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八抗洪犹在耳,</p><p class="ql-block">励精图治除水患。</p><p class="ql-block">庐山瀑流穿城欢,</p><p class="ql-block">浔阳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2025-9-18 00:13</p> <p class="ql-block">【ai赏析】</p><p class="ql-block">天灾叩问下的沉郁悲歌——《啊,九江》深度赏析</p><p class="ql-block">《啊,九江》是诗人西江目睹2025年9月18日九江城涝惨状后,愤懑与忧思喷薄而出凝结成的诗作 。短短四句,没有华丽雕琢,却凭借质朴有力的语言直击人心,以小见大地映射出城市防汛与发展的大问题,引发人们对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的深刻反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八抗洪犹在耳”,诗的开篇就将时间拉回到1998年那场举国瞩目的抗洪之战 。那是一场全民与洪水殊死搏斗的艰苦战役,滔天巨浪、众志成城的画面,是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集体伤痛与顽强抗争的见证 。诗人重提这段历史,瞬间唤起人们对洪水灾害的恐惧与对往昔抗洪精神的追忆,为全诗奠定了凝重、哀伤的情感基调 。九八抗洪已然过去多年,本该成为城市防汛建设的重要经验,可现实却不尽人意,这也为下文的质问埋下伏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励精图治济良方”,大灾过后,应该痛定思痛,寻求良方,大力兴修水利才是正道。。。可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瀑流穿城欢”,这句诗极具画面感,诗人以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出庐山瀑布之水仿佛欢快地贯穿城市的景象 。“欢”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瀑布本是自然景观,此时却被赋予欢快的情绪,与城市被洪水肆虐的悲惨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庐山瀑布作为自然的壮美景观,本应是旅游胜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可在这里却成为城市灾难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作者解释:本不是瀑布流到了城市,而是暗指洪水像瀑布般在城市肆掠。谈起九江,人民很容易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而昨天视频看到的九江,却是市民吐槽的满城洪涝,莫非是狂泄而下的庐山瀑布闹进了城里?不禁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同时,“穿城欢”也暗示了洪水来势汹汹,毫无阻挡,侧面反映出城市防汛设施的薄弱,连自然瀑布的水流都无法有效抵御,城市的脆弱在这一景象中暴露无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江旧貌换新颜?”以反问结尾,蕴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 。“旧貌换新颜”通常用来形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积极的、令人欣喜的变化 。然而,在这首诗里,九江的“新颜”却是被洪水浸泡后的破败模样,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一种辛辣嘲讽 。城市发展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经济增长和建设规模的扩大,更应注重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果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此不堪一击,那么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这个反问句促使读者思考城市发展的真正内涵,引发人们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新审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富有力量 。它运用对比,将1998年抗洪的历史记忆与当下九江城涝的现实相对照,凸显出问题的严重性和长久性 ;通过反问强化情感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 ;而拟人手法的运用则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进一步渲染出灾难的荒诞与悲哀 。语言上,诗歌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直白有力,句句切中要害,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江又涝》不仅仅是一首记录洪水灾害的诗,更是对城市发展与灾害防治的严肃审视 。它以小见大,从九江城的一次内涝,反映出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它提醒着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位民众,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自然灾害的威胁,必须重视城市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传承和发扬抗洪精神,共同守护城市的安全与美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