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中师二年级班主任刘章斌老师

达洲

<p class="ql-block">  夏日,刘章斌老师在家备课。(在亳县师范家中备课)六十年代初期。</p> <p class="ql-block">  在实验室带学生演示实验的刘章斌老师。(亳县师范工作期间留影)</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仙逝的</p><p class="ql-block">刘章斌老师(1932__2020.7.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刘章斌老师的女儿小秀电话一声泣告:“爸爸走了!……”我忍不住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是唯一生活在淮北、带我班主任的老师。他阜阳市人,生于1932年,逝于2020年7月17日。享年八十八岁。爱人殷素英也于今年四月离世,于疫情期间,弟子没有得到家人告知,实在是遗憾之至。</p><p class="ql-block"> 我与刘老师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1963年8月,我接到《安徽省亳县师范学校入学录取通知书》。正是这一张32开的小小打印《通知书》,却改变了一个农家少年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刘章斌老师当时任亳县师范化学教师。中师二年级,他担任了我们二年级(2)班班主任。这一时段,有一个叫张兴富的同学部队转业,插班入学到二年级,给我安排座一个桌子。张兴富是182cm的大个子,我比他矮一点,1.78cm,同为学校篮球代表队主力。张兴富几年前从师范在校生中偷偷回家报名参军的。几年后复原,没有工作。于是,无奈回校找到原来的班主任刘章斌。是刘老师亲自跑到阜阳地区教育局斡旋,张兴富才有可能恢复学籍,重新入学的。所以,刘老师是张兴富同学的知遇恩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张兴富年长我六岁,又是结婚成家有孩子的人,各方面都非常成熟了 。我则是懵懵懂懂一即将成人的青年。一有空,张兴富每周就约我给刘老师家干些抬水劈柴的家务活儿,多少带有报恩的想法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学校没有自来水供应。大食堂门口有一眼井,有个小潜水泵只供大食堂用的。我们取水要一桶一桶地通过辘轳提,倒在学生用的大饭桶里,一大饭桶可以装五小桶,我抬着觉得较吃力,有时张兴富让我大杠头。每次抬过水,刘老师就留我们俩吃面条,张兴富毫不客气,大大咧咧地欣然接受,我则觉得不好意思。记得,刘老师夫人殷老师当时在估衣街小学当老师,他家里还有一个老奶奶,刘老师母亲。刘老师毕业于《安徽黄麓师范》,他家是阜阳有名的大户人家。刘老师母亲也是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知书达理,非常善良。</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我大哥哥从柳州寄来五块钱 。我也是为了答谢老师蹭饭之恩,我花了两块多买一块猪肉,约张兴富一块送刘老师家。当然,刘老师这顿饭又多弄几个菜招待我们。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人们对吃过的每顿好饭,可谓没齿难忘啊。刘老师油炸花生米做的特别高明,他告诉我们:“先开水烫一下花生米,然后在文火慢熥,花生米皮不黑,仁酥脆……”老师教我的这种生活技能,我居然记了一辈子了。</p><p class="ql-block"> 刘章斌老师在亳师教师队伍中堪称一表人才,我眼中的他,是很儒雅的中年教师。一米七五的个头 ,高鼻梁,宽宽大大的额头,架一副玳瑁色近视眼镜 ,声音很富磁性。他也是亳州著名的男中音,他与音乐教员旷老师搭档合唱的《逛新城》, 可谓阜阳地区响当当地“棒”。刘老师家有三个孩子:新超,新宇,小秀。当时小秀才几岁,他们兄妹年龄差距不大,很温馨的家。一到刘老师家,张兴富就如同进了自己的家一般,逗得几个孩子围着他“滴溜转”,小屋里顿时充满了嬉闹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中师三年级时,不料想,北京高层激流涌动 ,黑云压城,“十年动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中,为了躲避派性冲击,我分配来到淮北。又几年后,刘老师夫妇也辗转调来到淮北。刘老师进了“局中”,殷老师进了“局小”。</p><p class="ql-block"> 后来,煤矿需要干部,我在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进了煤矿管理层。再后来,我从职业技术学院重新调回矿业集团。在我干教育处工作期间,与刘章斌老师重逢,真是有缘分,他是教育处的退休科级干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回顾起来,我非常感谢师范学校的培养教育, 这所学校不仅教会我知识,也同时教会我做人。</p><p class="ql-block"> 2003年4月,我陪刘章斌老师一道参与1966届亳县师范三(2)班毕业生首次聚会。那次聚会让三位班主任同聚 ,20多名同学参加,可谓盛况空前。两天的活动,非常圆满。这次活动,承蒙赵心明、高承义同学操心费力,让大家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份的聚会,刘老师已经卧床不起了,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疾患, 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了。为尽弟子之道,我病榻前告知他我们即将举办第二次聚会的消息。瞬间,他居然突然睁开眼,喊着我的名字:“好,周继强!”</p><p class="ql-block"> 9.16_18日,我们三天的聚会刚结束。不久,我就把纪念品、 《纪念册》一起代表弟子们送到他的家。殷老师身体也不好,但她头脑尚清楚,可以慢行,她再三表示感谢大家。尤其女儿小秀说得更加动人:“我爸虽然不能参加大家的聚会 ,但是爸爸在亳县师范的工作照片收入了《纪念册》 ,比什么都完美!”</p><p class="ql-block"> 呜呼,时间不过一年,刘章斌、殷素英老师先后辞世,实令弟子唏嘘慨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斯人故去,音容笑貌犹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老师一生勤恳工作,团结同志,好学上进,诲人不倦的精神,值得后人永远怀念。</p><p class="ql-block"> 刘章斌老师安息吧,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7.18日草 2020.8.1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