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 老 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6323093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二二三团驻浙江部分队移防安徽六安铁水联运输送侧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 老 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6323093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退役多年的老首长,老战友们在写各自的回忆文章,想凑成一部类似于团史或大事记的大部头文章集。此篇就权当本人的拾遗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还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大形势。我服现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隶属于后勤第十四分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在政治处电影组当放映员。 司政后机关(包括警通排、后勤管理排)和直属队(卫生队、加工连、运输连、修理所和储备库)驻浙江杭州建德县寿昌镇。一营驻建德县南浦乡泥潭底,二营驻湖州长兴县小浦,三营驻安徽宣城和南岭。加上几个在大小农场和南农化肥厂作业的连队,全团的驻扎区域遍及苏浙皖三省,其驻地是极为分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从72年9~10月份开始,驻浙江的部分队,按巳经下达的移防命令(三营除外),从各自驻地出发,经铁路水路公路,综合输送至安徽省六安地区后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工程兵建筑团一般情况下,不会像野战军步、炮、坦所属师、团和工程兵舟桥部分队那样,事先备有完整的铁路水路公路战备输送方案。所以在实施部队输送任务之前,团司令部和后勤处,会在驻铁路军事代表处的通力协助下,制定出既符合部队铁路水路军事运输细则,又能达成″迅速、准确、安全、保密、节约"之目标,且完备详实的部分队输送实施计划。其应包括如下要素:部队人员装备物资装载集结地域和装载站及备用,所需各类铁路车辆的准备,加固捆绑器材和军运备品的准备。每趟军列的编组顺序,军列依次装载和开进序列,军列运行所经线路,沿线军供站供应安排,卸载站卸载设施准备工作及备用。铁水联运的装卸和接驳作业的展开顺序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隐约记得,团装载指挥所是肖永喻参谋长挂帅,当值的是司令部施工股(施工股在作战部队就是作训股)的参谋吴煜武、杨乃苗,军务股参谋姚才星和后勤处的战勤参谋吴根宝。团部和直属队以及一营,军用列车的装裁站为在金华~新安江支线铁路上的寿昌站。而二营则是位于杭州~牛头山铁路支线上的长兴(小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团部司政后机关和警通排、后勤管理排、卫生队为整个军列开进梯队的首列。装载物资时也较为简单,就是一些铁皮保险柜和办公桌椅,靠人工搬入装载所用的铁路棚车,下重上轻,少留逢隙,以免串动。按军运规章规定,在军列中为团部机关配置了硬座客车一辆。代客棚车若干供携带武器的人员乘行,铁路平板上装的是指挥车、摩托车、救护车,装物资用的是棚车。第二列是加工连、运输连、修理所和储备库,代客棚车装载携带随身武器的部分队人员,用的较多的是铁路平板车装载车辆和施工机械,物资装棚车。装载完毕后,军列首尾由通信班,拉上了通讯电话线,便于军列在行进间保持通信联络。尔后驻铁路军代表(当年现场军代表是徐听孝参谋,想不到1976年我调任驻杭州铁路分局军代表处任参谋时,他成了带我入门的老师。)和车站货运部门及团装载指挥组,联合对加固捆绑进行安全检查。军列完成装载后,进行了调车编组作业。最后军列停在了寿昌站的始发线上,蒸气机车拉响了汽笛,在一阵车辆连接发出的撞击声中,二二三团移防的首个军用列车缓缓起动。就此二二三团告别了螺丝山,告别了寿昌古镇,告别了山青水秀的新安江畔,亦告别了转战八年浙江的山山水水。军列始发站为寿昌,卸载站双墩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列从寿昌站始发,走金新支线到金华,沿浙赣线经杭州南星桥,接沪杭线到上海,进南翔编组站后走沪宁铁路到南京尧化门。军列过长江后沿津浦路到蚌埠。