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入列前,回眸明军、清军、国军、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

德华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福建舰入列前,回眸明军、清军、国军、红军、</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b></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胡立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5年9月15日</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容提要</b></h3> <h3><b>一,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即将入列<br></b><b>二,回眸明军、清军、国军、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br></b><b>三,福建舰称名与海军初创基石闽系海军人员之渊源</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文</b></h3> <h3><b>一,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即将入列</b></h3> 图1 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美联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是中国第一艘采用直通甲板和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满载排水量80,000多公吨,常规动力驱动,弹射辅助起飞拦阻回收(CATOBAR)。<br>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有史以来在美国以外建造的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中国官方,“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br> 2025年9月10日开始第九次海试。日本海上自卫队9月12日宣布福建号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br> 可以判断福建舰最近将会入列,毋庸置疑,解放军海军战力将达到新高度。这是数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更是几代中国有志之士努力奋斗的结果。<br> 图2 马伟明画像。立东作于2023年6月11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世界因他们而改变》画集。 马伟明(1960年4月6日—),江苏扬中人,中国舰船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工学博士,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br> 马伟明参与并主导了将用于003型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器相关技术,和舰载电磁炮的研制。他领导了中国海军航母全电推进和电磁弹射器研制项目,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技术之父”。<br> 马伟明是设计福建舰的核心灵魂人物,新时代海军梦想的筑梦人。<br> <h3><b>二,回眸明军、清军、国军、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b></h3> 机缘巧合。半月前,立东于2025年9月1日写了一篇文章《一名片、三页信——藏八十五年多少传奇故事》(此文网址链接:https://www.meipian.cn/5g0wnecn),其中涉及有关解放军海军初创。<br> 2025年8月31日,好友龙剑辉(老爹胡金魁战友龙飞虎将军之子)帮助与中国近代海军世家出身的原国军海军上校,抗日战争期间,曾与当时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老爹胡金魁有过肩并肩共同抗日战斗友情的叶可钰伯伯之子叶延华建立联系,延华兄随即发给立东叶可钰伯伯终生珍藏的老爹胡金魁的珍贵名片。<br> 1940年9月30日胡金魁用自己名片为叶可钰向重庆八办周恩来副官邱南章写介绍信,使周恩来与叶可钰得以面谈并保持联系,从而叶可钰长期潜伏并于后来做出一系列传奇般的巨大贡献,其中之一力促解放军海军初创。<br> 图3 1940年9月30日于上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胡金魁用自己名片为叶可钰向周恩来副官邱南章写介绍信之正面。