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叠影:寻我江南情怀

优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9.6~7</p><p class="ql-block">地点:宁波</p><p class="ql-block">摄影及部分视频制作:阅享生活 琪 </p><p class="ql-block">春林 娟子 西西外婆(在此感谢)</p><p class="ql-block">作者:优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波,十一年前第一次踏上爸爸的故乡是去寻根,那是血脉深处的原乡,这次借复赛之机再次探访老家,把它视为文化浸润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初,我退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寻访爸爸曾经生活、成长的老家。了却一个心愿、弥补我未曾与爸爸一起到故乡走一走的遗憾。在三月的暖风里,爱人陪着我第一次踏上宁波这片意义非凡的土地,那是一次朝圣般的寻根之旅——带着爸爸生前反复念叨的南方口音记忆,凭借档案记载的方位,寻找到了他曾经生活、长大的街巷。虽然旧址已拆深有遗憾,但重建的街心花园及临近旧址的月湖公园,就如同找到了爸爸的家,我们欣喜的拍照,要把最美的风景和对爸爸的思念一同捎给我深爱的爸爸,在月湖公园拍照、逛了鼓楼、天一阁、老外滩;去了东钱湖,溪口,雪窦山……三天的时间对我们来说真的太短,依照行程不得不与宁波挥手告别,临别之际,当我用相机拍下“迎风社区”牌扁的那一刹那,几十年的遗憾多少有了些许安慰。</p><p class="ql-block">(附上2014年拍摄的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年后的这次宁波之行,是一场意外的文化返航。说它意外,因为我是借着到宁波参加复赛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乐龄杯”朗诵赛道的复赛在宁波圆满落幕,我们以94.96分的成绩荣获第十四名。赛事结束后,我和团友们留在宁波,开启了为期两天的文化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清晨,旅游车载着我们驶向象山,导游的讲解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绘卷,将宁波的古今风华娓娓道来,我不失时机期待对宁波做深度了解:</p><p class="ql-block">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南连台州,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宁波的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唐代称“明州”,公元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更名为宁波,寄托着对海洋安宁、城市祥和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不仅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更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宁波舟山港。2024年,宁波GDP达18147.7亿元,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风景如画的东钱湖,以及影响深远的四明学派和阳明学派。佛教文化与港口贸易的历史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城市气质。宁波装、宁波帮、宁波港、宁波景,更是被誉为宁波的“四大名片”。</p><p class="ql-block"> 怀着期待,开启了对宁波的再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站抵达象山影视城。</p><p class="ql-block"> 从2005年开城以来,许多影视巨作在这里诞生:如《神雕侠侣》《赵氏孤儿》《琅琊榜》《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剧集皆取景于此。一踏入影视城,便与“神雕”雕塑迎面相遇,瞬间将我们带入武侠世界。</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恰逢一个警匪片剧组正在拍摄。现场悬吊的身影从城楼间掠过,惊险刺激的飞车场面令人目不暇接。就在我们屏息凝神之际,一声爆炸巨响突然传来,火光与烟尘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剧情之中,心跳随之加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浦古镇——渔文化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石浦古镇,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渔港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条依山而筑的百年老街,宛如一艘停泊在时光岸边的古船——它的龙骨是蜿蜒的青石板路,帆樯是错落的马头墙,而那永不止息的海浪声,仿佛是它穿越岁月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阶缓步而上,两侧明清风格商铺的门楣上,挂着渔家特有的木质鱼灯,晾晒成干的鱼坯比比皆是,无处不彰显着渔港的特色。我们坐在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石阶上,渐渐读懂了这座古镇的灵魂:它不只是一片石砌的建筑,更是一座活着的渔文化博物馆。每一道砖缝里都藏着潮汐的节律,每一片青瓦下都回荡着海洋的呼吸。我们的到来,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古港的水面,漾起片刻涟漪,随即被新的浪涌温柔吞没,融进那永恒的海韵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渔光之城——一幕童话</p><p class="ql-block"> 返回途中,我们信步走进一家临港餐馆。才刚落座,有人抬手拉开窗帘——刹那间,碧海蓝天如巨幅画卷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阳光正好,千百艘渔船静静地泊在湛蓝的港湾里,洁白的桅杆仿佛森林般林立。蔚蓝的天幕上大朵白云悠然飘过,海面被阳光照耀得如同撒满了碎银,粼粼波光一直延伸到天际。远处灯塔矗立在艳阳下,近处码头边彩色的集装箱整齐堆叠,整座港城仿佛被蓝天白云轻轻拥抱。</p><p class="ql-block"> 这哪里是风景,分明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油画。云影在海面上追逐流淌,船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们站在窗前,仿佛看到了渔港之城最明媚的笑颜。