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民国了,哪还能再建佛寺?可还真有:辽河边楞严寺在

翟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号称东北四大禅林之一的楞严禅寺位于营口市新兴大街,是营口市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楞严禅寺的寺院布局现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向,南北长164米,东西宽49米,占地803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楞严禅寺,始建于1922年,也就是民国十年。那时的军阀混战炮火硝烟尚在弥漫,到了公元1931年,中国大地上的战火兵燹依然四处漫延,而渤海边的辽河入海口的这座楞严禅寺竟然竣工了而且开光了。这不是那段荒诞而又离奇的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序章么?</p><p class="ql-block"> 楞严寺的缘起乃是浙江宁波观宗讲寺倓虚法师来营口宣讲佛经之时,产生了在该地建寺的构想,即与众人商讨,奇妙的是,大家不谋而合,众志成城,之遂有了昔日东北四大禅林之一的楞严寺肇始之发端与衍变。</p><p class="ql-block"> 这位法师多方募化经费在原佛教宣讲堂旧址上建成了楞严禅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楞严寺的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p><p class="ql-block"> 那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南北一线排在寺院中轴线上,两侧有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殿。</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双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左右各有一耳门。越过山门便是一进院落,钟楼与鼓楼二楼坐落于院前东、西两侧。钟、鼓楼皆为歇山双层飞檐楼阁式。钟楼正梁悬吊一兽首环铸铁大钟,重约二吨,钟上铸有“营口楞严禅寺”铭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楞严寺乃一百年前修建。建成之时便在战火兵燹之后又经历了寺院毁灭的那个岁月,按说,应当把过往岁月里的厚重积淀与深刻反思都体现在佛法与佛理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指引与昭示上。可是,我们也许佛缘与悟性不足罢?</p><p class="ql-block"> 这所著名的禅林给了我们最深刻的体悟就一条:世间所有之像,皆是虚妄。你所追求的;都将:人相分离;人世间所经历的诸种幻象,终将离去,无影无碍,惟有心灵的记忆与回放,长留时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回到了民国时期,也正是“千家佛寺千院衰,万家灯火俱迷离”的普世迷茫的漫长时段。彼时,旧信仰低迷;新信仰茫然无着的尴尬时刻,在辽河入流口这片“万家灯火寻星座”的漫长时光里头,这座新建的佛家寺院,似乎有一搭无一搭地成了当地人,心灵的寄托之处。</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因为我也是拿今儿的心态,度旧日景象。这其中,必有着巨大的心理差异与时光隔膜的东西。嗨嗨嗨!在一定程度上说:时光与空间的阻隔,都是不可逾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