上有老爹胡金魁亲笔书写“烦交 重庆花(化)龙桥红岩嘴十三号办事处 邱南章先生”。正面印刷字“胡金魁 贵昌 江西”。并盖有红色“胡金魁印”。 图4 1940年9月30日于上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胡金魁用自己名片为叶可钰向周恩来副官邱南章写介绍信之背面。上有老爹胡金魁亲笔书写“兹有我亲友、叶参谋可钰公赴渝有往弟处一玩,请介绍给首长一谈,此致邱南章。九月三十日。” 这张名片铭刻着胡金魁与叶可钰的战斗情谊,彰显出他们之间穿越时空的信任。后面将叙述这张名片起到的作用,其中就包括解放军海军初创的故事。 龙飞虎将军之子龙剑辉2025年9月6日告诉立东:<br>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邱南章在武汉是交通科长,我老爸是副科长。到桂林,邱是交际科长,我老爸为交通科长。到重庆后,我父亲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交通科长,对内是南方局的保卫科长。”<br>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br> 看到福建舰最新试航消息,便想到应该将解放军海军初创及背景故事放入更大的历史框架中加以分析、研究和叙述,或许能以一己之见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相关历史进行更广泛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民族利益作出贡献。<br> 在中国海军日益强大的现状之下,愿与读者一起简略回顾中国数百年历史兴衰变迁,中国明军、清军、国军、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及解放军海军节来由等波澜起伏的历史。<br> <h3><b>明军。</b></h3> 据美国杂志《国家利益》发表《大众机械》杂志的国防事务记者凯尔·米佐卡米的“历史上最强的五支海军力量”文章,对人类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五国海军进行了评估与排名。<br> 排名依据,相对海上作战能力、战略影响与舰队规模之间的权衡、技术优势、全球威慑与主导能力,以及在关键时期的短期压倒性优势。<br> 米佐卡米指出,海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其地理覆盖范围、技术与战术创新、工业造船能力、战略历史影响、战斗效能、后勤保障能力,以及维持海权的时间长度。<br> 据这些批判标准,世界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五国海军分别为:<br> <b>古希腊海军(公元前480年)</b><br> 在第二次波斯入侵希腊期间,即公元前480年,希腊人以一支规模较小但更灵活的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并改写了历史进程。<br> 希腊人将其技术先进、船体轻盈的战舰部署在狭窄水道中,成功击败了人数占优的波斯舰队。该战役不仅制止了波斯的扩张,也巩固了希腊对爱琴海及地中海东部的控制,进而保护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存续。<br> <b>中国明朝海军(1433年)</b><br> 在明朝鼎盛时期,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远洋舰队。这些舰船由郑和将军统领,部分“宝船”长达440英尺,船体结构复杂,具备卓越的航海能力。<br> 郑和七次率舰远航,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甚至东非,没有遭遇过实质性军事对抗。这支舰队强化了中国的地区霸权,扩大了其贸易网络,并在多个沿海国家中确立了政治影响力。<br> <b>英国皇家海军(1815–1918年)</b><br>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成为全球无可匹敌的制海力量,并维持了超过一世纪的全球海上和平。<br> 英国实现了从风帆船向蒸汽船、从木船向钢铁装甲舰的技术跃迁。其代表作“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引领世界海军变革,使英国控制全球重要海峡与航线,从大西洋的百慕大到中国南海的香港地区设立全球海军基地。<br> 图5 英国皇家威廉号(1719年)战舰,装备100门火炮的三层甲板战列舰。曾为英国旗舰,在加拿大打败法国海军舰队。 图6 英国皇家威廉号(Royal William 1719年)战舰模型铜制标牌,比例:1:60。极少流传于世距今约300年的古董。立东收藏。 图7 油画1719年皇家威廉号在英国朴茨茅茨港下水时景象。 1719年是清朝康熙五十八年。<br> 而英国的第一艘铁壳战船是1839年下水的复仇女神号(H.C. Nemesis)。时为清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br> 英国海军与中国海军就此拉开了极大差距。