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的腾冲艳阳高照,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蓝天下的国殇墓园显得格外醒目耀眼。</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走进了国殇墓园。国殇墓园,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它不是为了庆祝胜利,而是为了铭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而牺牲的生命。走进这里,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完成一次心灵的叩问</p> <p class="ql-block"> 走进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上面携刻着“ 民族英雄 ”四个大字,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英勇的历史过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碧血千秋 ” 它被镌刻于国殇墓园忠烈祠正门石匾上。“ 碧血千秋 ”不仅是对远征军烈士的集体挽歌,更是一段凝固的国族记忆,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这四个字前完成一次心灵的接力。</span>它以碧色为证,以时间为誓 —— 血未冷,志不灭,千秋之后,仍催我们奋进。</p> <p class="ql-block"> 在庄严的警钟广场,那高耸的塔架上悬挂着一口警钟,塔架顶端有两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这口钟不只是“敲给别人听”的纪念道具,更是“留给国人醒”的精神闹钟:每一次声波都在复述“山河之重、和平之贵”,让后来者在这响亮的钟声中,完成从“参观者”到“守护者”的身份切换。</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至9月发动“腾冲战役”,经127天鏖战,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全歼日军第148联队,9月14日光复腾冲。此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次全面收复的县城,打通滇缅公路关键节点,极大鼓舞全国抗战士气,被誉“焦土抗战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和松山战役遗址,立有“娃娃兵方阵”雕塑群,用以纪念这些少年英雄的牺牲与奉献。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也提醒后人珍惜和平、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 据<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计,松山战役中牺牲的娃娃兵超过1000人,占远征军总伤亡人数的七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过一座座墓碑,有的刻着姓名、生卒年月,有的却只是“无名烈士”四个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历史并不是教科书里那几页薄薄的纸,而是这些沉默的石头下,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曾有父母、有爱人、有未竟的梦想,却在某一个时刻,永远停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纪念馆墙上的这些头盔,远不止是“展品”那么简单,而是一面用钢铁铸成的“墓碑”和“方阵”,是中国士兵的钢铁灵位,是英雄的象征。“一顶钢盔就是一位忠魂”,当他们无法再开口时,弹孔与锈迹替他们继续呐喊:铭记胜利,珍惜和平。</p> <p class="ql-block"> 在国殇墓园中,有一座“倭塚”坟墓,埋葬的是1944年腾冲战役中被击毙的日军指挥官藏重康美等人。其遗体被以反绑跪姿、面朝中国烈士墓的方式埋葬,用以象征侵略者永远谢罪、警示后人勿忘国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倭塚”墓,让残暴、血腥的日本刽子手永远跪拜在英烈面前,世代谢罪,忏悔自己的滔天罪行……</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倭塚”前面,还跪着四个日军雕像,这四个日军雕像纷纷低着头颅,面向着战死的英雄们忏悔;在他们的背后,还分别刻着四个日本军官的名字,当年正是这四个日本军官,带兵侵占了腾冲,祸害百姓。</p><p class="ql-block"> 因此,哪怕时至如今,许多前来祭奠烈士的游客,看到这四个日军雕像,都还忍不住对其拳打脚踢。</p>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约1公里的小团坡下、叠水河畔,是为纪念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血战光复腾冲时壮烈殉国的9168名将士而建。于1945年7月7日落成,以" 国殇 "二字喻" 为国捐躯者 ",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正面战场抗战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墓碎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每一块墓碑上都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军衔和职务。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个英烈的灵魂,每一行字迹都承载着一段不朽的历史。这些名字,有的或许已被岁月遗忘,但在这里,他们被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松柏洒下斑驳的光影,风掠过树梢,仿佛低语着那些未能说出口的名字。突然,两个外国友人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他们径直走向“盟军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前。</p> <p class="ql-block"> 他们庄严肃穆的向“ 盟军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 ”献上黄菊,并深深的鞠躬!</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我心里有一种愧疚感,我怎么就没想到为这些阵亡战士献上一束菊花以表达我的敬意呢?此时,我只有小心翼翼的把杯中水轻轻洒在墓前,作为我对烈士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大门,阳光依然明媚,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回头看了一眼,松柏之间,墓碑依旧沉默,却像一道道安静的目光。那一刻我明白:所谓“铭记”,并不是每年某天的仪式,而是从此之后,当我们再提到“国家”“和平”“正义”这些大词时,会下意识掂量一下它们的重量——因为那下面,压着英雄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