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坦克11师装甲步兵团的编制里,有一个连队很引人注目,那就是由湖北省军区独立师二团三营十连改编过来的运输连。其前身是一个步兵连队,军事训练、看守监狱、值勤巡逻、应急突击、助民劳动,紧急遂行任务都是和连队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自76年6月改编后,主要是做好全团后勤供应保障,其兵员要求不同于步兵连。76年是各营各连选送骨干,多是通讯员、文书以及表现突出的战士,学习半年留下一部分,其他则回到各营司机班。从77年起,团里就开始从征兵环节上把关,通知运输连派干部随团接兵,挑选那些文化程度高、接收能力强、悟性好、聪明灵活、反映快的高中生。那一年去襄阳接兵的是副连长沈世发,为68年随县兵,原籍属襄阳行署管辖,情况熟悉,工作责任心强,历时一个多月,一下子接回来二十多个襄阳兵。</p><p class="ql-block"> 紧张的新兵训练,对刚入伍的学生来说是体能和意志的考验,从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事,从军事技能、到品行操守,都要完成从一个老百姓到当代军人的转换。优秀者,嘉奖表扬 ; 表现不怎么样的,遭人冷眼 ; 身体病弱、品行不端或技能不合格者,甚至作退兵处理。好在这些襄阳兵能吃苦、听话、勤快、肯干,新兵训练期间有三五个人获连嘉奖。分到班排后没多久,就进入了汽车驾驶员业务培训。我当时担任一排长,襄阳兵分了十几个,一班就有六个。王宏兵是新兵中的两个党员之一,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新兵连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李俊峰也是高中生,人诚实纯朴,话语不多心有主见,又有文艺专长,声音宽宏并能上台指挥,一时成为新兵中的明星人物。分到二排的熊春国、吴伦选以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著称,连队一有艰巨任务,都放心地交给他们完成。还有个子廋长的朱德山,反映灵活,办事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被连长指导员看中,很快调到连部当上了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学成了技术 ,多数襄阳兵开始跟着老兵执行任务,到年底就单独开车了。进步快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入了团,年尾入了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在第一年解决了党团组织问题。78年初老兵退伍,连队来了一批湖北宜昌兵、河南睢县兵,他们就变成了老兵,李俊峰他们几个人先后担任了班长、副班长,以老带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阎泽安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人实在,平时只知道做事,不爱交流。一下子成了师傅,屁股后边经常跟着几个新兵蛋子,师傅长师傅短的套近乎、献殷勤,还有点不适应,架不住新兵死磨硬缠要他传授技术,他就拿出看家本领,一本正经地说,你们要想学开车,就得先学会用手柄摇车,点火启动发动机。边说边示范,撸起袖子单手握住摇手柄,“呼赤呼赤”转了百十下,几个新兵看得伸舌头直瞪眼。凭着刻苦勤奋,阎泽安学成了一手过硬技术,退役回到老家,被襄阳运输公司聘用为长途客运司机,四十年安全行车百余万公里无事故,多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p><p class="ql-block"> 这批襄阳兵的正直、诚实、肯干,在运输连是出了名的。几个人一年多点就当上了班长,下一步应该提拔为干部,继续在军营发光发热了。可机遇没有眷顾到他们头上,79年年头从士兵中直接提拔了一批,可这是最后一批,他们服役期没满轮不上。从80年起部队停止从士兵中直接提拔干部,要么军校毕业生、要么从优秀士兵中选到军一级教导大队学习培训一年,毕业合格者(相当于军校中专毕业)才可任命为排职干部。诸如李俊峰,军政素质优良,开车技术过硬,又有文艺特长,打竹板、说相声、绕口令样样都行,只有做为骨干,在连队超期服役了。可他们无怨无悔,竭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有的一直干满三个服役期,仍然没有退役。即便复员回乡就业,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多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部队的这一光荣本色。</p><p class="ql-block"> 1980年元月,我离开参与组建并在此工作了四年的运输连,奉命调往邻近的武汉军区装甲兵教导大队任正连职政治教官,与我的连队、与我喜欢的那批襄阳兵依依惜别。以后的日子里,同年战友老乡、老连队的人经常来看望我,聊天叙旧,畅谈友情,来的最多的还是这批襄阳兵。朱德山来得勤,一有空就带着几个兵跑过来了。好象我还是他们的排长、还是他们的教练,无话不说,交心换心,此情此景至今已有四十年,仍历历在目。2019.11.07. 我和原运输连首任指导员钱友如、教练班长王德宝、徐淑生、卢忠诚一行八人来到襄阳,寻找40年前的战友兄弟情结。短短两三天时间,人气旺、活动多,欢迎会、唱军歌、击鼓表演、京剧清唱,游览古隆中,漫步习家池,象过年一样热闹欢快,时时彰显出襄阳人的挚朴、诚实和厚道,事事凸现出襄阳兵的纯真、大气和友谊,处处映现出40年前风雨人生、战友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至此,做为他们的老排长,不得不说,襄阳兵,我的战友兄弟,个个都是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是汽车兵,从属陆军,如今重披戎装,一个标准的军礼,一段雅俗共赏的开场白,举手投足仿佛三军仪仗队员。</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连队骨干李俊峰,文艺细胞照样活跃,英姿潇洒犹如当年。欢迎会成了连谊会、交心会,喊口令,唱军歌,“打靶归来”,战果辉煌,尽现40年前的风华岁月。</p> <p class="ql-block">夫妇共舞,典雅风趣,心心相印,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王玉山是从师里调到连队的技术能手,担任一排二班班长兼教练,诚实厚道、为人正派,爱兵胜过自己 ; 驾驶技术过硬,车辆维修从一级保养到三级保养均能独立操作,是难得的好班长。在他手下,连队出了一批骨干。这是他带的二班学员李德胜、阎泽安、张道明、王麦正、李俊峰、王生武、解桃芳珍贵的七人合影照片,一直精心保管到现在,仍然清淅如初。</p> <p class="ql-block">掏不尽的心窝里的话,叙不完的战友离别情,都写在了古隆中游客中心前的合照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