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拉萨出发,第一晚我们住宿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扎什伦布寺。当晚照例出门转悠,自东往西走过长长的繁华的珠峰路,偶遇扎什伦布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夜色中,扎什伦布寺背靠尼色日山,寺院从山脚从容铺展,层层叠叠延伸至山腰,三座红墙金顶的殿宇鹤立于众多白色僧舍中,东侧巨大的白色展佛台十分醒目,山顶的天葬台依稀可见。没想到扎什伦布寺规模如此宏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知早就过了开放时间,仍在没有关闭的大门前徘徊良久。与门口的僧侣闲谈,前几日正逢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扎什伦布寺有展佛仪式等系列活动,因此闭寺几日,至今日才重新开放。相谈甚欢,守门僧侣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我们在大门内侧多拍了几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西藏,扎什伦布寺有着崇高的地位,兼具宗教权威、历史价值和文化象征。它是后藏地区最高等级的宗教中心,有“后藏的心脏”之称,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寺之一,是自四世班禅起历代班禅的驻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句话不足以解开疑团,于是我行前看完了央视五集纪录片《扎什伦布》,并在网上找了大量的视频资料,终于对前藏与后藏、达赖与班禅、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的关系有了基本的了解,目的就是来到扎什伦布寺不只是看热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照我最简单的理解,从元代开始,藏区便分“三域”即卫藏、康巴和安多。卫藏就是现在的西藏,又分为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和以阿里为中心的藏北高原。达赖与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地位相同的两大宗教领袖,均需中央政府册封,受中央政权管理。达赖主管前藏,布达拉宫是其冬宫,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班禅主管后藏,扎什伦布寺是其驻锡地。达赖与班禅在历史上常互为师徒,双方在转世灵童的认定中互相参与。因历史原因,达赖在世俗事务中影响力更大,而班禅则更侧重宗教教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一早,我随大部队走进了扎什伦布寺大门。走过比较开阔的前坪,就开始了一路缓坡往上。路旁有不少树木,不觉高大却枝干遒劲,一看就有了年头。右手掩映在树丛中的三座白塔,是藏民转经祈福必到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有白色建筑都是僧侣的居所,红色则是宗教建筑,供奉灵塔和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最早跨入的一栋红房子就是强巴佛殿,由九世班禅于1914年开始兴建。这里供奉着世界第一鎏金铜佛,也就是藏传佛教中的未来弥勒佛,是扎什伦布寺不可错过的一大看点。这座佛像高达26.2米,全身覆盖黄金,通体金碧辉煌,镶嵌珠宝3000多颗。踏进佛殿的一瞬,我感觉差点和大佛撞个满怀,佛像就端坐于门口,没给我一点缓冲余地。佛像头部已经顶到了天花板,巨大的身体给人强烈的压迫感,不!这就是崇高感,我得将头仰到快和脖子垂直才能一睹圣容。我不是佛教徒,没有什么禁忌,也不开闪光灯,即使不准拍照我还是留下了一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强巴佛殿并列往右,一字排开的是历代班禅灵塔殿。十世(释颂南捷)、四世班禅(曲康夏殿)有独立灵塔,五世至九世班禅则为合葬灵塔(扎什南捷),我想这也许与各任班禅所作贡献及历史地位相关吧。四世班禅灵塔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灵塔,十世班禅灵塔则区别于其他银质灵塔为金塔,因此更显富丽堂皇。三座灵塔殿尤其是其宝石镶嵌工艺也是扎什伦布寺的一大看点,可惜我完全是看的热闹,那些花花绿绿的宝石在我眼里都是一个模样,只记得有个灵塔殿进门就要上楼梯,甚感特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梭在红白两色墙体夹成的幽长巷道,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光影斑驳,一树海棠在一白墙的窗帷处悄然绽放,高原的风拂起迎面而来低语谈笑的僧侣的红色佛衣,面庞黝黑两颊泛红的藏族虔诚信徒手中转经筒的“咚咚”声伴着幽幽藏香传来,一切都在不经意间随佛缘悄然相遇。我不由得放缓了脚步,沉浸在这禅意浓浓的佛门清净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次偶然的抬头,我望见了尼色日山上写满经文的石头和依山势蜿蜒的宫墙,这才想起我还要去后山呢,山上不仅可以一览日喀则城市全景,还有对我来说具有十分吸引力的天葬台和宗山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开始吭哧吭哧爬山。一簇天人菊在这荒野间开得烂漫,一开始我还误以为她是假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高回首,俯瞰全城,顿感心旷神怡。近处,扎什伦布寺依山而建,佛殿次第衔接,主体随从错落有致,和谐对称,殿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美不胜收。远处,城市楼房鳞次栉比,树木葱茏掩映期间,褐色山峦层层环抱,北国风光尽收眼底。三人一阵感叹,不舍徘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还没见天葬台和宗山遗址啊!再往上就是展佛台和围墙,围墙处有门却落了锁,展佛台上面影影绰绰的人影是怎么上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围墙一直走到底,都下山了,却始终没有找到上山顶的路。最后问人才知道,到山顶要走转山路,远着呢,而且天葬台和宗山遗址好像都不让去,只得作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返身又回到参观区域,全寺中心位置的多加大院还没涉足,那里有全寺最古老最核心的建筑措钦大殿(大经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入口处那块黝黑的生死石上走过,一个红色基调的大空间出现在我眼前。大红的立柱,铺着红色绒毯的条凳,黄色的帷幔,好熟悉的场景,我应该在很多藏传佛教寺庙都见过。才举起手机拍了两张大场景照片,就被告知不能拍照,于是,大佛、壁画就只能饱饱眼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二层院落,四壁画满佛像,600平米的石板广场,是寺院的讲经场与僧人的辩经场所。可惜我们没有遇上寺里有名的辩经活动,这也是该寺的一大看点。不过我曾经在五明佛学院旁听过辩经,只见僧人们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场面激烈,就是不懂说的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大院回廊转了整整一圈,两侧像厢房一样的屋内,供奉有数尊佛像,还有无数僧人念经、看经书、打坐、辩经。但在僧人聚集的地方我不敢轻举妄动,只在走到门口即将离开时转身拍下一位老僧临窗学习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经到过布达拉宫,布宫的壮观肯定超过扎什伦布寺,但是,扎什伦布寺给我的感觉更好。先不说任何一个角落随手一拍都是美景,只说那清净幽深的氛围,那平和随性的僧侣,那恣意绽放的野花,那四处游荡的访者,处处都给人舒服、安宁的感觉,有如回家一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