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钟楼、鼓楼,又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p><p class="ql-block"> 北京鼓楼、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 钟楼,是北京中轴线北端标志性建筑,钟楼高47.9米,钟楼内有63吨重的永乐铜钟,是国内现存最大古代铜钟,钟声可传数十里。钟楼的建筑风格融合元明清三代特色,其无梁殿设计是中国古建筑罕见实例。</p> <p class="ql-block"> 报时铜钟 ,高7. 02米,钟体高5. 55米, 下沿直 径3. 4米,壁厚 为0. 12一0. 245米,重63吨 堪称 "古钟之王"。</p> <p class="ql-block">钟楼楼梯。</p> <p class="ql-block"> 御制碑 ,清乾隆十二年( 公元1747年) 重建钟楼竣 工 时立。总高4.45米, 碑的正面用満汉两种文字刻的 "御制重建钟楼碑记" , 碑文为乾隆皇帝所撰, 户部尚书梁诗正书写。</p> <p class="ql-block">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与钟楼共同构成古代“暮鼓晨钟”的计时体系。鼓楼高46.7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一层为砖石无梁拱券结构,二层设回廊与更鼓群,现存25面鼓(1面主鼓代表年,24面副鼓代表节气)。</p> <p class="ql-block"> 更鼓。</p> <p class="ql-block"> 铜刻漏。</p> <p class="ql-block"> 数字沉浸展。</p> <p class="ql-block"> 鼓楼北门。</p> <p class="ql-block"> 烟袋斜街形成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现存广福观、大清邮局等古迹,青砖灰瓦间仍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店铺,京味甚浓。</p> <p class="ql-block"> 大清邮政信柜,始建于 1896 年光绪年间,是中国邮政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广福观,创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 年),曾是管理天下道教的重要机构,在道教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什刹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