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

儒子牛

<p class="ql-block"><b>摄影:儒子牛</b></p><p class="ql-block"><b>撰稿:儒子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赵川有一片高梁地,大约几千亩地吧。到了秋天红红的高梁穗子在蓝天白云下轻轻地遥摆着非常好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梁在我们这一代并不陌生,不仅不陌生而且在七十年代以它为供应口粮的一部分叫高梁米。回忆那个年代,在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国家就为了提高粮食亩产产量,进行种植品种杂交。高梁就是其中一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记得供应给居民一种叫"京杂五号"的高梁米。口感不好,首先是入口特别涩,其次是在家里蒸的高梁米饭有硬心。如果在工厂里的蒸箱因为蒸气量大,时间长这种硬心就会好一些。那时能吃饱就很不错了。现在回忆起来很是知足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富足了,人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人均消费粮食减少了,什么"京杂五号"高粮米,什么红薯粉等等都见不到了,而副食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山上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都能滿足你的口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问了一下老农民,现在你们还在种高梁呀?他回答是卖给酒厂的,人是不吃的。高梁是高端白酒酿糟的主要原料之一。过去的之一的口粮只能是回忆了。而如今那时候的口粮变成另一种方式进入人的生活之中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山遍野的红高粱红红火火,染红了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又是一个丰收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