第二年1840年就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然后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八国联军侵华。<br> <b>日本帝国海军(1941年)</b><br>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海军以其高度协同作战能力和尖端技术震惊世界。其装备了先进的航空母舰、远程鱼雷与“零式战斗机”。<br> 其对美国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成功摧毁部分太平洋舰队,随后迅速攻占菲律宾及东南亚。然而,由于战略过度扩张,日本的制海权优势很快被逐步削弱。<br> <b>美国海军(1945年至今)</b><br>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成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其海军也随之崛起为世界主宰力量。<br> 美国在航母建造、核动力潜艇、雷达、数字战系统等方面持续领先,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航母舰队。其舰队在击败日本、赢得太平洋战争胜利、冷战遏制苏联扩张等历史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br> <b>结语</b><br> 历史上的五支顶级海军力量各自主宰了所属时代,其优势不仅在于舰船数量或火力规模,更在于精准掌握时代的战略需求。<br> 其中,英国皇家海军的统治时间最为持久——1815至1918年,并在世界各地维持了持续一百多年的“皇家和平”。<br> 技术革新始终是驱动海上霸权的核心,从希腊的三列桨战舰、郑和的宝船、英国的铁甲舰再到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每一次革新都定义了新的“制海权”标准。来源: 《国家利益》<br> <b>立东借此文要指出:</b><br> 中国明朝曾拥有过一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明海军的辉煌高光虽然已过去约600年,但威名仍深刻于世界历史。对于现在甚或将来的中国而言,仍然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巨大无形资产。遗憾的是600年前,或甚至直到今天,中国却没能用西方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强大的海军对于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br> 1988年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在纪念澳大利亚国庆200周年时说,中国人比我们早到澳大利亚三百多年(立东注:起码早355年)。<br> 而霍克所说,就应该是中国感知明海军留下的历史遗憾之所在。如果600年前中国在拥有强大海军并完全有能力时着手开发澳大利亚,而非仅仅到此一游,则中国版图早已扩大百分之八十。这既是解读霍克的话,更是用西方视角看强大海军的至要意义。当然,也是解释强大的明海军给中国留下的巨大无形资产所含经验和教训之一要点。<br> 郑和的船队未能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大洋彼岸,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为什么的历史问号。中国实在应该像西方那样,将强大的海军力量转化为对全球的影响力。<br> 在立东看,曾为世界最强的明海军舰队既有着一个民族俯视世界的雄姿,但却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的遗憾。<br> 总而言之,明海军与当今重新强大起来的解放军海军之间的历史关联及其现实意义,值得当今及后来人深入探讨和研究。 <br> <b>清军、国军。</b><br><br> 把清军与国军合并叙述,因为不论是从人员还是装备来看,两者都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br> 例如,前面提到的1940年抗战时期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胡金魁向周恩来推荐的国军海军上校叶可钰,就是出生在清海军世家。<br> 图8 叶祖珪(1852年—1905年),福州闽侯人,清末著名海军将领。叶可钰父亲叶祖铿的胞兄。 叶祖珪与萨镇冰、林永昇、方伯谦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三年。与邓世昌、林永昇、邱宝仁等前往英、德接收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参加甲午海战,惨遭失败。之后,清廷重建北洋水师,任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br> 叶以强硬态度阻止了来犯的意大利海军。<br> 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舰无视我主权,闯入上海内港,叶毅然下令予以扣留并解除武装。