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编号:23518803</p><p class="ql-block">呢 称:曹祥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尧舜执政时期,洪水泛滥。舜命禹之父鲧主持治水,鲧筑堤以塞之,终无功而身死。禹子承父业变堵的办法为疏导,将积水引入江河,将江河引入大海,前后历时13年,最终平息了水害。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堵”不如“疏”的道理已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从教育的角度讲,“疏导”是指积极疏通引导,坚持正面教育的一种德育方法。父母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如何疏导?值得探讨。</p><p class="ql-block">平衡孩子爱好与学业的关系。父母深怕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不惜投入重金,让孩子自小学习各般才艺,以期孩子成为同龄人中光彩夺目的存在。这一想法固然好,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若兮小学低年级时在学校的兴趣班先后学过舞蹈、绘画、声乐等,一学年结束后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没兴趣。到四年级时,若兮报了学校的奥数兴趣班,期未考试她考出了奥数兴趣班唯一的满分,而且她还发现学了奥数后,平常学的数学一下子变得简单了。小学毕业考试若兮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县城六年制的清北远程班录取。初一元旦晚会上,若兮被班里同学的才艺表演所震惊……萨克斯、黑管、手风琴、舞蹈等业余十级的选手比比皆是。若兮回家责怪道:“爸爸妈妈,你们太放纵我了,都不知道小学时逼我学一门技艺的,现在差同学这么远啦。”若兮妈妈顺势引导,让她选一门自己喜欢的技艺。若兮选了小提琴。若兮初一、初二每逢周未上小提琴课,初三停了下来。高一、高二每周六去上小提琴课,高三停了下来。高考结束后,练了一暑假。上大学后,到大二终于拿到了小提琴业余十级的证书。工作后,若兮还偶尔拉拉小提琴,算是有了一门拿得出手的才艺。</p><p class="ql-block">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热爱才能有持久动力,抵岁月漫长,去奔赴山海。孩子有爱好是好事,但在保护孩子的爱好的同时父母要跟孩子讲清楚爱好与学业孰重孰轻,要让孩子懂得轻重缓急。除非是孩子想把爱好当成职业且前提是孩子在这方面禀赋异于常人。若孩子资质平平,则只能是业余爱好,要让孩子牢牢把握住学业这条主线。比如,若兮的初三、高三,父母果断地强行中止她的爱好,让她全力以赴聚焦中考、高考。爱好只能是学业的辅助力量,绝不可因爱好冲淡学业甚至是影响到学业。过分地要求孩子全能,企图把孩子打造成六边形战士,显然是不合实际的梦想;过分地要求孩子专注于学业,怕孩子耗费时间而扼杀孩子的业余爱好,显然是在培养一个无趣的读书机器,更不可取!</p><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认识游戏的作用。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只有弱者才会怨天尤人。强者,时机未到就去适应环境,时机到就去改变环境。游戏是客观存在的,一如环境的客观存在。游戏如同恶劣的环境,它的背后有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专业团队,在针对人性的弱点打造出让人欲罢不能的陷阱,让人心甘情愿的往下跳。所以,游戏对孩子的诱惑是躲避不开的。既然躲不开,何不正视它?让孩子去玩,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去祛魅,去发观并锁定游戏的价值所在。若兮玩游戏是从打坦克开始的,把坦克游戏打穿之后,她就不玩这般低智商的游戏了。接着玩魂斗罗,花费了大量时间,最后把魂斗罗玩成循环模式。再后来玩跑跑卡丁车……玩到最后,也觉得没意思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若兮认识到了游戏只是一时的快乐且这种快乐毫无成就感。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型网游应运而生,情节引人入胜,要求玩家智力水平更高,吸引力就更强了。若兮妈妈在若兮四年级时买了一台电脑,让若兮接触最新潮的科技产品,教若兮打字,查找资料,用电脑来辅助学习。若兮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五笔输入法,实现了盲打,打字速度比她妈妈还快。若兮看到她妈妈用电脑在网上挣钱,对她妈妈钦佩不已。 </p><p class="ql-block">若兮懂得了:工具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被工具所控制。科技是柄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科技就是人类双手双脚的延伸。健全的人都有双手双脚,但健全的人有坏人也有好人。游戏也是科技产品,游戏的效用好坏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人自身……游戏可以是你调节情绪的休闲工具,也可以是让你沉迷在虚拟世界自我毁灭的加速器。</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校能够给予孩子的教育是通识教育,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本真的、独一无二的教育。若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学校,父母不仅仅是失职,更是错失了一次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机会。殊为可惜。故而,为父母者要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成长,成为孩子人生旅途的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