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雨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798612</p><p class="ql-block"> 图:李教练、行如风</p><p class="ql-block"> 文:雨段</p> <p class="ql-block"> 退休人自去年术后总觉日子像杯白开水,无色无味,前几日应李教练之邀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随乐享国旅的队伍踩进了桂林的山水间。</p> <p class="ql-block"> 初到桂林的下午,阳光把象鼻山的影子浸在水里,那尊饮了千年漓江的石象,鼻尖垂落处漾开细碎的光斑,我站在岸边数水底的云,忽然觉得时光也跟着慢下来,成了可以随手掬起的一捧清凉。</p> <p class="ql-block"> 初至阳朔,山水如画,令人心醉。峰峦耸立,形态各异,或如巨象饮水,或似骏马奔腾,或若仙女起舞,栩栩如生,引人遐思。漓江之水,清澈碧绿,宛如一条翡翠绸带,蜿蜒于群山之间。乘舟顺流而下,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青山,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侗王夜宴是另一番光景,篝火在广场中央跳着,身着盛装的姑娘踏歌而来,银冠上的流苏晃成一片星河。芦笙声穿破夜色,酒碗碰撞的脆响里,满是直抵人心的热辣。纵然席间有过片刻的小磕碰,像火星溅落在水面,却很快被更盛的欢腾吞没。</p> <p class="ql-block"> 侗族是广西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历史悠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侗族继承和保留了先人创造的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侗族擅长建筑,侗寨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建筑最具代表性。侗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造型独特,规模雄伟,多为木质结构,且整座建筑均以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颗铁钉。</p> <p class="ql-block"> 游漓江我们没坐竹筏,而是游船,游船沿着漓江先是逆流而上,两岸的山是泼墨画,水波晃碎了山影,连阳光都变得软绵,一缕缕缠在船舷上。船行缓慢,山影却愈发清晰,原来最美的不是定格的景,是这一船的摇晃里,山跟着走,水跟着流,连时光都变得悠悠。</p> <p class="ql-block"> 侗族大歌</p><p class="ql-block"> 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p> <p class="ql-block"> 桂林的山是天然的画框,青黛色的峰峦环抱着,连风都带着水墨气。选了件红色的侗族衣裳穿上,银饰在领口袖口叮当作响,像把星星串成了流苏。站在山前,手托山洞,倒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少女”,摄影师说“笑一笑”,刚扬起嘴角,风就掀动了衣角,把远处的峰峦、近处的水波,都揉进了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 黄昏中的日月双塔给我们带来惊喜,金塔在夕阳里流着暖光,银塔浸在渐暗的夜色里,像两颗被不小心遗落在榕湖中的星子。晚风掠过湖面,带着水汽拂过脸颊,同行的人笑着说"这才是桂林的味道",塔尖与暮色交融的轮廓,忽然懂得有些风景不必细究形态,只需记取那一刻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车上,退休人翻看相册里的象鼻山、日月双塔、侗情水庄、南溪山公园、聚龙潭及侗王夜宴晚会,再想起那晚短暂的不快,竟也成了回味里的一点余味,原来快乐从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在起起落落里,依然能握住那些闪光的瞬间,就像漓江的水,有涟漪,有波澜,却始终向着远方,温柔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