<br> 后在上海军中病逝,清廷追授振威将军。<br> 图9 萨镇冰(1859-1952)历任清朝海军提督、北洋政府海军司令、国民党海军总长。 萨镇冰后任代国务总理、民国福建省省长、海军上将,西安事变后,积极参与抗战,到处筹集物质,在叶可钰动员下,拒赴台湾,成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委员。 图10 陈绍宽(1889-1969)。第一位提出建造航母。国民党海军上将、海军部部长。 陈绍宽曾赴欧留学。一战中加入英国海军参与对德作战,立下战功,被英王乔治五世授予“特别劳绩勋章”。作为中国海军代表出席巴黎和会。<br> 1928年,要求花2000万元建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被蒋介石推诿拒绝。抗战期间任国军海军总司令。抗战结束被蒋介石架空,造航母成一梦。在叶可钰动员下,拒赴台湾,后任福建省副省长。<br> 图11 福州解放后,左起叶飞、萨镇冰、张鼎臣、陈绍宽、丁超伍合影。 由以上中国近代几位海军最高将领的生平经历,已可见从清军到国军海军起承转合的紧密关联。<br> 国军海军初期舰艇基本是接收清海军。之后其它史料不拟在此文叙述。<br> <b>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历史关联</b> 图12 叶可钰画像。立东作于2022年4月21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叶可钰(1898-1980),生于福州杨桥路雅亮里。叶家满门海军,将星闪耀。叶可钰之父叶祖铿是晚清中国海军统帅叶祖珪的胞弟。<br> 1937年在第一舰队旗舰平海舰副舰长任上,参加长江江阴中日海空激战。在舰长腰部受重伤后,舰队司令命叶可钰代理舰长指挥作战,与友舰一起击落敌机9架、击伤多架。终因近百架次敌机轮番狂轰滥炸,平海舰损毁搁浅。<br> 1938年因前江阴抗战勇敢及本年度水雷战成绩,获大功一次。<br> 1939年布设沿江水雷及浙省流域水雷著有成绩,获华胄荣誉奖章等。<br> 1940年1月奉派到江西上饶任海军长江中游佈雷游击总队副总队长,与新四军多方配合先后炸毁了十多艘日军舰艇,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9月23日奉命到重庆国民党海军部开会,29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胡金魁与叶可钰在上饶彻夜长谈,至30日晨,胡金魁用自己名片为叶写介绍信给重庆八办,使叶与周恩来见面并保持联系,之后长期潜伏并作出巨大贡献。叶终身保留老爹胡金魁这张珍贵名片。<br> 叶可钰身穿解放军海军制服的照片,可以作为从清军到国军海军,再到解放军海军之人员历史延续脉络的代表或缩影。<br> 而这,用叶可钰1979年写给胡金魁的三页信中的话来说,与红军、新四军的历史作用密不可分。<br> 1940年9月30日胡金魁与叶可钰在上饶告别,39年后,多方寻找终于得知胡金魁信息后,叶可钰写给胡金魁的三页亲笔信如下:<br> 图14、15、16 叶可钰1979年清明时写给胡金魁的三页亲笔信,立东收藏。 立东註:叶可钰给胡金魁的信中先后提及的人物有:<br> 1, 胡金魁,时为新四军驻赣(上饶)办事处主任。<br> 2, 谢筱廼(nǎi),时为中共地下党人,负责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向中共提供情报传递之专线。<br> 3, 陈绍宽,时为国民党海军部部长海军一级上将,后经叶可钰动员,拒赴台湾。<br> 4, 邱南章,时为周恩来副官。<br> 5,林亨元,时为中共社会部上海地下党人,参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向中共提供情报传递之专线(并与叶可钰联系参与策反国民党舰艇起义)。<br> 6,写信人自己叶可钰,家中设有秘密电台,参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向中共提供情报传递之专线,直至吴石潜伏台湾。后参与策划多艘国民党舰起义,组成解放军海军前身,起义日成为解放军海军节。<br><br> 叶可钰信中先后提及事情有,<br> 1,1938在赣浙一带布雷封江;<br> 2,与胡金魁在新四军驻上饶办事处经常面谈,受到胡金魁的启发教育及自己的感悟,与共产党建立联系;1940年9月赴重庆之前,胡金魁用自己的名片为他给周恩来副官邱南章写介绍信,以荐与周恩来;<br> 3,1941年底陈绍宽调他到马尾海军练营,(心中记得)胡金魁(曾经)向他谆谆言及做好国民党内左翼工作,中共将会派人与他联系;<br> 4,1949年春,谢筱廼、林亨元交待他运送通讯器材,并在他家设立电台,参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向中共提供情报传递之专线;<br> 5,1949年,中共中央来电批准他入党;其后,调华东海军司令部,组建海军、基地,被任命为舟山基地副司令和第7舰队副司令;<br> 6,參加了解放浙江海島的战斗等等;<br> 7,认为胡金魁是他的思想启蒙之师,胡金魁的名字于他铭心刻骨。