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行 牛津大学

荟萃阁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下午要去心心念念的牛津大学</p> <p class="ql-block">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p><p class="ql-block">‍ 牛津向来是伦敦西行路线上的重点,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p> <p class="ql-block">据说牛津大学是由一位美丽的撒克逊公主建立的,她的名字叫弗里斯维德,她的本意是将一生奉献给教会,但她的期望却受到了一位决意娶她为妻的国王的干扰。</p><p class="ql-block">这个国王一路追赶公主到了牛津,但他刚到牛津边界,就突然失明了。</p><p class="ql-block">他请求她的原谅,并同意放弃娶她的念头,之后他的视力竟然就奇迹般地恢复了。</p><p class="ql-block">弗里德斯维德后来在现在基督教堂大教堂(基督教堂学院的一部分)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女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弗里德斯维德作为首任女修道院院长,直到727年左右去世,但时至今日,她仍被牛津人视为大学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p><p class="ql-block"> 位于英格兰牛津市,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亨利二世在1167年禁止英国学生就读巴黎大学,因得到了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从1902年起,牛津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罗德奖学金”。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3名。</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校门和围墙之界,三十多所古朴庄重的学院建筑散落在牛津城的各个街头,布满鹅卵石的街道从校园中穿过,四处充满了文艺典雅气息。</p><p class="ql-block"> 牛津培养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p> 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的冲突事件过后,一些牛津的学者迁离至东北方的由方济会、本笃会和圣衣会修士建立的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自此之后,两间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p class="ql-block">牛津基督教堂学院:</p><p class="ql-block"> 是牛津大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院之一,由红衣主教沃尔西于 1525年创立,后经亨利八世重建并定名,它既是学术殿堂,也是圣公会牛津教区的主教座堂,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学院与教堂双重身份的机构。</p> 高耸的穹顶下,纵列着几十米长的木质长桌,数不清的油画肖像挂在两侧的墙壁上,在并不明亮的光线下,这种厚重的历史感裹挟着你,把你从现实抽离。 基督教堂学院大厅因启发《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食堂场景闻名,基督教堂大教堂更是融合哥特式风格与历史厚重感的建筑瑰宝。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学院内最早的涂鸦</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代表的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学生为了表达对此人的不满,才刻下了“无皮”的涂鸦。</p> <p class="ql-block">汤姆庭院</p> <p class="ql-block">1648年汤姆大钟挂上时,学院共有101名学生,因此在晚上9:05(牛津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慢5分钟)大钟敲101下,提醒学生注意宵禁(1963年起不再实施)。</p> <p class="ql-block">坎特伯雷庭院</p> 基督教堂学院在文学、法律、历史等领域成就卓越,培养出 13 位英国首相、国王爱德华七世、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等众多杰出人物,同时以丰富的艺术收藏和影视取景地身份,成为学术与文化魅力兼具的标志性存在。 <p class="ql-block">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在所有牛津故事中,最受欢迎绝对要数现实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p><p class="ql-block">刘易斯•卡罗尔在基督教堂学院教书时,结识了学院院长和他的家人。</p><p class="ql-block">院长的女儿名叫爱丽丝·里德尔(Alice Liddell),当时她十岁,正和姐妹们、以及刘易斯•卡罗尔在泰晤士河流经牛津的一条支流上划船,她让卡罗尔给他们讲个故事。</p><p class="ql-block">‍他以前也给她讲过故事,但爱丽丝让他这回帮她写下来,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其最初的名字是《爱丽丝地下历险记》。</p> <p class="ql-block">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成了吸引游客到基督教堂学院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一个专门为爱丽丝而设的商店——被称为爱丽丝商店——现在就坐落在牛津圣奥尔代特教堂的基督教堂草地大门对面。</p><p class="ql-block">这家商店最初是一家杂货店,它被写进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续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在这本书中,它被描绘成了由一只绵羊经营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幅彩色玻璃窗就绘制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牛津的牛</p> <p class="ql-block">英国经常下阵雨,雨过天晴,彩虹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人们称赞谢尔登剧院,不仅仅因为它的华美,还因为它周围栏杆上挂着的14个大胡子男人半身像。</p><p class="ql-block">这些半身像的原作完成于1669年,但没人知道这些男人是谁。有人认为他们是教会的使徒,有人认为他们是哲学家,还有人认为他们是皇帝。</p><p class="ql-block">不过,另有一种更奇葩的解释是,它们代表着“胡须的历史”,因为每个人的胡须都略有不同。</p><p class="ql-block">你今天看到的那些半身像,实际上是20世纪70年代制作的替代品,因为原来的雕像经过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淋,已经被侵蚀得不成人样了。</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介绍,如今这里是学生们毕业拍照扔帽子的地方,姐妹们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购书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从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不过因为我犯错误了,我在基督教堂学院花了太多时间,到图书馆的时候快五点马上要关门了,错过了让姐妹们买个票进去看看的可能性,遗憾</p> <p class="ql-block">牛津大学叹息桥:</p><p class="ql-block">‍ 它是赫特福德学院(伊夫林•沃的老学院)的一部分,连接着学院的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据说,几十年前的一项调查发现,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的学生是牛津大学里平均体重最重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赫特福德学院曾禁止学生从这座桥穿过学院,强迫他们走楼梯,为的是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这座桥从来没有关闭过,而且这条路比其他选择需要上更多的楼梯,但这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中餐馆“成都府”吃饭,还是中国胃啊,大家吃得非常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