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深化美术课堂教学研讨,提升教师备课实效,9月16日上午,海口市琼山第二小学美术组开展第三周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陈敏老师主持,林慧老师担任主备人,全体美术组教师围绕课题《树叶的“血管”》展开深入研讨,凝聚集体智慧,为优质课堂赋能。</h3> <h3><br> 活动伊始,主持人陈敏老师明确本次备课主题与流程,强调集体备课需聚焦“教学目标落地”“学生兴趣激发”“学科素养培养”三大核心,鼓励老师们积极交流、碰撞思路,确保备课成果可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h3> <h3> 随后,主备人林慧老师结合教材与学情,从四方面展开课题解析:</h3> <h3>1. 教学目标定位:以“认识树叶叶脉(‘血管’)的形态与功能”为知识目标,以“掌握拓印、绘画等表现叶脉的方法”为技能目标,以“感受自然之美,培养观察与创造能力”为情感目标,层层递进落实美育要求。<br><br>2. 教学重难点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树叶叶脉的独特纹理,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艺术手法生动呈现叶脉的“线条美感”,林老师初步提出“实物观察+多媒体演示+小组尝试”的突破策略。<br>3. 教学流程设计:计划以“猜谜导入(‘树叶的血管是什么?’)—实物观察(触摸树叶、对比叶脉)—技法示范(拓印、线描步骤)—创意创作—展示评价”为流程,让课堂兼具趣味性与逻辑性。<br><br>4. 教学资源准备:建议提前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枫叶、银杏叶、梧桐叶等)、拓印工具(蜡笔、宣纸)及叶脉高清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与创作素材。</h3> <h3> 在研讨环节,美术组教师围绕林慧老师的备课方案积极建言:有老师提出“可增加‘叶脉对树叶的作用’小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理解‘血管’的含义”;也有老师建议“评价环节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侧重鼓励创意表达”。大家结合教学经验补充分享,将备课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h3> <h3> 此次集体备课,不仅明确了《树叶的“血管”》的教学方向,更让美术组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未来,琼山二小美术组将继续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深耕美育课堂,让学生在艺术探索中感受美、创造美!</h3> <h3><br>初审:陈敏<br>复审:林丹<br>终审:张明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