<br> 由叶可钰记述自己后来的传奇般的经历,可以看出当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胡金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及当年与周恩来联络的情况。 叶可钰的部分传奇故事:<br> <b>1,国共合作在长江抗击日军</b><br>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叶可钰调往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旗舰“平海”舰出任副舰长,与舰长一起率舰参加了江阴海空战。<br>以下摘自《抗战海军与新四军合作》——福建省福马海军联谊会 叶延华(2025年8月31日叶延华发给立东)<br> 【一、合作抗战的实践与表现<br> 1939年5月蒋介石电周恩来允新四军在上饶设立办事处,并任命胡金魁为上校主任。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战中的有限包容。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上饶作为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新四军在此设立联络机构,负责与国民党方面协调军需补给、人员往来等。上饶地区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新四军派出工作队,在上饶农村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动员青年参加新四军,军力不断增强。并建立农抗会、妇抗会等团体,影响广泛,深入人心。<br> 中国海军(敌后)长江中游佈雷游击总队队部也设在上饶,海军敌后佈雷游击战,从一开始,即得到了民众和进步力量的悉力支持。1940年上半年海军长江佈雷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叶可鈺在江西省上饶因军事上布置水雷工作关系,与新四军上饶办事处负责人胡金魁常联系,商讨工作。胡金魁(1906-1982)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具有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上饶办事处的设立,既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也成为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合法平台。海军佈雷总队负责人叶可鈺在国共合作抗战的接触中,观感上觉得新四军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与国军不同,前者雷厉风行,官兵一致;后者军阀作风,等级明显。胡金魁看到叶可鈺为人正派,思想进步。双方在相互熟悉,密切接触过程中增进了友谊,胡金魁将宣传抗战救国主张的新四军抗战刊物《前线日报》,给叶可鈺看阅,获得叶可鈺同感。在此基础上,叶可鈺阅读胡金魁提供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书刊,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了解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共产党倡导的全民抗战比国民党的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更能有效打击日寇。 <br> 在新四军配合海军佈雷队作战中,为在新四军防区水道佈设水雷,先要让新四军官兵们不畏惧从未见过的水雷,叶可鈺用1938年初在武汉海军办事处自己绘制存档的水雷构造解剖图(图一),重新备份副本结合水雷实物向新四军第三支队战友们进行为期两周的专项培训,讲解内容包括:水雷构造功能、危险防范要点、水雷安全运输规程、水文环境评估方法、伪装布设技术等。并现场答疑解惑。与新四军官兵水雷军事技术共享是双方的信任建立。<br> 图17 海军叶可鈺绘制的水雷构造解剖图 新四军与海军佈雷队一起研讨在新四军辖地附近江面的佈雷方案,为迷惑敌人,故意在乡镇散发新四军防区水域无水雷的假情报。共同开发"虚实布雷法"的战术创新。新四军主动向叶可鈺所在的佈雷总队伸出坦诚的援助之手,为佈雷队通报敌情,侦除汉奸,动员民夫,募集船只。在行动前派出侦察小分队乔装进入敌区打探情报侦察地面和水路地形,着重寻找适合佈雷的具体出击路线和佈雷地点。侦察中发现,较平坦的道路,几乎全部被敌伪控制。经过跋涉、反复寻找和对比研究,选择了迂回曲折、狭窄泥泞丘陵地带的路线。双方共同制定安全运送水雷路线。新四军游击队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的优势,积极配合,每每派出精干武装,全程掩护佈雷队穿越封锁线,去江边放手佈雷。为海军佈雷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支持。<br> 实施佈雷行动出发时,新四军派出队伍掩护佈雷队昼伏夜行穿越日军封锁线,采取严密措施到江边佈雷。有时还要与遭遇到的日军作战。