为了能看沿途的风景,我一直乘座在军列尾部只有前后两轴的守车上,前后左右晃动的很历害。站在护栏边,视角宽广,能看到左右两边和正后方的场景快速闪过。在义乌之前还有些起伏山峦,过了浦江站后,进入杭嘉湖苏锡常侧是水网河岔的水乡平原了。过长江大桥后,景色越来越北方,路两侧的茅草房也多了起来,眼见一片黄色的荒芜。军用列车从蚌埠铁路枢纽转入水(家湖)蚌(埠)线接着走淮南线。最后军用列车终于到达一个名为双墩集的三四等小站。部队的铁路输送环节,到此圆满完成。随后部队展开实施铁水联运的转驳装御载作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列沿途曾在金华、肖山,艮山门、南翔、尧化门、蚌埠等车站的军供站停靠供应饭食,伙食就是红烧肉加蔬菜,米饭随便吃。在军列装卸裁站和沿线所经过的铁路编组站,都会有铁路军代表和车站专门的安检技检人员到现场展开检查工作,以确保 军用列车的行驶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列到达双墩集车站之后,解体停靠于卸车位置。团卸载指挥所随及组织展开了以人工为主的铁水联运,转驳卸载和装载作业。完毕后部分队人员乘卡车至六安团部新址。随行物资则重新在双墩集军用码头装船。南后内河航运大队的军用拖驳九艘,在拖轮的牵引下,沿淠河经两天一晚的航程,驳船编队行进至六安枣树林后,靠岸停泊,部队再次进行了水陆卸载作业。当年本人有幸作为押运员,随船同行,船上自开伙食,夜间有铺位休息。借此航程又看了一回淠河两岸风光。江南的富裕与皖西的贫脊立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的几个月里,先是一营(欠梅城农场的三连),同样在寿昌站装车后开行军用列车,依上述经路,铁路输送至双墩集,然后经水路运输,进驻六安苏家埠横牌头工地。再是二营(欠黄泊荡农场的七连),在浙江长兴小浦站装载后,军列走杭牛铁路支线经杭州艮山门站编组后,依前所述的军列开进线路,抵达双墩集卸载。再经水路至苏家埠接公路开进至霍山工地。(有的部分队则是用拉练形式,徒步行军到达目的地的。)此次从浙江建德寿昌、长兴小浦至安徽六安的移防,共计开行了6个军用整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最早进入霍山县但家庙工地的是五连的一个排,从但家庙始,肩挑人杠,在没有开路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力开辟出简易公路至张冲。随后二营所属连队逐行依次跟进。一营则还在苏家埠横牌头的工地上。至此我团(除三营和在农场的连队外)从原驻地浙江建德寿昌、长兴小浦移驻至安徽六安的移防输送任务圆满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旗猎猎,铁流滚滚。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在要全面加强经济建设,裁撒军队的大形势下,于1982底撤消建制。(仅保留了部分人员,缩编为南京军区后勤工程机械营)。但从1965年建团始,十八年的营盘,在二二三团的军旗之下,曾经培养和锻炼出了数万名的钢铁军人。岁月让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曾经的军号声军歌声和口令声也许还会在我们的耳畔縈绕,但这一切无疑都属于过去时了。衷心祝愿老首长们、老班长们、老战友和新战友们晚年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后注: 此篇文章,是个人根据调离二二三团之后,又在驻铁路军代表处继续服役了十八年的阅历。结合个人的亲历和首长战友们的回忆。力图还原当年二二三团历史上,规模最大,运距最远的一次部队移防,其输送过程中的主体脉络。于当年还只是一个普通战士的我来说,如仅凭个人的所见所行所闻,是万万不可能就此报告如上。文中所述当然是根据日后的工作经历整理。当然也一定会有许多小小之出入和点点之谬误,以及在输送过程中各个单位,方方面面的遗漏。作为放映员因为要下工地和部队放电影,对各分队的部署地就比较明确。现在只是用反向推导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还原,最多也就算是个大差不差吧!敬请团里的老前辈和亲历者,加以补充和斧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祝老首长,老班长和老战友们,退休生活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您注目浏览,金指划屏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