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园 娘娘庙

老牛

<p class="ql-block">一亩园位于圆明园大宫门外东南侧,是清代雍正年间设立的帝王躬耕之所,用于替代先农坛亲耕礼,该区域由娘娘庙、大御道、一亩园田地和扇面湖四大要素构成,每年二月二龙抬头日,皇帝率百官在此举行三推礼制,象征性耕种长11丈、宽4丈的田地。嘉庆年间亲耕之礼逐渐废止,仅保留先农坛仪式。</p><p class="ql-block">光绪时期,御前掌玺太监刘诚连在园旁修建娘娘庙,包含山门、二门、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前殿供奉关圣帝君,后殿供奉九天娘娘,庙西建有多进四合院与农耕原址。</p><p class="ql-block">院后菜园保留一亩园昔日演耕田原址。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后,扇面湖区域逐渐衰败。2023年启动的生态修复项目恢复扇子湖水面、御道及水系连通工程。</p> <p class="ql-block">一亩园娘娘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原一亩园村,系清代光绪年间御前掌玺太监刘诚连主持修建的寺庙建筑。该庙宇所在的"一亩园"区域曾是清代皇帝举行亲耕典礼的"亲田",自雍正朝开始每年春季执行亲耕仪轨,至嘉庆、道光年间逐渐废止相关制度。现该村已完成整体拆迁改造,娘娘庙作为清代文物建筑得到保留并于2016年前完成修缮。</p> <p class="ql-block">现存娘娘庙为典型清代寺庙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群包含山门、正殿及东西配殿,其中正殿面阔三间,采用硬山顶覆灰筒瓦的官式做法。墀头砖雕保存较完整,可见传统花卉纹样装饰。</p> <p class="ql-block">2016年文物普查时,该庙宇所在地块已完成整体拆迁改造工程。经文物部门认定,娘娘庙作为清代不可移动文物被完整保留,并已完成系统性修缮工作。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残损的屋面瓦件、木构架进行针对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群是研究清代皇家籍田制度的重要实物佐证,其选址位置印证了"一亩园"作为皇家亲耕田地的历史功能。建筑本身反映了晚清时期太监群体参与宗教建筑营造的社会现象,砖雕工艺则体现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地方化演变特征。</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