虽然有的同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有的遭日军俘获,惨遭杀害,但大家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双方合作抗战的队伍无所畏惧,一直坚持向长江中设防点布放水雷。为了争取有较高的命中率,要求尽量靠近敌舰船比较集中的停泊地,或狭窄航道处。经过对沿江岸壁、水文和流向等情况的分析比较,最后选定佈雷江面。新四军为佈雷队提供船只、情报,带路,抬雷,出力不小。使叶可鈺和佈雷队员们对新四军忠勇救国、一心抗战的精神所感动。<br> 清明节气之前江水冰冷,有时在没有船只情况下,下水佈雷的队员们耗尽体力,上岸时被江风吹得冷的直打哆嗦,新四军掩护官兵们和帮助运送水雷的群众赶紧帮忙擦干佈雷队员身子,有的直接用自己的体温帮佈雷队员们取暖。场面非常感人肺腑。<br> 在与新四军并肩作战中,叶可钰与新四军建立了战斗情谊。抗战思想上的认同,叶可钰同意派所辖的长江中游佈雷游击总队中的一个分队在新四军辖区便利协同作战的情况下由新四军陈毅指挥。由此引起第三战区长官部所注意并转报军委会与海军总司令部。<br> 以上史实体现了合作抗战的实践:国共双方军事机构共存与协调、军事技术合作深度展开、军事联合行动。1940年3月,海军长江布雷游击总队与新四军第三支队建立协同作战机制。海军叶可钰作为副总队长,向新四军提供水雷技术培训,向新四军传授水雷知识,确保安全运输与布设。双方共同制定《长江中游沿线水域布雷作战细则》。双方战术配合及创新,使日军舰船防不胜防。据第三战区作战日志记载,1940年1-8月新四军与海军联合布雷作战统计:一月在鄱阳湖口作战区域新四军出动兵力50人协同海军佈雷队12人击沉敌运输舰一艘,我方阵亡3人。四月在长江九江与皖南段新四军出动80人掩护海军佈雷队8人炸毁敌巡逻艇两艘,我方负伤5人。五至八月在长江中游双方合作布雷击沉日军运输舰3艘,敌军伤亡200余人。合作抗战的实践是双方政治认同的建构过程。叶可钰接触《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共文献,认同全民抗战理念,思想逐渐亲共。在艰苦作战中,双方官兵建立深厚情谊,叶可钰甚至同意管辖的一布雷分队接受新四军指挥。这种人员交流和思想互动,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合作,体现了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效。共产党成功争取了国民党军队中的进步力量,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叶可钰曾回忆思想转变:"胡金魁同志赠予的《新民主主义论》,使我认识到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系统性。特别是'三大法宝'理论,展现出超越单纯军事路线的政治智慧。"】<br> 图18 抗战期间海军布雷队长叶可钰与捕获日军水雷之一。 图19 叶可钰获得的华胄荣誉奖章 <b> 2,国民党海军起义与解放军海军建立</b><br> 1946年,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叶可钰让3个从军的儿子迅速退役,自己也以身体原因嚮蒋介石提交辞呈,国民党当局不允,下令“辞职照准,离军缓议”,任命其为海军部附员。<br> 此时,中国共产党着眼于组建自己的海军,开始了在国民党海军内部的策反工作。叶可钰受命在上海争取那些对内战和蒋介石极其不满的海军精英。<br> 叶可钰利用家族在海军的深厚人脉关繫以及自己在海军界的影响力,开始策反海军起义。他还在上海四马路福州旅社与同样嚮往光明的海军同仁一起,成立了海军界反蒋社团——仁社。<br> 叶可钰还根据党的指示,在福建籍海军中做策反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到先期回榕的海军部第六署上校副署长陈书麟、海军部军需处少将处长陈景芗、青岛海军学校上校教育长何希锟等人协助策反。不久,上海海军基地少将司令方莹也自请辞职,回榕协助叶可钰说服更多的海军不去台湾。黄静秀说,丈夫和方莹他们成功说服了600多名福州籍海军精英留下来参加新中国海军建设。<br> 在榕期间,叶可钰还数次登门动员海军名宿萨镇冰、陈绍宽不要随撤台湾。也因此,福州解放前夕,蒋介石多次派国民党大员躬身来闽请萨镇冰和陈绍宽赴台,都被严词拒绝。面对陈诚的电邀,萨镇冰回电“年事已高,步履多艰”,荷锄种桔的陈绍宽则回电“农事正忙”,他还扔下狠话:“若逼我去台,定从机上跃下,葬身闽海波涛。”<br> 潜伏岁月中,叶可钰还参与策划、动员了国民党“太和”舰、“焦山”艇和海军第一舰队起义。<br> 结束潜伏之后,叶可钰出任人民海军第七舰队副司令,率部参与解放浙东沿海岛屿。<br> 叶可钰后来还曾任人民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上世纪五十年代转业至国家交通部工作,后调任福建航管局副局长,1980年去世。<br>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所属舰艇25艘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成为人民海军一部分。23日当天,华东海军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海军从此正式诞生。 