> 这些用鲜血书写的罪证,构成了人类文明编年史中最狰狞的篇章。当沈阳北大营守军被迫放下武器时,枪管上凝结的不仅是寒霜,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被迫吞咽的苦果;而杨靖宇将军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则化作中华民族精神图腾里最坚硬的纤维。从辽河平原到长白山脉,每寸焦土都生长着带血的记忆,这些记忆已如青铜铭文般熔铸进民族的骨骼。</p> <p class="ql-block">  当战火席卷黑土地,杨靖宇率领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林莽间织就游击之网,树皮与棉絮是他最后的军粮;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的激流中挽臂成城,让《国际歌》的旋律随浪花永驻。</p><p class="ql-block"> 这些身影在雪原深处凝成不灭的星辰,其光芒穿透时空照亮今人的脸庞。如今,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将那个耻辱的秋夜永远定格,但穹顶倾泻的天光却让陈列柜里的遗物焕发新生——卷刃的大刀述说着白刃战的惨烈,绽线的布鞋丈量过抗联战士的征途,褪色的血书战旗仍在猎猎作响。</p> <p class="ql-block">  鉴往事,知来者。</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这段屈辱的历史告诫我们:一味的退让求不来和平 一味的投降也求不来和平,一味的“争取外部帮助”更求不来和平。加强自身实力,凝结全国人心,才能为国家、为世界带来和平。</p><p class="ql-block"> 虽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整整94年,国内国际形势已然大变,但这次教训依旧要牢牢记住。</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以民族自强,洗刷历史耻辱,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并大声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不可欺、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战胜!</p> <p class="ql-block">  每年九月十八日响彻城市的警报,既是历史长鸣的警钟,也是对当代灵魂的质询:我们可曾将这份痛感转化为捍卫文明的抗体?</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回望,那些以血肉为火种的前行者,早已在复兴之路上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塔。</p><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p><p class="ql-block"> 致敬先烈,吾辈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