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育桃李,语文谱新篇 ——木棉湾学校小学语文科组召开新学期首次工作会议

木棉湾学校

为锚定新学期教学航向,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质增效,木棉湾学校小学语文科组近期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工作会议。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以“让每一朵木棉花开”为核心理念,复盘过往教学得失、规划未来工作路径,为新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筑牢根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回望过往:总结实践明方向,锚定改进破难题</font></b></h3> 会议首环节聚焦上学期教学工作复盘,从年级整体表现与班级发展差异两方面展开分析。各年级教学成果各有亮点,低年级基础扎实,展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效;但随着学段升高,教学面临的挑战逐步增多,部分年级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且部分班级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需针对性优化教学策略。<br> <br>针对现存问题,科组提出“思齐、思进、思新”三大改进方向:以优秀师生、班级为标杆“思齐”,树立明确学习目标;探索适配学情的教学方法“思进”,提升教学针对性;灵活调整策略创新课堂“思新”,打破固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从“按部就班”向“精耕细作”转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展望新程:聚焦五维强根基,笃行实干促提升</font></b><b></b></h3> 新学期,科组以“夯实常规、丰富活动、赋能成长”为目标,明确五大核心工作方向,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一)守好常规“主阵地”,筑牢教学基本盘</font></b></h3> 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会议明确多项规范:教案实行“一课时一教案”,手写教案满三年且表现优异者可申请电子教案,3-6年级教师需提前完成《知训》并标注易错点;作业设计跳出“标准答案”,增加开放性题目,向“思维训练”升级,严格落实“双减”——1-2年级不留家庭作业,3-6年级每日作业时长不超1小时;课堂追求“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推动“师生AI”三元互动,融入情境、主题与在地意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此外,第7、13、18周将开展三次常规检查,评选“常规优秀个人”与“优秀集备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二)打造教研“强引擎”,明晰节点提效能</font></b></h3> 9月至次年1月,科组将有序开展系列特色活动:9月底至10月初举办诗教论文、诗词讲解与录像课比赛,10月启动学科周暨读书月,11月开展期中测试与第二次常规检查,12月举办教师现场命题比赛,1月完成期末测试。教研形式上,单周集备聚焦“听课评课、问题研讨、进度规划”,双周教研要求教师开展20分钟以上专题讲座,科组长及新教师每学期听课需达25节以上,确保教研“有实效、有记录、有成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三)搭建育人“新平台”,厚植素养润心灵</font></b></h3>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科组推出三大举措:搭建班级图书角并开展“图书漂流”,安排各年级每两周进图书馆阅读;发放“阅读存折”记录学生阅读轨迹,期末评选“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结合学科周开展聊书会、“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竞赛;1-4年级开展国学背诵,让学生在阅读与积累中提升语文素养。<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激活成长“源动力”,赋能教师强本领</font></b></h3> 教师成长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科组推行“双线赋能”模式:“师徒结对+集备组助力”,为新教师搭建“见面课、汇报课、青蓝杯”成长阶梯;启动“新课标回头看”四轮培训,围绕“通读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学业质量标准、作业命题设计”逐层深入;探索AI在教学中的应用,打通师生沟通屏障,推动教学方式创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五)织密事务“保障网”,分工协作提效率</font></b></h3>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科组细化人员职责,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此次会议为木棉湾学校小学语文科组新学期工作绘就了清晰“蓝图”。全体语文教师将以“和而不同,悦仁向善”为指引,以务实笃行的态度、创新进取的精神,深耕语文课堂,助力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成长,让“木棉花开”的育人愿景绽放新光彩。<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稿:李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潘嘉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