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那个神秘的节日

刘赛花

<p class="ql-block"> 月光下那个神秘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初一暑假阅读写作班 刘雨佳</p><p class="ql-block"> 通红圆润的五个苹果,端坐在供台上的白色圆盘里,左侧盘里整齐落着几块红豆糕;香炉台上台下各摆一个,香雾沿着几根香柱蔓延盘旋,氤氲了撒在屋内的银白月色;供台上香炉前供放着三杯茶,五杯酒,满满的酒水诉说半月仪式的神圣端庄……</p><p class="ql-block"> 我对中秋节有一个印象:弥漫着沉香的屋内,窗前的台上正对窗外一轮皓月,台前的女人贵在蒲团上,神情肃穆,叩头行李。那女人是我母亲去年中秋,我第一次认识祭月。前一天,我跟着母亲去超市,自己拿了几盒月饼,推着车就要拉母亲走,他却让我再等等,又拿了一盒苹果和一串葡萄,买了些糕点才要走。我不解:“妈妈,咱家还有苹果。”她笑了一下说:“这给神明吃的水果,当然要买好的。”后来我才知道,神明是“月神”“给神明吃”即是中秋节晚的拜月仪式了。</p><p class="ql-block"> 拜月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周朝,随着改朝换代,春秋更迭,流传到民间,演变为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p><p class="ql-block"> 母亲将苹果、葡萄摆盘,又把月饼、红豆切开,各自成花形;又将一台小小木台面向窗外摆放,我看到窗外那处,正是月亮升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嘀嗒,嘀嗒”钟表走到了十一点 ,夜色正浓。母亲将供品依次放上供台中央摆上了似鼎状的一个香炉,里面道上满炉的香米;又在桌下摆上相似香炉。我们一家四口依次上前。一根香敬土地,三根香敬月神。炉前妈妈倒好的茶水澄黄,香气直入鼻中,酒水满溢,蹲下身来,透明白酒在杯口鼓成半圆。三跪,九叩。我最后一个上前上香时,沉香的香气已经弥漫在屋内,圆月高悬。香火气中我好像看到酒水慢慢减少,一点一滴消散……</p><p class="ql-block"> 拜月,在我怀揣着隐隐激动的心中,最终结束了。我们开了那盒月饼,丝丝带着草木香的凉风吹进屋里,我们吃月饼,喝茶,望着白银盘在天上温柔微笑。如今,这种仪式还有多少人家在中秋举行呢?在这快节奏的现代,还有多少人愿意真诚感恩大自然的赠予,团聚赏月品茶呢?</p><p class="ql-block"> 一台木桌,几柱香火,在一个十岁孩子心中织就了一场神秘而盛大的典礼。香火气为月光几缕,镀上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彩。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月色犹在,可几缕光彩终是渐渐淡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