图20 国民党军舰起义后,毛泽东与林遵(左二)等起义人员、张爱萍(左三)合影。立东注:毛泽东、周恩来直接领导了策反部分国民党舰艇起义。林遵与林则徐同宗,属林则徐侄孙辈。 应该提及的是,1946年11月,林遵率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并竖起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张君然立”,背面刻有“卫我南疆”。同时将岛名按所乘军舰名改为永兴岛,另一个大岛屿命名为中建岛。随后,“永兴”和“中建”两舰又完成了西沙群岛地图测绘工作。如今,此碑仍立于永兴岛上。1991年4月,解放军海军在永兴岛西沙军港立起一座20余米高的大理石碑。朝海方向为一幅巨大的《中国南海诸岛图》,朝岛方向刻有“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上书:“南海诸岛沧桑千年,炎黄子孙创业今朝,今于永兴岛立碑铭志,以昭千秋。” 图21 1946年10月23日,中华民国海军乘军舰从南京出发,赴南海接收诸岛之主权。林遵于太平舰与指挥军官合影。前中立者为林遵。 图22 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2025年9月14日,延华兄告诉立东一些历史背景情况:“1949年8月毛主席接见林遵,曾国晟,徐时輔(原民国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等人。民国海军重资历,论资排辈,陈绍宽退位后,桂永清重用非闽系海军少壮派徐时輔,(林遵系闽人,从美国接舰回来后,被人向陈绍宽告状,陈对林冷淡。陈退位后,桂永清重用林。)民国海军曾国晟与叶可钰资历相近,林遵资历稍次,徐时輔资历再次之。叶可钰与徐时輔相知。” 以上是解放军华东海军,即解放军海军初创的简略历史背景。<br> 劝说大批国军海军高级将领留在大陆,并参与策反国民党海军舰艇起义的叶可钰,他视为自己的启蒙人的胡金魁,原是红军,后曾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br> 华东海军司令,也就是解放军海军初创时的司令张爱萍,来自红军,曾任新四军四师师长、解放军华中军区副司令。<br> 解放军海军司令肖劲光,曾任红军二十九军军长,解放军十二兵团司令。<br> 由胡金魁、张爱萍、肖劲光的经历可见红军、新四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的历史关联。<br> 图23 新四军驻赣(上饶)办事处上校主任胡金魁画像。立东作于2022年7月1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24 胡金魁画像照片。右为龙飞虎,时任周恩来副官。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1940年1月合影于上饶。胡金魁腰间佩戴勃朗宁手枪是新四军军长叶挺所赠,枪柄刻有“赠金魁兄 叶挺”。老爹一直珍藏,直到文革交机要员保管,遗憾在动乱中丢失。 胡金魁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底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交际处长兼外交部招待处长、红军总司令部驻陕西洛川三原联络站长。1936年7月8日至10月19日,全程陪同了美国记者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102天。1936年12月随周恩来赴西安处理西安事变。1937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长。接待过史沫特莱、海伦、白求恩、卡尔逊等二十多位外国友人和大量奔赴延安的爱国知识分子约2000余人。在延安接待叶挺之后,1938年7月主动要求南下到新四军参年。加一线抗日斗争。1939年5月周恩来电请蒋介石任命胡金魁为新四军驻赣(上饶)办事处上校主任。 图25 1936年7月中旬中央交际处长兼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于保安。斯诺首次采访陕甘宁红军时拍摄。载于《红星照耀中国》。 图26 1936年8月22日,中央交际处长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中)全程陪同美国记者斯诺(右)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途中,在宁夏豫旺堡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部附近,与前来探访的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统战部长李长林(左,即李涛上将)三人骑马合影。 图27 张爱萍红军时期画像。立东作于2023年1月9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28 1936年7月17日中央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红军学员打网球照片。左起彭雪枫(1944年牺牲于抗日战场)、张爱萍(开国上将)、赵尔陆(开国上将)、陈士榘(开国上将)、肖文玖(开国少将)。