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富阳受降纪念馆铭记》</p><p class="ql-block"> ——周仁山</p><p class="ql-block">秋月富阳红烂漫,</p><p class="ql-block">钱塘潮水碧涌岸。</p><p class="ql-block">铭史千秋降倭寇,</p><p class="ql-block">和平万岁任苒绽。</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山黑水千秋恨,</p><p class="ql-block">国破家亡百世伤。</p><p class="ql-block">莫与豺狼空论理,</p><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踏扶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雄的雪峰山抗日会战》</p><p class="ql-block"> ——周仁山</p><p class="ql-block">芷江城前雪峰山,</p><p class="ql-block">山河险峻雾弥漫。</p><p class="ql-block">瑶汉嗅枪飞虎队,</p><p class="ql-block">洪江马颈五溪安。</p><p class="ql-block">长衡会战雪国耻,</p><p class="ql-block">湘西抗倭树雄关。</p><p class="ql-block">铭记九三国殇恸,</p><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英雄山。</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8日)</p> <p class="ql-block">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p><p class="ql-block">中国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表述,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全面还原和国际认知的统一。这一调整的核心依据如下:</p><p class="ql-block">历史起点的重新界定</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东北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如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的武装斗争),开启了局部抗战。这一阶段持续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抗战爆发,总计14年(1931-1945)。</p><p class="ql-block">国际史学界的共识</p><p class="ql-block">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中指出,满洲事变、日中战争与太平洋战争是连续的侵略链条;英国学者米特也强调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地位。这一调整使中国抗战史的表述更符合国际主流认知。</p><p class="ql-block">政治与教育层面的落实</p><p class="ql-block">2017年1月,教育部印发函件(教基二司函〔2017〕1号),要求各级教材将“八年抗战”统一改为“十四年抗战”,以强化历史教育的准确性。2025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时,这一表述将进一步被官方强调。</p><p class="ql-block">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十四年抗战”涵盖东北军民在极端困境中的持久抵抗(如“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抗联斗争),凸显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将更多烈士纳入民族英烈范畴,增强历史记忆的完整性。</p><p class="ql-block">这一调整不仅是时间跨度的修正,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地位的重申。</p> <p class="ql-block">抗战丰碑 三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芷江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军队共歼敌2.8万1余人,湘西会战的胜利,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总反攻的序幕,也宣告了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九一八#芷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