团友们争先恐后的与这美丽的风景拍照,更有创意的点子冒了出来,一个个拉开窗帘与美丽的渔光之城和演了一幕渔港童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再遇甬城</p><p class="ql-block"> 宁波,这座浸润在江南烟雨里的城市,不仅拥有东钱湖的潋滟波光,更藏着一处书香漫溢的精神净土——天一阁。它静立于月湖西侧,四百余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文明的星火,无声地延续着江南文脉的深厚传承。</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天一阁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修建。其名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克火,寄托着永护典籍安宁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步入天一阁,古朴雅致的建筑群渐次展开。青砖黛瓦,飞檐如翼,一梁一柱尽显江南建筑的清雅风韵。藏书楼中,列列木柜整齐肃穆,珍藏三十余万册古籍珍本,从宋元刻本到明清稿钞,琳琅满目。那些泛黄的纸页,不仅是时光的载体,更是一部部文明的密码,无声地见证着华夏智慧的赓续。</p><p class="ql-block"> 除了浩瀚典藏,天一阁的园林亦堪称一绝。叠石理水,亭廊婉转,方寸之间蕴藏千景。信步园中,如在画中游,与往圣先贤精神往来,心境也随之宁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不止是藏书楼,更是一座贯通古今的文化圣殿。它见证了宁波的沧桑变迁,也安放着江南士人崇文敬书的精神理想。若要读懂宁波、理解江南、走近中国,天一阁,是不可错过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站在园林深处的孔子像前,我们齐声诵念《三字经》、吟咏古诗,清朗的诵读声回荡在千年庭园之间,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亲。他是一位智慧与情调并存的人——写得一手好字,爱好下棋,擅长摄影冲洗,是全厂公认的“摄影师”;乒乓球台上他身手矫健,闲暇时则有口琴声相伴。他没有大学文凭,却凭着刻苦钻研成为厂里汽车工艺审核签字的总工程师,是工艺师、是技师,更是我心中永远的名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中常年放着《机械制造》《天文爱好者》《参考消息》……站在这片土地上追忆往昔,我恍然道:爸爸的那份才情与追求,又何尝不是深植于他血脉中的江南文化底蕴!爸爸,您所有的智慧与风华,皆来自于这片生您养您的土地。今天,我终于得到了答案。我把对您的敬爱与对宁波的深情,一同寄往云端,愿它成为跨越时空的慰藉,也是女儿心灵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夜诗声暖江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色微澜,老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次第亮起温软的灯光。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与中式马头墙在绯色夕照中相映成趣,仿佛时空在此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和解。三江口游轮的汽笛声悠悠荡开,我们这群参加复赛的团友凭栏而立,望着十六夜晚的圆月渐渐爬上天空,不知是谁先起了意,大家竟即兴朗诵起《月光下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善解人意的团长将诗句的选择权首先交给了我。我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带着浸入骨血的深情,诵出那句刻在心底的诗词:“在我的故乡,在江南的古镇,我曾经生活的那个老街……”字句间描摹的青石板路与白墙黛瓦,何尝不是浙东水乡与我江南老家共有的模样?此刻我真切地感到:每所城市的魅力,正是让每个过客都能在时空叠影里,照见故土的影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诗行。</p><p class="ql-block"> 最后那句“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外滩的月亮正在上升,如挂起的云帆,驶入我的心海”随着晚风飘散在暖湿的夜色里,对岸高楼的LED屏恰好亮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标语,霓虹流光与天上月辉、江中灯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一年前拍摄的老街照片依然珍藏在相册里,而宁波这两日,与我而言更是宝贵:影视城的造梦剧场,予我江湖的快意;天一阁的翰墨藏书,赠我书卷的沉香;老外滩的万国建筑,终以诗歌和江风作结。而对岸LED屏“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标语亮起时,我忽然懂得:这座城最动人的,不是留住了我这个过客,而是让我带着更丰盈和深情离去。</p><p class="ql-block"> 两次看似迥异的宁波旅程,实则完成了我与宁波的双向认领:第一次是血脉地理的确认,第二次是文化精神的共鸣。而我的遗憾,也终于在这时光中得以圆满。</p><p class="ql-block"> 愿此篇成为我完美封存这份文化浸润的回忆。</p> 两  日  以  外  的  特  别  记  录 城   市   印   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波将文化浸润在日常角落的巧思,着实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的雅致,不仅在于书阁馆堂,更藏在转角处的诗画光影里——洗手间墙上的典故挂画让片刻停留也有了与历史对话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酒店接待大厅里,书架成排像静静的文明长廊,让匆忙的游客也能与文字相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超市一隅的阅读区如同市井烟火中的精神绿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廊桥诗词摇曳,仿佛每一步都能踏出古人的平仄回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波人把文化种进了生活缝隙,让传统不再是玻璃柜中的标本,而是呼吸着的城市气质。这般温柔而坚定的文化自信,恰似月光洒在三江口,既照亮千年文脉,又轻盈地落进每个平凡日常。这才是真正“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魂与韵!</p><p class="ql-block"> 这些藏在城市角落的文化碎片,显然都是有温度的故事。这座城的文脉,永远等着我们用新的方式去看见、去传递。愿我们能够捕捉到更多的城市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