载入《红星照耀中国》。立东为照片中的各位前辈都画了肖像,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29 1958年1月3日张爱萍致信叶可钰:“可钰同志:谢谢您对新年的祝贺。谨祝您1958年的工作胜利! 张爱萍 1958年1月3日。”立东注:2025年9月12日叶可钰之子叶延华发给立东此信及信封照片,可证在解放军海军初创时期,张爱萍与叶可钰的工作关系。 图30 肖劲光红军时期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11月15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31 1936年8月斯诺在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下在环县采访红29军军长肖劲光。肖劲光为开国大将,后任解放军海军司令。 图32 原国军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后任华东海军副司令,1955年授衔解放军海军少将。 【1940年海军长江中游佈雷游击总队长刘德浦,副总队长叶可鈺(下辖六个中队均扩编大队,含十三个分队)<br> 第一中队长杨希颜<br> 第二中队长严智<br> 第三中队长郑震谦<br> 第四中队长陈挺刚<br> 第五中队长林遵<br> 第六中队长李申溁】-《抗战海军与新四军合作》——福建省福马海军联谊会 叶延华<br><br> 立东注:以上延华兄提供的名单可见抗战期间林遵曾是叶可钰的部下。<br> 看到立东2025年9月1日写的文章《一名片、三页信——藏八十五年多少传奇故事》(此文网址链接:https://www.meipian.cn/5g0wnecn),原华东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兼政委,海军少将,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海军学院院长谢立全之子谢小朋告诉立东: <br> “【拜读,佩服胡前辈广交朋友。<br> 文中华东海军番号是对的,现在很多文章误写成“华东军区海军”。<br> 解放初我父亲率三野30军部及直属队加入华东海军,手下不少是原海军人员,他一视同仁,促成新老海军人员团结。我看过一位老同视频,他回忆: “三反时”,地方来人揭发,“徂徕山”舰长内战时有血债,被我父亲一句“既往不咎”挡了回去。<br> 1952年调任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林遵是副主任。白手起家,特意带了8位原海军舰长去当教员,历次运动保护下来,有的活了百岁,他自己文革中,“招降纳叛”成了一大罪状。】<br> 【那位老同志回忆视频原话,“谢司令说: 历史问题只要向组织讲清楚过,就不要抓住不放,既往不咎嘛!”】<br> 上述谢小朋所说,也印证了国军海军与解放军海军初创的历史关联,以及原国军海军诸多将领为解放军海军初创作出的贡献。<br> 图33 谢立全红军时期画像。立东作于2022年3月24日。收入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34 谢立全画像照片。1936年8月斯诺首次采访陕甘宁红军时拍摄于宁夏豫旺堡,载入《红星照耀中国》。 图35 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确认海军成立日为1949年4月23日。此后,每年4月2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 图36 自1989年起,每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也就是1949年国民党海军起义日期和解放军华东海军成立日期。 而今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即将入列之时,不应该忘记的是郑成功、叶祖珪、邓世昌、萨镇冰、陈绍宽,叶可钰、林遵等前辈们传奇般的历史功劳。 <b>三,福建舰称名与海军初创基石闽系海军人员之渊源</b><br><br> 闽系海军指1898—1945年间,从清末到抗战胜利,闽系海军人员构成了中国海军的主体,主导着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这与福建临海独特的地域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br> 本文所涉原清军、国民党海军将领叶祖珪、萨镇冰、陈绍宽,及后来成为解放军海军的叶可钰、林遵等人皆为福建籍,都属于闽系海军。<br> 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们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生涯的转折,更是为解放军海军奠定了人才基石。<div><br> 最后,祝愿福建舰承载在硝烟中诞生的解放军海军和几代中国海军,尤其闽系海军前辈们的梦想,从长江的波涛中再次驰向无垠的深蓝,伸展民族的希望。<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