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国保单位一一榆次城隍庙!

空降兵

<p class="ql-block">榆次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城隍庙建筑群之一,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核心价值在于融合元明清三代建筑艺术,尤以玄鉴楼(1999年入选“全球最精美100处古建筑”)为代表的独特结构闻名。</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始建于1362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迁至现址,经明清多次扩建形成三进院落格局。中轴线依次为山门、玄鉴楼(兼乐楼与戏台)、显佑殿、寝殿,两侧设钟鼓楼、廊房及配殿。显佑殿为元代遗构,采用双斗拱双梁枋设计以提升空间高度;玄鉴楼高17米,四重檐歇山顶,与乐楼、戏台组成“超级抱厦”,内部含象征天、地、人的空心藻井。‌‌</p> <p class="ql-block">玄鉴楼是榆次城隍庙建筑群的核心构成,其名“玄鉴”寓意为“深奥微妙,可为镜鉴”,体现城隍文化中警示世人的功能。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但底层基座保留元代遗存,顶层琉璃脊刹为清乾隆时期增补,形成跨元、明、清三代的“活化石”式营造范例。‌‌</p><p class="ql-block">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100处古建筑”之一。</p>